东北十六怪,你知道几个?现在在东北还能见到几个?

东北十六怪,你知道几个?现在在东北还能见到几个?

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

过去东北人的一种冬季御寒措施。因为东北的民居都是半截的木格子窗,朝里的一面打磨的很光滑,涂着油漆,便于观赏,而窗户是糊在外既是为了糊纸时操作方便,也是为了风雪不能在窗格子里驻留,而润湿窗户纸影响寿命。现在都是玻璃窗这样的景象已不得见。

第二怪:养个孩子吊起来

吊的不是孩子,而是摇车。满族先民的狩猎生活,女人也要骑马。妇女生小孩难以携带,为防备野兽对初生婴儿的伤害,就用桦树皮编制成最初的摇车,把孩子放进去,挂在树上。后来生活条件改善,这样的习俗被保存了下来。北方汉族也用这样的方式抚育孩子,只不过悠车挂在房梁上,孩子安全。悠车子摇起来,防苍蝇、蚊虫,有细微的风,孩子睡得舒坦。故宫中大玉儿的寝宫中还能看到这种“悠悠车”

第三怪:姑娘叼个大烟袋

女孩子抽烟都是从小学会的,先是就着火盆抽几口,把烟袋点着了,然后递给老人,一来二去就学会了。过去没有卷烟,或是消费不起卷烟,就自家种烟叶用烟袋抽,俗称旱烟。就是纪晓岚的同款。现在只是用烟袋抽烟的人,越来越稀少了。如今的农村姑娘抽烟的很少,倒是城市里的吸烟女子越来越多了。农村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也许还有抽烟袋的习惯。

第四怪:反穿皮袄毛朝外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无论毛朝里外都是一样的御寒。而且毛朝外还有一种装饰的美感,现代人穿貂皮乃至貂绒大衣不都是毛朝外吗,这也算是一种张扬,显富。闯关东的电视剧大家都看过吧,过去东北地多人少,东北也叫北大荒。那时恶劣的气候,贫穷的生活,祖辈们也不会精加工,暖和就中,所以就有了羊皮袄毛朝外的穿法。很质朴,很实在啊。

第五怪:烟囱贴在山墙外

老东北汉族房屋一般都把烟囱贴在山墙外。为了让保持热度的烟火给房间内带来更多的热量,一般都把烟囱紧贴着山墙修筑,现在沈阳故宫内还可以看到这样的构造。也有的把烟囱的大部分直接裸露在室内,还把烟囱安上“插板”(通常用铁片)。

第六怪:萨满舞除病驱邪斗妖怪

萨满信仰是满族民间信仰中最重要的信仰形式,东北俗称“跳大神”。萨满沟通人神两界,有着非同一般的神秘色彩。满族的萨满分为两种,一种是氏族萨满,也叫家萨满;一种是职业萨满,也称野萨满。现在在东北这种“跳大神”的已经不为多见了,但在故宫内有较为详细的萨满教的介绍。

东北十六怪,你知道几个?现在在东北还能见到几个?

第七怪:棉乌拉脚上踹

百褶皮鞋就是靰鞡也叫乌拉,东北满族人最先发明和穿着的一种特有的鞋子。靰鞡多用牛皮或者鹿皮缝制而成,鞋帮和鞋底有的是一整块皮子,鞋脸儿带褶并缝有穿鞋带的耳子,鞋面可以盖住脚背。现在的鞋子都是精加工,乌拉形式的已经不得见了。

第八怪:双腿没有单腿快

和“双腿没有单腿快”类似的还有“马拉爬犁比车快”等等,说的都是和东北的冰雪有关的“怪”。双腿的小爬犁在冰上没有单腿划子快,划子就是东北俗称的“单腿驴”。满满的童年记忆。冰雪一直是东北的独特景观,过去交通不便,一到冬天,河流封冻,到处都是积雪,人们便用“马拉爬犁”这样特殊的方式来解决通行的问题。现在在冬天也能见到类似的划子在冰道滑行。

第九怪:大姑娘上树比猴快

生活在东北山林地区的百姓,每年到了收山货的季节,女人们便三五成群地进山打山货,摘松籽,采猴头,日积月累练就了一身登高爬树的本领。现在山区的人民仍然靠山吃山。

第十怪:嘎啦哈姑娘爱

抓嘎啦哈曾经是东北地区汉、满、蒙等民族比较流行的,具有游猎生活遗风的民间游戏。嘎啦哈满语发音,是一种用猪、牛、羊的蹄骨和一个布面内装粮食或者沙子的口袋来进行的一种游戏,口袋上抛过程中,以手翻动和抓取嘎啦哈的多少,同时接住下落的口袋为胜负标准,骨头四面都有不同的累计标准,花样繁多,几人一起玩,乐趣无穷。现在的孩子不用真骨做了,因为有塑料的了。

第十一怪:不吃鲜菜吃酸菜

关东大地冬季严寒而漫长,新鲜蔬菜很难保存,放在外面会冻,放在屋子里容易烂。过去农村一般人家还挖很深的地窖,来储存新鲜的白菜和土豆。但是储存的菜还是不够吃一整个冬季,所以就将白菜腌制成酸菜够一家人吃一整个冬天。现在农村和市里都还延续这样的做法,因为外面买的酸菜没有自己家腌制的实惠健康味道好。

第十二怪:上贴饼子下炖菜

上贴饼子下炖菜这样的烹饪方式,有的地方也叫一锅出。锅里又炖菜又烀饼子,菜炖在锅底,饼子贴在锅边。多数一锅出里有排骨、油豆角、土豆块,铁锅的四周贴上玉米面的饼子。现在东北炖菜馆多是这种形式的,不是铁锅炖的模式也都有一锅出这道菜。

第十三怪:南北大炕对脑袋

过去东北的人家,一般都是南北大炕。炕用来睡觉,吃饭,招待客人,取暖等等。这是为了节约柴草,保持冬季室内有足够温度的一个办法,有时祖孙好几代都睡在一个屋里的南北大炕上。一般长者都睡在朝阳的南炕,少者在背阴的北炕。现在这样的构造很少见,很多农村盖房也按楼房的标准设计。

东北十六怪,你知道几个?现在在东北还能见到几个?

​​

第十四怪:草苫土房篱笆寨

草苫土房篱笆寨是对昔日东北人家的住房和院落的普遍描述。用从山上或者草甸子割来的草苫房;先是找那些耐腐烂的草,后来也有用稻草等代替的。草都是耐腐烂的,保暖性好的,现在这样的构造不存在了,房盖都是瓦片或是铁板式的了。

第十五怪:火盆上炕烤老太

火盆和火炕、火墙一样,是过去东北地区冬天取暖的必要设备之一。冬天过于寒冷和漫长,所以早晚要烧木头或者玉米“瓤子”之类硬柴,然后将碳火放在“火盆”里取暖。火盆一般也是就地取材,用黏土做成口大底小呈圆形的器皿。黏土做的火盆不需要什么技艺,大人孩子都会。现在都是地炕(相当于城市的地热),这样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了。

第十六怪:年节喜庆豆包爱

“腊月到,蒸豆包,热气冒,香味飘。”说的就是东北的粘豆包,它外形酷似元宵,大小如鸡蛋,色金黄,有粘度,象征小日子团圆美满,所以过年时家家都要蒸上几锅。粘豆包皮用大黄米(学名糜子)面做成。现在一到新年还有很多家庭会蒸上一锅粘豆包,粘住一年的好运。

东北十六怪,你知道几个?现在在东北还能见到几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