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雲股份三年營收淨利均倍增 已引百餘家機構六次調研

“一家公司發展的態勢如何,看機構調研的勤不勤,來的多不多就能知道個大概。”一位基金公司研究員在一次調研現場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記者留意到,2018年以來,智能裝備系統方案解決商智雲股份已經接待了120多家機構的六波次密集調研,無論是調研的參與機構規模,還是次數都超過公司2016年和2017年接受調研的總和。

業績快速提升引關注

“機構調研的多寡也是反映公司發展情況的一個‘晴雨表’,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上述研究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好的公司一定會吸引更多機構來調研,一般情況下,公司發展的越好,調研也會越密集。”

智雲股份近年來披露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顯示,2015年和2016年,公司都只有一次調研活動,其中2015年由國泰君安(港股02611)組織的電話會議上,一次就有147家機構參與交流。2017年,公司披露的調研次數是三次,而從2018年年初到現在,公司披露的線上和線下調研活動就已經有六次,參與的機構有123家。

智雲股份一位高管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15年到2017年,可以說是公司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三年。公司通過收購鑫三力,切入發展迅速的顯示觸控模組智能製造裝備行業,實現了經營業績的快速提升。”

據智雲股份歷年披露的公開數據,2015年至2017年這三年間,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21億元、6.02億元和9.1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0.54億元、0.93億元和1.70億元,三年營收和淨利潤均實現倍增。數據還顯示,2016年的淨利潤構成中,顯示觸控模組智能製造裝備業務貢獻將近90%。2017年,該項業務實現歸母淨利潤超過2億元,該業務的經營主體鑫三力業績對賭完成率達到201.78%,盈利能力不斷增強。

快速發展的智雲股份還不忘回饋投資者,記者留意到,公司已連續8年進行現金分紅。此外,為了提振信心,推動股票價值合理迴歸,完善長效激勵機制,智雲股份日前還推出了股份回購計劃,所回購的全部或部分股份將用於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

變更掌舵人

快速發展的智雲股份,近一年來股權結構和治理結構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對於這一系列的優化調整,智雲股份前述高管認為這是公司再次騰飛的一個重要基礎和保障。“2018年,我們實現了管理團隊的重要調整,逐步形成基於顯示觸控模組自動化裝備為核心產品的發展方向,可以說是統籌兼顧,厚積薄發。”

記者梳理了近一年來公司發佈的相關公告,2017年12月末,鑫三力創始人師利全受讓公司實際控制人譚永良持有的9.55%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邁出治理結構調整的第一步。

2018年年初,譚永良辭去上市公司董事、董事長、總經理職務,隨後,師利全正式當選為上市公司總經理,任上市公司董事、董事長及公司法定代表人。記者從公司瞭解到,目前,師利全及其管理團隊已全面接管上市公司的運營管理,新的組織架構及管理體系已搭建完成,公司治理結構日漸清晰、完善。

對於公司股權和治理結構上的變化,東興證券在一份研報中表示,師利全受讓大股東股份,當選董事長和(港股00001)總經理,有利於平衡公司各業務發展規模、增強公司盈利能力,對公司經營及發展產生積極影響。通過股權激勵深度綁定鑫三力核心技術人員和中層管理人員,提高了團隊整體的積極性。

深耕智能製造裝備領域

《證券日報》記者從智雲股份瞭解到,公司目前的業務分為北方智雲和南方智雲兩大塊。其中北方智雲各公司在穩定發展傳統汽車製造裝備業務、提升汽車智能製造板塊產品技術附加值的同時,重點拓展新能源智能製造裝備業務。南方智雲則以鑫三力為核心,持續強化顯示觸控自動化設備領域產品研發與市場開拓,豐富公司產品線,加速提高該業務板塊發展的體量與質量。

“在顯示觸控模組自動化裝備領域,鑫三力在國內廠商中具有絕對領先優勢。COG/COF/COP全自動邦定線、全自動點膠機最先實現了進口替代。”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全球平板觸控顯示行業正在經歷逐漸向中國大陸產業性轉移的過程,平板觸控顯示模組設備已在下游投資驅動下迎來黃金髮展期,公司有望在客戶結構、新品研發等方面實現快速突破,享受行業發展帶來的紅利。”

對於3C業務未來業績的增長,公司上述高管表示,國內LCD、OLED新增產線市場、終端產品形態變化、加工工藝和方式變化、新材料的應用等都會帶來相應設備的更新換代需求。而公司定製化能力強,生產設備自動化程度、精度及工藝要求高,內部團隊研發和產品供應能力強,這些都將保障未來的業績成長空間。

該位高管還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近年來,公司深化智能製造裝備領域戰略佈局,構建多業務板塊協同發展的立體化產業格局,現已形成顯示觸控模組自動化裝備、汽車及新能源自動化裝備兩大業務板塊。未來,公司將以高端智能製造裝備為發展主線,致力於發展成為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智能裝備系統方案解決商。”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