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聰明人的象徵,但是年紀輕輕就被曹操殺害,真相如何

楊修,字德祖,東漢司隸部任職,今陝西華陰人,太尉楊彪之子,文學家。此人為人謙遜,學識淵博,曾被推選為孝廉,擔任過郎中,曹操的首席秘書 。《史書》記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足以看出楊修在魏國的身份地位。

他是聰明人的象徵,但是年紀輕輕就被曹操殺害,真相如何

楊修家庭背景較好,而他在家族中也是非常優秀的,25歲就被曹操命名為主薄。這樣一個前途光明的人物,為什麼被曹操殺死?《世說新語》也有講到一些楊修的故事,講述楊修每次都能提前猜透曹操真實意圖,曹操表面很認可他,心裡卻厭惡他,因為曹操可是一個寧可讓天下人發我,不可我付天下人。曹操能成就霸業,無論在謀略方面、武備方面,都有很多知名人士幫助,有賈詡、荀彧等大謀士;有夏侯惇、張頜、張遼等武將,他們的名氣比楊修大的多。可曹操卻偏偏殺害一個秘書,實在讓人無法理解。

他是聰明人的象徵,但是年紀輕輕就被曹操殺害,真相如何

人們常將楊修之死歸之於"妒才",但是就才華而論,在當時他也難稱翹楚。楊修真正的死因是參與了奪嫡之戰。楊修是曹植的親信,為曹植出謀劃策,屬於曹植奪嫡集團最核心人物,這是曹操最大的忌諱。楊修多次因猜透曹操心思,幫助曹植通過曹操設置的考驗。

《三國志》記載了兩個小故事,為了考驗曹丕與曹植的反映能力和臨場決斷能力,曹操派他們兄弟二人出城辦事,事前叮囑門人絕不開門。結果曹丕被門人攔下,而曹植卻按楊修的計謀,將守門人斬首,順利出城,成果完成了曹操的考驗。曹植成功外出,但知是楊修出的計策,認為這是楊修與曹植聯起手來欺騙自己,非常憤怒,於是有了殺楊修之心。

他是聰明人的象徵,但是年紀輕輕就被曹操殺害,真相如何

楊修把自己平時用心揣摩的曹操要測試的問題,全部寫成小紙條交給曹植,令曹植在數次臨時性提問時對答如流,曹操對曹植日漸喜愛。但是曹丕善於籠絡人心,宮裡的大臣說他人緣好,對身邊的下屬也特別好,連曹操身邊的宮人都為他說好話。其中包括夏侯一族、毛玠、荀彧都是曹丕堅定的支持者。曹植,在他受寵的鼎盛時期,身邊的人除了楊修、丁儀兄弟外,就沒有其他人了。就連被曹操派去輔佐的刑顒、劉禎也叛變了曹植而追隨曹丕。

曹植最大的弱點就是酗酒成性。《史書》記載,稱曹植為人"任性而行,不自彫勵,飲酒不節",他性格狂放不羈,常常醉酒誤事。他有一次喝醉酒,擅自闖入只能皇帝走的司馬門,被曹操知道,非常生氣,處死了管理司馬門的官員,出臺法律對曹植進行嚴重警告,但是曹植卻根本不當回事,照樣喝酒,這讓曹操非常失望。

他是聰明人的象徵,但是年紀輕輕就被曹操殺害,真相如何

其中就有一次喝酒誤事。一次曹操派曹植去救被關羽圍困的曹仁,當時曹仁被關羽圍困,行前有所訓誡,這次任務非常重要,能交給曹植,足以說明曹操對曹植的信任,也能為他的奪嫡大業累積軍功。但是曹植卻以爛醉的形象出現,讓曹操失望透頂,通過此事徹底看清了這個兒子的素質,缺乏帝王的素質,於是改變了立曹植為太子的想法。

公元217年,曹丕建立魏國,史稱魏文帝。曹丕漏出了自己本來的面目,開始清除黨羽,由於曹植奪嫡失敗,楊修急忙與曹植劃清界限。

他是聰明人的象徵,但是年紀輕輕就被曹操殺害,真相如何

曹操為了防止自己死後兄弟廝殺,就縮減曹植的勢力,而楊修的聰慧成了曹操最大的疑慮。楊修雖然確實有才華,為了自己的曹氏一脈永續、過渡,楊修必須死;但是為了軍事的需要,楊修還需留下。曹操擔心奪嫡再生波瀾,在軍中借"雞肋"事件殺害楊修,死時年僅40歲。其實裡,即使曹操不殺楊修,曹丕以後也不會放過他。

他是聰明人的象徵,但是年紀輕輕就被曹操殺害,真相如何

楊修參與奪嫡失敗,付出了慘痛代價,而曹植最後在失意中度過了餘生。可以看出楊修恃才放曠,不知收斂鋒芒,聰明過頭,參與奪嫡,犯了曹操大忌這些都成為曹操斬殺楊修的導火索。

他是聰明人的象徵,但是年紀輕輕就被曹操殺害,真相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