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密集撤離的背後 如何推進平台無風險退出?

P2P密集撤離的背後 如何推進平臺無風險退出?

6月中下旬以來,唐小僧、聯璧金融、投之家等平臺相繼出現問題,引發了P2P行業的退出浪潮,這其中非正常退出平臺佔比較高,部分正常運營平臺也受到較大沖擊,網貸市場恐慌心理持續升溫。

在筆者看來,有效應對當下的平臺退出潮,推動平臺無風險退出,成為多方面利益的結合點。

P2P當下密集退出背後

當下的P2P退出潮表現為的絕不是簡簡單單的流動性危機,而是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道德風險三方面風險疊加推動的聯動性危機。這場危機的應對,既是對網貸行業的沉重考驗,也是對監管智慧和應對手腕的考驗。放在歷史維度,會成為監管應對未來金融大市場更為複雜形勢的經典練手案例。

我們先看流動性問題。今年上半年,整個金融市場的資金都是趨緊的,P2P行業更是如此。一方面是部分機構此前為了規避大標上限問題或者滿足投資者流動性需求、掩蓋壞賬的目違規開展互聯網資管業務,29號文發佈後,違規互聯網資管存量限期清零;而另一方面,部分地方執行“雙降”(交易規模、貸款餘額環比不能出現增長),使得部分平臺的逾期、壞賬無法通過資金滾動來消化,違規平臺資金鍊嚴重緊張。

我們再來看信用風險問題。而經濟承壓下,部分主打供應鏈金融、或者直接做小微的平臺出現債權項目逾期,客觀上說是正常的。供應鏈金融雖然有核心企業兜底,但P2P圍繞的核心企業質量肯定在銀行質量之下,經濟金融形勢下兜底能力不足。現在的一些平臺小微資產出問題,主要就在於核心企業出了問題,一些平臺綁定的核心企業也就幾家,一旦有一家核心企業出問題,也是致命的打擊。

最後我們看看道德風險。由於缺乏監管,行業中部分平臺的公司治理淪為笑話,開展自融或關聯交易不是秘密,甚至被披露了,也毫不避諱;部分騙子更是利用平臺進行集資詐騙,或是開展純粹資本運作坑騙普通散戶,對於行業生態環境的影響是極其惡劣的。

如果三者之一的風險爆發,或者三個風險換個時點爆發,行業的形勢還不至於如此惡劣。問題在於三個方面風險集中在備案延期這個點爆發,時點上的敏感性以及三大風險的交叉互動式蔓延,導致了目前行業陷入困境。

之所以出現當下困局,根源還在於部分P2P背離了信息中介的定位,大搞資金池和自擔保,不乏自融和詐騙,如果真是監管認可的P2P,不可能出現現在的危機。監管在P2P的性質界定上具有預見性,但可惜很多機構或是主觀或是客觀因素難以及時轉型為信息中介平臺。可以說,目前所有非正常退出的平臺都不是真正的P2P。

當下行業退出潮的特點

P2P先後歷經了幾次退出潮,引起廣泛關注的是2015年6月牛市破滅後配資平臺的密集倒閉、2015年年底e租寶時間後部分平臺的消亡,而本輪退出,相比較先前的退出而言,有如下幾個特點值得引起關注:

一是退出平臺良莠兼有,不能一棒子打死。這次退出的不單單有定性為非法集資、集資詐騙的平臺,還有部分項目標的真實的平臺被迫清盤,最可惜的是一些定位服務小微的平臺出現逾期,後續估計也舉步維艱。

二是退出潮由小平臺到大平臺蔓延,上一輪暴雷潮中陣亡的除諸如e租寶等詐騙平臺外,大多還是小平臺,俗稱的“野雞平臺”;而本輪從小平臺向大平臺蔓延,已經退出的不乏準頭部平臺,這些平臺對於市場信心的殺傷力還是巨大的。

三是惡性退出平臺呈現派系化特點,部分以跑路等方式惡性退出的平臺有資本玩家的深入介入。網上有報道控制十餘家平臺的資本玩家旗下平臺密集暴雷,這些平臺之間的資金往來錯綜複雜,一毀俱毀,由於平臺非正常退出的集中爆發和宣傳的聯動效應,給公眾帶來極大的心理衝擊力。

四是全行業面臨衝擊,在之前的退出潮中,部分資金向優質頭部平臺流入,優質頭部平臺趁勢做大,拉開與二線三線平臺差距,但本次行業洗牌,則是資金全面流出行業,頭部平臺受到的衝擊也不小。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頭部平臺在呼籲政府早日出臺安定人心政策的原因所在。

對於違規平臺暴雷,本不值得可惜,唯一值得心痛的是大量的投資人的利益遭到損失,債權債務關係亦很難得到理順;對於合規平臺或者正在合規路上努力整改的平臺,本輪洗牌受到衝擊,則是令人惋惜的,對於中國數字普惠金融事業的發展是不利的。

退出潮下如何推進平臺無風險退出

對於網絡借貸行業而言,現在是一個市場自然出清的過程。當年的P2P興起並非政府行政強推,而是市場自發產生,創業者融合著一半的夢想、一半的貪婪,更有著普通投資人追求收益、忽視風險的推波助瀾。現在P2P市場退出的基調也應該明確必須按照市場規律辦。

7月9號,央行官網公佈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再次延期1-2年的同時,強調了“引導機構無風險退出,開展行政處罰和刑事打擊,穩妥有序加速存量違法違規機構和業務活動退出”。可見,專項整治的告以段落和網貸平臺的備案落地,將以實現有序退出為前置條件,而退出應當更多依靠市場的無形之手,但政府以及監管的有形之手把握大方向也是必要的。

針對平臺有序退出,當務之急應當是更多依靠地方金融監督管理部門督促協調平臺出具具體方案,減少公安經偵部門的直接介入;在公安經偵部門介入時,定性為非法集資或集資詐騙時,也應留存真實的債權債務關係,制定合法債權的追償方案,保障投資人的合法利益。而在部分平臺主動清盤時,當有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督促監督清盤進度,防止以主動清盤為名金蟬脫殼。

為方便平臺清盤退出後相應工作的有序開展,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需要做的是提升行業披露的整體透明度。銀保監會、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先前猛抓平臺的信息披露方向是對的,大部分會員平臺的信披工作做得比較紮實,但互金協會會員之外的許多平臺則無人督促。現在重建行業信息,需要行業優質平臺敢於把自己放在陽光下,其中一個關鍵是債權債務關係的清晰界定,穩定住了債權債務關係,也就穩定住了借款人的還款意願,穩住了投資人的恐慌情緒。部分平臺最近鼓勵投資人實地去查詢驗證項目標的,是明智之舉。現在還需要做的系統性工作是將有法律依據的借貸合同由第三方留存,從而保障債權債務關係的真實可驗證和債權的後續可執行性。

曾經被寄予希望的平臺併購也是重要的無風險退出手段之一,現在看來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一是大平臺的併購退出,部分淪為資本玩家操作的工具,裡面的道德風險無法有效控制;二是小平臺的併購退出,部分淪為牌照投資的工具,收購方真實經營的意願並不強烈。因此,在併購退出時,並不完全依靠市場自發交易,地方監管部門應當積極介入,審慎穿透審核新控股方或重要股東的相應資質,並要求其作出特定合規承諾。

本輪P2P退出潮在一定程度上有望加速合規網貸平臺的備案進程。備案下來,並不是P2P的終點,而只是P2P的起點。我一直認為P2P長遠發展取決於其如何體現其社會價值。國內部分P2P在過去幾年實質上乾的是給居民融資、給企業融資加槓桿的活,而行業的未來需要進行價值上的重新定位,真正體現出其推動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社會價值。只有有社會價值的東西,才能獲得中央以及監管機構的政策支持;否則,即使網貸備案下來,隨著後續相應監管的落地,P2P也可能淪為一張廢牌。

通過這次洗牌的教訓,相信很多從業機構都會更加深刻和清醒地認識到自身價值體現的著力點,中國數字普惠金融有望迎來跨越式發展的新階段。從數字普惠金融的維度看,網貸機構的價值將集中體現在:對於先前無法獲取金融服務的客群,網貸給他們提供了服務,而且服務的成本在他們承受的範圍之內,對於這部分群體網貸服務帶來正的價值剩餘;對於已經獲得金融服務的客群,網貸給他們提供了更好的服務,或是便捷性或是綜合成本方面較之傳統金融有優勢;除了金融服務,網貸能夠更多地賦能借款人,這種賦能體現在更有效、更全方位地幫助借款人成長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