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采纳此人建议,使延续五世的汉匈和亲外交策略彻底断绝

大家都知道,汉朝与匈奴可谓是死敌。在汉武帝即位前,虽说二者谁也吞不下谁,但汉朝始终是处于下风,时不时地遭受匈奴的羞辱,只能通过和亲来缓一口气。对于匈奴来说,汉朝好比是他圈养牲畜的地方,每隔一段时间就来“光顾”一回;对于汉朝来说,匈奴就是他的耻辱,刘邦建国后曾率大军讨伐过匈奴,结果反被匈奴围困,七天没吃上饭,几乎全军覆没,从此汉朝就对匈奴采取防守策略,不再主动发动大总攻,还要定期给他送个公主过去。

在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315年),匈奴又派使者前来请求和亲结好。王恢的看法是“反正匈奴总是背信弃义的,和亲也和不了几年,不如直接开打”。韩安国的看法则是“匈奴人居无定所,行踪不定,劳师远征的话会吃大亏”。大臣们大多附和韩安国的观点,少数服从多数,汉武帝最后同意和亲。

汉武帝采纳此人建议,使延续五世的汉匈和亲外交策略彻底断绝

王恢是不会轻易善罢甘休的。在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雁门郡马邑县有一个豪强之士,名叫聂壹,也有攻打匈奴的想法,但因身份问题,无法直面汉武帝,便找到了王恢,俩人当即一拍即合,随即向汉武帝提议“趁俩方刚刚和亲,匈奴放松警惕时,不妨用财力引诱他们前来,来个守株待兔”。

早有想法的汉武帝对这个建议很感兴趣,便召集公卿前来商讨,实际上就是搞个形式,走一个流程。俩方代表依旧是以韩安国为代表的鸽派和以王恢为首的鹰派。俩派各执一词,鸽派认为“现在汉朝国力仍不强,不足以一举重创匈奴。如果大军进攻匈奴领土腹地,会有诸多不便,比如后续支援不继,粮草供给不足等。再结合历史以往经验,不打匈奴是最有利的”。鹰派的说辞则是“匈奴不讲信用,缕缕侵犯边境,受伤战死的士兵数不胜数,必须给他们一个教训,才能让他们长点记性。并且现在我们是要埋伏他们,打伏击战,而不是征发军队深入敌境。另外我们是提前准备好的,而匈奴则是毫不知情,所以此战必大获全胜”。不出意外,汉武帝认可了王恢的主张。

同年夏季,六月,汉武帝任命韩安国、李李广、公孙贺、王恢、李息五将,统率战车、骑兵、步兵共三十多万人暗中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约定等单于进入马邑就挥军出击。汉军又派聂壹去匈奴那当间谍,聂壹对单于说“他会亲手奉上马邑县作为证明,到时候你只管率军前来接管就是。”匈奴人不善阴谋诡计,单于相信了聂壹的说法。接下来聂壹斩杀俩个死囚犯,分别用来冒充马邑县的县令和县丞,并挂在城下,成功的把单于迷惑住。

于是,单于统率十万骑兵入塞。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在走到距离马邑县城还有一百多里的地方的时,单于见到了大量无人看管的牲畜,疑心顿起,最后俘虏了雁门郡的尉史,从此人口中得知汉军阴谋,就领兵撤退。四支汉军军队知晓后追到边塞,估计追不上了,就全军撤回。王恢指挥的是另一只计划袭击匈奴后勤给养的军队,听说单于率领大军返回,不敢出击。

汉武帝采纳此人建议,使延续五世的汉匈和亲外交策略彻底断绝

刘彻是个铮铮铁骨的大丈夫,对王恢不战而退的行为深表痛恨,同时也是为了找个替罪羊,就要治王恢的罪。可王恢为自己开脱,说是这虽本是原定计划的安排,但单于提前察觉退走,他寡不敌众,硬是要袭击的话只能是自取其辱,还说虽然他知道自己会难逃一死,但他的做法也保全了三万人的性命。

汉武帝一听这话就更加恼火了,直接把王恢交付廷尉审判,廷尉判决:“王恢避敌观望,不敢出击,判处朝首。”王恢暗中向丞相田蚡行贿,求他开脱罪名,田蚡不敢向刘彻说,就请求太后帮忙,太后的话也不管用。汉武帝意思是“此番行动是王恢提议的,他为此大肆调兵遣将、劳民伤财,可结果王恢贪生怕死、不战而退,他必须给天下人一个说法。”王恢得知后,知道自己这次是彻底栽了,谁也帮不了自己,就自杀了。

汉武帝采纳此人建议,使延续五世的汉匈和亲外交策略彻底断绝

从此之后,匈奴断绝了与汉的和亲,进攻扼守大路的要塞,常常入侵汉朝边境,不可胜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