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這個「第一」中國拿得很揪心

「解局」這個“第一”中國拿得很揪心

最近,近視眼這事兒又成了舉國關注的焦點。

看到有關報刊刊載的《中國學生近視高發亟待干預》一文後,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我國學生近視呈現高發、低齡化趨勢,嚴重影響孩子們的身心健康,這是一個關係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問題,必須高度重視,不能任其發展。”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是世界上近視發生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青少年近視率更是“穩居”世界第一,患者人數已達六億。什麼概念呢?就是幾乎每兩個中國人就有一個是近視。

這次總書記明確說,“要結合深化教育改革,拿出有效的綜合防治方案,並督促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抓好落實”、“全社會都要行動起來”。

一副眼鏡,全民揪心。

「解局」這個“第一”中國拿得很揪心

數據

中國的眼鏡覆蓋率到底有多高?不妨仔細縷一縷。

2015年北京大學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李玲團隊發佈《國民視覺健康報告》,給出一組權威數據——

2012年我國5歲以上總人口中近視和遠視的患病人數約有5億,近視總患病人數在4.37億至4.87億之間,高度近視人口在2900萬至3040萬間。其中,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近視患病率均超過70%,且在逐年增長。

如果沒有有效的政策干預,到2020年,5歲以上人口的近視發病率將增長到50.86%-51.36%,患病總人口將逾七億,高度近視人口會達4000萬至5155萬。

再具化一下,到了《報告》所說的2020年,我國的近視人口量將是美國總人口的兩倍。

「解局」這個“第一”中國拿得很揪心

《報告》中,研究團隊將近視總結為中國的“國病”。橫向比較的話,2020年全球近視眼患病人數預估為25億,而中國目前的近視人數就已佔其中四分之一;縱向上,國內這些年的近視增長趨勢就更嚇人,尤其是總書記特別關心的學生近視率。

島妹大致梳理了下,據《自然》雜誌的數據,60年前,中國近視率在10%-20%;而以1989-2014時間段為研究對象,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副院長亢澤峰等學者的研究成果顯示,該時段中,中國北方、南方、西部地區近視患病率就已經增到了29%、40%、42%,小學、初中和高中的近視率為22%、51%、65%。

「解局」這個“第一”中國拿得很揪心

而今年七月教育部發布的《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以2015-2017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57萬名四年級、八年級學生為樣本,其中“學生視力不良問題突出”一項十分顯眼。

四、八年級,也就是小學、初中部分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分比為36.5%,65.3%,部分區域檢出率甚至高達60%、80%。又一次“後來居上”,遠超2015年《國民視覺健康報告》中的學生近視率。

危害

近視如今被定性為“國病”,一朝蔓延,“痛感”也會深入於個體、國家。

首先,近視的低齡化絕非“多戴一副眼鏡”那麼簡單。島友們須警惕,近視的發生與危害都不可逆,並且隨著病程的延長,近視程度會日益向高度近視演變,甚至會產生各類眼底病變,造成嚴重的永久性視功能損害。

而近視眼多發也會對社會經濟生產、患者勞動收入構成威脅。

經歷過入學、入職體檢的大家自然不難領會其中因由。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為例,裸眼視力任何一眼低於5.0者,不能被“飛行技術、航海技術、消防工程、刑事科學技術、偵察、海洋船舶駕駛及與以上專業相同或相近專業”錄取;裸眼視力任何一眼低於4.8者,無法錄取的專業則有輪機工程、運動訓練,甚至烹飪工藝。

如果青少年視力問題得不到有效控制,未來相關專業、相關職業人才到位會越來越難,以至於有一天會“後繼無人”。

再推遠一步——《國民視覺健康報告》保守估計,僅在2012年,各類視力缺陷導致的社會經濟成本在5568.55-5658.42億元之間,佔當年GDP比例1.072%-1.090%。

如果再把視力缺陷帶來的生命質量損失進行貨幣化折算,我國各類視力缺陷導致的每年生命質量損失,可達9520億元。

近視,早已不是我們所理解的“十米外六親不認”這麼簡單了。

「解局」這個“第一”中國拿得很揪心

成因

學生為啥一個個、按部就班與眼鏡結緣?

近年來頗多國內外研究表明,遺傳因素是近視眼發生發展的生物學前提,環境條件則決定近視眼發展的現實性。

什麼是環境因素?比如說睡眠,有研究認為兒童的睡眠時間不足可引起視疲勞、導致近視;又比如日常生活中不良的讀寫姿勢,經常趴著寫字、看書時雙眼到書本距離過近,都會致使眼睛睫狀肌高度緊張、晶狀體弧度過大,最終屈光度不可逆性改變;還有手機、電腦等視屏顯示終端的長期使用,易造成視屏終端性眼病。

長時間學習也是環境因素的一種。國外學者研究發現,“持續閱讀時間超過30分鐘”、“每週閱讀多於2本書或者每天閱讀時間多於2小時”的學生患較高度數近視的可能性明顯更高。

「解局」這個“第一”中國拿得很揪心

再如戶外活動與光照時間,同樣是華人,新加坡的近視患病率為29%,悉尼為3%,然而教育方面的研究卻說,澳大利亞的青少年閱讀時間及教育水平在全球都是比較高的,這說明近距離學習負荷對近視的影響也還並非全部。外籍學者Sherwin等就近視與戶外時間做了Meta分析,結果是,戶外活動時間每日多一小時,近視發生的幾率會降低2%,戶外活動時間從5小時/周增加到14小時/周,近視的幾率會降低三分之一。

教育部等機構最新公示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的相關負責人直接發聲,“學生課內外學業負擔重、用眼過度、用眼不衛生、戶外活動不足、電子產品的普及”都是近視率不斷上升、近視低齡化的重要原因。

可見世界級現象在中國的根源也並不例外。

不過島妹要提醒的是,我國目前近視蔓延也有一些制度層面的原因。北大李玲團隊表明,政策的問責體系與決策機制碎片化;公共教育盲化,國民普遍缺乏基本視力健康知識;保健“虛化”,視覺健康相關的預防保健措施落實不力等等都是“中國近視”值得關注的成因。

防治

教育部、國家衛健委在今年8月初共同起草並公示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對目前的近視防控提出了“剛性”要求——

“到2023年,力爭實現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在2018年的基礎上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近視高發省份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到2030年,6歲兒童近視率控制在3%左右,小學生近視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視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視率下降到70%以下。”

「解局」這個“第一”中國拿得很揪心

《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原文

《方案》也提到了目前擬採取的近視防治方法,從家庭、學校、醫療衛生機構、學生、有關部門五個層面,大刀闊斧,祛除近視的“環境因素”。

島妹細讀一遍,條款遍及增加戶外活動、控制電子產品、保障睡眠和營養、減輕學業負擔、規範診斷治療等方方面面。細節的地方如“每週參加中等強度體育活動3次以上”、“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不得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輻射面之廣如教育部、衛健委、體育總局、財政部等多個部門聯動合作,力爭完勝近視。

而目前國際上的一些防近視妙招也同樣值得借鑑。

就說在醫學干預方面,部分國家通過建立視覺健康檔案對人群進行跟蹤監測,在根源上為早發現、早治療提供了良機。比如法國政府就規定,嬰幼兒必須在出生後的8天、9個月、24個月做視力監測,有問題可在第一時間得到矯正。

這一點在國內也有先例,上海在2014年已經將兒童屈光發育檔案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初級眼保健人員會入校篩查建檔,有問題的轉診到定點醫院,定點醫院的結果也錄入檔案信息系統。

在制度層面,一些國家的視覺保健政策也已從單一的醫學預防政策轉向醫學、社會政策整合的新方向。新加坡就已經通過設立電子產品使用指南、與教育部門合作為青少年戶外運動增時等方式,較大改善了近視發病率。而對於遊戲產業極度發達的日本,逐步落實“嚴格限制電子遊戲時間”也成了護眼良方。

8月24日,廣電總局也正式發佈了《未成年人節目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明確要求,我國未成年人節目不得含有“宣傳、介紹各類電子遊戲等內容”,且播出過程中至少每隔30分鐘設置明顯的休息提示信息。

「解局」這個“第一”中國拿得很揪心

總之,“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前路雖長,但舉國關注的熱度、政策方案的火速跟進已經見出了這次“全社會行動”的決心。

期待下一代能切實擁有“光明”的未來。

文/點蒼居士,來自近視率,也,不低的,俠客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