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乾陵的建造,可以證明武則天是一個了不起的規劃師

我們在讚歎乾陵氣勢恢宏、構思精巧的時候,往往沒有留意它的設計者。

今天,我來說說這個事情。

文明元年(684年),武則天臨朝稱制之後,面臨著一個非常艱鉅的任務,那就是把高宗李治埋葬到哪裡的問題。在東都洛陽的燭火之下,武則天和高宗李治相識相知的點點滴滴湧上心頭。在太宗李世民的病床之前,陷入宮海里的她和李治相遇,心頭燃起了人生的光芒;然而,舊制又讓她剛剛燃燒的愛情之火熄滅在感業寺的暗夜之中;在感業寺裡的青燈黃卷之中,是年輕英俊、風流倜儻的李治讓她撿回人生的自信;是李治讓她有了第一個兒子,給她帶來了第二次進入宮廷的可能;還是李治讓她在後宮的明爭暗鬥中突圍出來,成為皇后;也是李治廢掉了原太子李忠,把她的第一兒子立為太子;最重要的是,就在李治離開人世之前,留下了“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取天后處分”的要求,把大唐國家大事的最後處置權力交給了她。

唐高宗李治乾陵的建造,可以證明武則天是一個了不起的規劃師

李治對她有知遇之恩,更有深情厚誼。

武則天豈有不報答的道理?

她毅然肩負起為丈夫李治修建陵墓的重任。

可是,在哪兒選擇陵地?朝廷上下出現了爭議。武則天按照唐高宗李治的意思,準備在長安城北面給李治營建陵墓。這個決定剛剛出來,就有一大批人物強烈反對。

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陳子昂。出生在今天四川射洪的陳子昂從小苦讀詩書、擅長詩文,681年高中進士。“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首千古名篇《登幽州臺歌》就是出自他的手。一聽說武則天要把高宗李治埋葬在長安,陳子昂急了,他匆忙上書武則天,認為這時候陝西關中乾旱饑荒、百姓生活受到影響,把高宗埋到那裡多有不便。他勸武則天說“且景山崇麗,秀冠群峰,北對嵩、邙,”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安葬之地。、

看到陳子昂的上書後,武則天召見了他,並且誇獎了陳子昂的文才,還給了他一個麟臺正字的職位。

但,武則天還是沒有改變自己的主意,她一心要滿足李治埋葬在長安城附近的遺言。

唐高宗李治乾陵的建造,可以證明武則天是一個了不起的規劃師

李治的爺爺高祖李淵的獻陵按照秦漢皇帝的格局修建;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是第一座“依山為陵”的墓葬,這個是李世民生前自己選擇的地方。這兩個陵墓都在長安城北面的關中北山一帶,武則天決定像昭陵一樣給李治選擇葬地。

於是武則天派遣卜陵使到渭河北岸實地考察,結果選好了奉天縣(今陝西乾縣)的梁山。

後人給這段歷史附會了一個很有故事性的情節。說星相大師袁天罡和李淳風帶著武則天的命令分別出發,不久兩個回朝覆命,都說選好了高宗李治的萬年吉地。袁天罡說自己在那裡埋了一枚銅錢,李淳風說自己在那裡紮了一枚銀針。武則天派人一看,好傢伙,李淳風的銀針正好紮在袁天罡的錢眼裡。

這自然是一個傳說,不過也恰好說明了這是一個理想的地方。

的確,梁山主峰海拔1048米,似乎一個女性的頭部;主峰南面有兩座東西對峙的小山峰,海拔800多米,猶如一個女性的胸部。三座三峰如天設地造一般,仰臥在奉天城的北面。涇河由梁山的東面流過,莫谷河由梁山的西面流過,麗日晴空之下,梁山挺拔俊秀,遠眺秦嶺,宛如一道屏障,渭河則恰如一條蜿蜒的飄帶。

對這樣一個山環水繞,自然俊秀的地方,武則天十分滿意。

唐高宗李治乾陵的建造,可以證明武則天是一個了不起的規劃師

於是,武則天安排吏部尚書攝司空韋代價作為總指揮,專門負責乾陵的建設。

話說這個韋代價,他是唐太宗李世民時代老臣韋挺的兒子,曾經與薛仁貴一起出徵高麗,立國戰功。在高宗時代負責守衛蘭州、肅州,立過守禦之功。

武則天啟用一個武職人物修建乾陵,實際上也有防禦吐蕃乘機侵擾的意圖。韋待價調集十多萬兵馬,馬不停蹄,八個月基本上完成了乾陵的主體工程。

我們說,武將出身的韋待價受命建設乾陵,實際上只是執行了武則天的意圖。乾陵浩大恢宏、氣勢不凡、構思精巧,絕非韋待價所能。

那麼,這麼宏偉的建築,只有武則天來規劃設計,其他人不可能有這麼大的膽識氣魄。

她不但見證過太宗李世民昭陵的建設,她還陪同李治拜謁過九嵕山上的昭陵;她見證過大唐長安城裡皇宮的建設;她也主持了洛陽城裡萬象神宮的建設。

她的確是大氣非凡的大唐規劃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