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食同源—茼蒿

茼蒿,是菊科植物蒿子杆和茼蒿的莖葉。由於它的花很像野菊,所以又名菊花菜。茼蒿的莖和葉可以同食,有蒿之清氣、菊之甘香,一般營養成分無所不備,尤其胡蘿蔔素的含量超過一般蔬菜。

茼蒿種子於初春或秋季播撒,在溫暖的夏季開花成熟。原本在歐洲是庭園中美麗的觀葉植物,宋朝引進中國後,卻成為餐桌上美味的佳餚,至現時。在古代,茼蒿為宮廷佳餚,所以又叫皇帝菜。想要生吃茼蒿的時候,可在水中稍微浸一下,然後放入冰箱以保持鮮嫩。

藥食同源—茼蒿

茼蒿的營養價值

茼蒿含有絲氨酸、天門冬素、蘇氨酸、丙氨酸、谷氨醯胺、纈氨酸、亮氨酸、脯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穀氨酸、β-丁氨酸、苯丙氨酸等。

1、茼蒿營養十分豐富,除了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C之外,胡蘿蔔素的含量比菠菜高,並含豐富的鈣、鐵、所以茼蒿也稱為鐵鈣的補充劑,建議容易缺鈣的女性食用。

2、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胡蘿蔔素及多種氨基酸,可以養心安神、降壓補腦,清血化痰,潤肺補肝,穩定情緒,防止記憶力減退。

3、富含銅,銅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營養素,對於血液、中樞神經和免疫系統,頭髮、皮膚和骨骼組織以及腦子和肝、心等內臟的發育和功能有重要影響。

4、茼蒿中含有特殊香味的揮發油,有助於寬中理氣,消食開胃,增加食慾,並且其所含粗纖維有助腸道蠕勸,促進排便,達到通腑利腸的目的。

5、此外,茼蒿氣味芬芳,可以消痰開鬱,避穢化濁。茼蒿中含有多種氨基酸、脂肪、蛋白質及較高量的鈉、鉀等礦物鹽,能調節體內水液代謝,通利小便,消除水腫。

6、茼蒿含有一種揮發性的精油,以及膽鹼等物質,具有降血壓,補腦的作用。

藥食同源—茼蒿

茼蒿的功效

【性味】 味辛、甘,性平。

【歸經】 入脾、胃經。

【功能主治】 和脾胃,利二便,消痰飲。主治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心煩不安、痰多咳嗽、腹瀉、脘脹、夜尿頻繁、腹痛寒疝等病症。

《幹金·食治》:“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

《日用本草》:“消水谷。”

《滇南本草》:“行肝氣,治偏墜氣疼,利小便。”

《得配本草》:“利腸胃,通血脈,除膈中臭氣。”

《本經逢原》:“同蒿氣濁,能助相火,禹錫言多食動風氣,燻人心,令人氣滿。(千金)言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利腸胃者,是指素稟火衰而言,若腎氣本旺,不無助火之患。”

藥食同源—茼蒿

茼蒿的作用

1、提高免疫力。

茼蒿里所含的營養成分,對人的免疫力有一定的影響,適量吃一些茼蒿,可以提高人的免疫能力。

2、促進食慾。

苘蒿中含有多種揮發性物質,它們所散發的特殊香味有助於增加唾液的分泌,能夠促進食慾,消食開胃。

3、清血養心,潤肺化痰。

茼蒿富含營養,作為食材比較潤滑,適當吃一些,具有清血養心,潤肺化痰的作用。

4、利小便,降血壓。

適量吃一些茼蒿,可以調節人體內的水代謝,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老年人適量吃一些茼蒿,則有降低血壓的作用。

5、化痰止咳。

茼蒿適宜多痰,痰粘稠,咳嗽等症狀。對咽喉部有良好的溼潤和物理治療作用,有利於局部炎症治癒,並能解除局部癢感,從而阻斷咳嗽反射。能稀釋呼吸道炎症和分泌物的黏稠度,使之易咳出,有利於止咳和祛痰。

藥食同源—茼蒿

6、肝火旺,多吃茼蒿。

節後最容易出現“肝火旺”的問題。這時候人總容易昏昏欲睡,脾氣急躁,而且吃東西口,而且,肝開竅於目,這類人眼睛的分泌物也比較多。這時應該多補充點綠葉蔬菜,一天不少於4種,比較推薦多吃點茼蒿。中醫講綠色入肝,所以多吃點綠葉蔬菜對清肝火也有很好的作用,而且茼蒿清肝火的作用也比其它綠葉菜要更好一些。

7、消腫。

能清除體內毒素和多餘的水分,促進血液和水分新陳代謝,有利尿、消水腫作用。含利尿成分,能消除體內水鈉瀦留,利尿消腫。可治療全身水腫,小便不利等。

8、活血祛瘀。

9、潤肺。

茼蒿滋陰潤肺,去除肺燥肺熱。使人呼吸暢通舒適。

10、祛脂。

食用茼蒿具有一定的祛脂作用。

11、安神除煩。

可調節新陳代謝,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

藥食同源—茼蒿

12、預防便秘。

苘蒿中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幫助人體及時排除有害毒素,達到通腑利腸、預防便秘的目的。

其它作用。

苘蒿還可以防止視力衰退,以及促進皮膚頭髮、牙齒及牙訂的健康生長。

適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適合高血壓患者、腦力勞動人士、貧血者、骨折患者等。

禁忌人群

因茼蒿辛香滑利,胃虛腹瀉者不宜多食。

歡迎轉發分享,關注留言。

有健康問題可私信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