茼蒿:火鍋必備菜的庭院演出!


一說起茼蒿,我想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涮火鍋。也沒錯,在一頓大魚大肉之後,來點清爽解膩的茼蒿,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但是,大家也許並不知道的是,茼蒿家族還有一個特別的身份——優秀的園藝植物。是不是很驚訝?!


今天, 我們就來看看茼蒿究竟什麼門道?


茼蒿家族外來戶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把市場上的茼蒿、蒿子稈混為一談的經歷,為什麼二者口味相似,長相差別那麼大:有的是細瘦的莖稈上帶著羽毛狀的葉子,有些是肥厚的葉子紮成一堆。不怪大家,人家確實是“一大家子”,都是菊科茼蒿屬的植物。只不過,在市場上多見的是茼蒿、南茼蒿和蒿子稈三種植物。


茼蒿:火鍋必備菜的庭院演出!

茼蒿(圖片來源/PPBC 攝影/田乾福)


茼蒿:火鍋必備菜的庭院演出!

蒿子杆(圖片來源/PPBC 攝影/薛凱)


茼蒿:火鍋必備菜的庭院演出!

南茼蒿(圖片來源/PPBC 攝影/孫觀靈)


關於茼蒿屬植物的起源有兩派觀點。其一是認為茼蒿屬的老家都在地中海沿岸,漂洋過海才來到中國;其二是認為茼蒿屬植物(至少茼蒿)是中國原產的。


在這三種茼蒿屬植物之中,南茼蒿的身世比較清晰,它們進入中國的記載也十分明確,大概是在公元5世紀的時候,阿拉伯商人把這種蔬菜帶入中國。此後,南茼蒿就一直在菜市場發揮自己的熱量。至於蒿子稈,它的身世就有點特別了。本來是當作花卉植物引入的蒿子稈,不曾想在菜市場找到了更重要的工作


再來說茼蒿,很多學者認為中國也是茼蒿屬植物的故鄉。因為中國人吃茼蒿的歷史堪稱悠久,唐代藥王孫思邈的《千金·食治》中就記載了茼蒿的用處,“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利腸胃。”


但不管身世如何,中國人與茼蒿家族打交道已經很多年了。


茼蒿茼蒿大不同


有意思的是,在菜市場經常被叫作“茼蒿”的植物,實際上是南茼蒿。南茼蒿之所以得名,是因為主要在中國南方栽培。相對於其他兩種吃莖稈的兄弟,南茼蒿的相貌比較特別,它們的葉片較為寬大肥厚。


茼蒿:火鍋必備菜的庭院演出!

南茼蒿的花朵(圖片來源/PPBC 攝影/徐曄春)


茼蒿和蒿子稈的葉片都是非常典型的深裂羽毛形狀,莖稈也更為發達。在菜市場通常都被叫作“蒿子稈”。它們的味道都比南茼蒿濃郁,莖稈也更為耐煮,更適合涮鍋炒菜這些經火而成的美食。


而茼蒿和蒿子稈,兩者的區別並不在葉片和莖稈之上,而在於花果,蒿子稈的特點是“舌狀花瘦果的肋翅,特別是腹面的肋翅伸延於瘦果頂端並超出花冠基部,伸長成喙狀或芒尖狀,間肋不明顯”,而茼蒿的舌狀花瘦果則沒有這些特徵。如果這二者同時出現在菜市場裡恐怕是很難辨別了。好在兩者的味道差別不大,那就且吃且開心吧!


茼蒿:火鍋必備菜的庭院演出!

作為觀賞品的蒿子杆

(圖片來源/PPBC 攝影/段長虹)


值得注意的是,在長期的篩選栽培過程中,蒿子稈家族擁有了很多顏色特別的觀賞品種,顏色上已經超脫了黃色,出現了藍色和紫色的花朵。在歐美國家的庭院裡“玉樹臨風”,這才是人家的本職工作。


魚與羊的好搭檔


不管是茼蒿、蒿子稈還是南茼蒿,它們都有一種特殊的氣味兒,泡茶的杭白菊就有這種典型的氣味兒。這種類型的氣味兒也為很多菊科蔬菜所擁有,比如萵苣、苦菊。只是茼蒿家族的氣味兒更為強烈,更接近於菊花的味兒。


這種特殊的味道來自於菊科特有的萜烯類化合物,無論是菊花、艾草還是茼蒿,其中的特殊氣味兒都或多或少與此相關。


雖然這種特殊的氣味兒讓茼蒿特立獨行,但是卻意外地成為魚和羊肉的好搭檔,茼蒿的特殊氣味兒配上魚羊的腥羶味兒,意外地成就了特別的美味兒。食物的搭配就是這麼絕妙!


茼蒿:火鍋必備菜的庭院演出!


止咳藥還是殺蟲劑


一直以來,茼蒿都有個特別的身份,那就是止咳藥。在實驗中,茼蒿提取液可以緩解由氨水引起咳嗽的小鼠的症狀,減少咳嗽次數。但是其中的原理並沒搞清楚,同時實驗也還沒有擴展到人類身上。所以,不要再相信茼蒿榨汁可以止咳之類的流言了。


反過頭來說,茼蒿、南茼蒿和蒿子稈就像大多數蔬菜一樣,水分高、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對於腸道和諧與身體健康都有好處,但千萬不要把它們當靈丹妙藥。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茼蒿對防止農田蟲害可能倒是有更靠譜的貢獻。原來,茼蒿中的芳樟醇、丁香酚、苯酚、對甲苯酚等化合物,可以引起小菜粉蝶幼蟲的拒食反應。另外,科研人員還在茼蒿中獲得了一種叫茼蒿素的物質,也有很好的拒食活性,很有希望成為新興的生物農藥。


從庭院植物到生物農藥,人類對於茼蒿家族的認識在不斷精進。就如我們祖先最初種山楂樹只是為了砍柴燒,後來才學會吃果子、做糖葫蘆。這是人類歷史打在植物身上的印記,反過頭來也是植物對人類的馴化。若要更好地與植物相處,就從欣賞對方開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