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那麼火,可談起詩詞,你了解過這些嗎?

歡迎大家點擊進來看小編的文章。凡是點擊進來的,我相信你都有一份喜愛詩詞的情懷,和我是一樣的呢。那麼,就由我來給你們加深一下對詩詞的基本認識吧。

其實,詩詞本就是一種草根文學,源自民間,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歷史上,有著很濃重的一筆。從詩詞的發展過程來進行區分,便可分為古體詩、近體詩格律詞三類。那麼,什麼是古體詩,什麼又是近體詩和格律詞呢?下面由小編一一為你解答。

所謂古體詩,是指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雜言的一種詩歌體裁。而根據每句詩的字數,又把五言詩稱為五古,七言詩稱為七古等,而在此需要注意的是,雜言詩一般也歸為七古,因為雜言詩詩句長短不齊,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為三、四、五、七言相雜,而以七言為主,故習慣上歸入七古一類,例如李白的《將進酒》:

中國詩詞大會那麼火,可談起詩詞,你瞭解過這些嗎?

全篇有三言、五言,但以七言為主,故歸為七古

而其它的,例如四言詩,一看就知道是古體詩,《詩經》裡就有很多,在此不做贅述。在這裡小編也稍微提一下,就是很多人都認為自己寫不好詩,對不上平仄等,但這其實無傷大雅,並不妨礙你寫詩,你完全可以按古體詩來寫,當然啦,也不是亂寫,比如說要押一定的韻。

接下來就是近體詩了。近體詩,也叫做今體詩,是自唐以後形成的,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族詩歌體裁,包括律詩絕句。在近體詩中,句數、字數、平仄、押韻都有嚴格的限制的。而什麼是律詩和絕句呢?首先來說絕句,它包括五絕和七絕,即五言一句,共20字一首的叫做五絕,七言一句,共28字的叫做七絕,它是不要求對仗的,限制比律詩要低一點,比如王勃的《山中》:

中國詩詞大會那麼火,可談起詩詞,你瞭解過這些嗎?

絕句不拘對仗

而律詩呢,從它的名字就可以知道,就是嚴格按照格律來寫,分為五律七律,以及長律。五律即為五言八句,共40字;七律即為七言八句,共56字;八句以上的即為長律詩。和絕句不同的是,律詩的中間兩聯是一定要對仗的。舉個例子,如杜甫的《登高》:

中國詩詞大會那麼火,可談起詩詞,你瞭解過這些嗎?

中間兩聯對仗

總的來說呢,近體詩最基本的格律主要有三個點:

1、每句必須平仄相間,同聯的兩句必須平仄相對,聯與聯之間必須平仄相粘,即“句內相間,聯內相對,聯間相粘”,比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相粘)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2、除首尾二聯外,中間幾聯必須對仗

3、一般來說,詩韻必須押同部到底的平聲韻。平聲韻,即為普通話的一二聲。

最後便是格律詞,它又稱為長短句。而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這些格式稱為詞譜)。每一首詞,都有一個詞牌,是填詞用的曲調名,所以叫詞牌也叫詞典,即每一種詞牌都代表一支曲子,都有它的格律,一般的詞人只負責“填詞”就行了。例如李清照的《如夢令》:

詞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疊句),(仄)仄仄平平仄。

打括號的表示可以為平聲哦。即: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在文章的最後,我要提一句,詩詞的格律對詩詞起的是修辭作用,而不是限制作用,因此喜歡詩詞的朋友,你既可以是對格律十分精通的那種,也可以是隻為了寫詩而寫詩的那種哦,這是我的觀點,你們怎麼看?

到此,就是我為大家普及的內容啦。如果您喜歡的話,轉發分享;如果您有聊的話,評論點贊。在此,感謝讀者大家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