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生活習慣預防血糖異常

據研究報道,每年5%~8%糖耐量異常的患者將發展成為2型糖尿病。此外糖耐量異常患者發生心血管病變的危險性也大大提高。這些2型糖尿病後備軍或多或少有這樣的指徵;

硬性指標:餐後兩小時血糖在7.8~11.1豪摩爾/升之間,或者空腹血糖在6.2~7.0豪摩爾/升之間;沒有選擇餘地的指標;有糖尿病的家族史要注意;

通過自己注意能改變的指標;比如飲食結構的改善、運動能力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等。但一般情況下,患者的生活方式往往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背道而馳的,比如吸菸有害健康、運動好處多多、熬夜不利健康、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快朵頤等十分不好,但是很多人卻是明知故犯。糖耐量異常後,該怎麼吃飯呢?

改變生活習慣預防血糖異常

首先,自我高度重視是遠離糖尿病的基本前提。

一是重視整體的膳食結構,即平衡膳食,每一種食物都有其獨特的優勢與缺陷,只有食物多樣化,才能讓吃進去的食物取長補短。多樣化的食物包括谷薯雜豆類、蔬菜水果類、蛋奶大豆類、畜禽肉魚海鮮類、油鹽調料類。二是重視每餐的搭配。每餐食物的搭配都直接影響餐後血糖水平,如果這頓飯只喝大米粥,那麼可想而知餐後血糖水平是坐著火箭上升的,可使如果搭配其他食物,那麼餐後血糖升高則緩慢得多。血糖水平不宜忽高忽低,應在一個穩定的區間內,所以定時定量,合理膳食是控制血糖穩定的法寶。

國外研究發現,適量進食番茄汁、桂皮、堅果、啤酒花、植物胰島素、豆豉、食醋、洋蔥、茶類、辣椒、富含鉻的食物、含黏滑物質的蔬菜以及高抗性澱粉均有利於血糖控制,每餐可適當選擇搭配些。

改變生活習慣預防血糖異常

其次,熟練掌握飲食技巧是遠離糖尿病的重要保證。

發表在美國《糖尿病護理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吃飯的順序會影響血糖,先吃蛋白質和蔬菜、後吃碳水化合物(主食)能降餐後血糖和胰島素水平。日本一項大型研究也有數據表明此觀點,改變進食順序,對於糖耐量異常患者很重要,當然這個進食順序也適合血糖正常的人。

改變生活習慣預防血糖異常

再次,適度補充抗氧化劑是遠離糖尿病的輔助措施。

國外有一些研究顯示,在對代謝綜合徵病人的調查中發現,一些氧自由基清除劑如β-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C和維生素E水平明顯下降,提示這些變化可能與代謝綜合徵病人更容易患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有關。目前抗氧化劑的補充在學術屆確還有些爭議,有觀點認為尚無有利的證據補充這些物質的好處。

到目前為止,唯一確認的是對長期進行腸外營養引起鉻缺乏的糖尿病人進行補鉻治療,有利於血糖的控制。鉻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組成成分,促進胰島素在體內充分地發揮作用。肝臟、啤酒酵母、未加工的穀物、麩糠、硬果類、乳酪能提供較多的鉻。

改變生活習慣預防血糖異常

最後,“五架馬車”齊頭並進是遠離糖尿病的根本方法。

目前公認的5種糖尿病治療方法被稱為“五架馬車”,分別是飲食療法,運動療法、藥物療法、血糖監測和糖尿病教育。糖耐量異常患者除了不用藥物療法以外,其他的四大護法還是必須掌握的,才能將糖病拒之門外。

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往往影響著家人朋友,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願每個人都能成為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領者,共同促進社會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