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補血湯典型中風醫案,方藥對證,患者共服百餘劑病幾近痊癒

加味補血湯典型中風醫案

張錫純原解

加味補血湯出自張錫純所著《醫學衷中參西錄》治內外中風方中。方藥組成為:生箭芪一兩,當歸五錢,龍眼肉五錢,真鹿角膠三錢(另燉同服),丹參三錢,明乳香三錢,明沒藥三錢,甘松二錢。加減法為:服之覺熱者,酌加天花粉、天冬各數錢;覺發悶者,加生雞內金一錢半或二錢。服數劑後,若不甚見效,可用所煎藥湯送服麝香二釐,或真冰片半分;若服後仍無效,藥湯送制馬錢子二分。張錫純解析說:“腦貧血者其腦中之血過少,又無以養其腦髓神經。所以腦部貧血成內中風者,當峻補其胸中大氣,俾大氣充足,自能助血上升,且能斡旋其腦部,使不至耳鳴、頭傾、目眩也。是以方中以黃芪為主藥;用龍眼肉助當歸以生血;用鹿角膠補腦髓;用丹參、乳香、沒藥通氣活血,化經絡瘀滯;用甘松助心房運動有力,以多輸血於腦,又為調養神經之要品;用麝香、冰片通竅開閉;用制馬錢子瞤動腦髓神經。”由上可知,張錫純用自創加味補血湯治療氣虛血瘀型中風。

加味補血湯典型中風醫案,方藥對證,患者共服百餘劑病幾近痊癒

陳寶貴心解

張錫純認為內中風有虛實之分,實證其稱之為腦充血,虛證其稱之為腦貧血。腦充血者,為血之注於腦者過多,力能排擠其腦髓神經,失其所司;腦貧血者,為血之注於腦者過少,無以養其腦髓神經,亦失其所司。至於腦貧血之由,實因胸中大氣虛損,不能助血上升。欲治此證,當以補氣為主,養血為輔,通活經絡為使。依據以上所分析,張錫純創制了加味補血湯、幹頹湯、補腦振痿湯三方治療氣血虧虛、瘀血阻絡之中風。方中皆重用黃芪補氣,用當歸補血,用乳香、沒藥通經活絡,用鹿角霜補腦髓,餘藥隨症加減使用。

加味補血湯典型中風醫案,方藥對證,患者共服百餘劑病幾近痊癒

陳寶貴臨證中,有時也用到以上幾方,確有實效。需要指出的是,上三方與補陽還五湯一方功用有相似之處,兩者皆為治療氣虛血瘀型中風。區別在於,上三方較補陽還五湯活血之力稍強,除幹頹湯中黃芪用五兩強於補陽還五湯中黃芪用四兩外,其餘兩方補氣之力皆弱於補陽還五湯(加味補血湯中黃芪用一兩,補腦振痿湯中黃芪用二兩)。另外,上三方中皆有補腦髓之藥,對於除肢體偏枯外,伴腦部症狀者如頭暈、健忘等則療效更佳。此外,還應注意,以上幾方中皆重用大量黃芪,對於虛證,自然適用,但對於肝實證伴血壓高者,定要小心,以防犯“虛虛實實”之戒。

加味補血湯典型中風醫案,方藥對證,患者共服百餘劑病幾近痊癒

加味補血湯為治療氣血虧虛、瘀血阻絡之中風常用方,可以與補陽還五湯互參用之。加減法:氣虛甚者,加大黃芪用量;血瘀甚者,酌加桃仁、紅花、地龍;伴腎虛,酌加山萸肉、五味子、枸杞子;肢體痿廢者,酌加雞血藤、威靈仙、秦艽;氣短似喘,胸中大氣下陷者,結合升陷湯加減。

加味補血湯典型中風醫案,方藥對證,患者共服百餘劑病幾近痊癒

典型醫案

馮某,男,66歲,2009年11月6日初診。

主因“腦梗死後左側肢體活動不利半年”來診。患者半年前突發腦梗死,住院治療後好轉,但遺留左側肢體活動不利,頭暈,健忘等症狀。期間間斷服用中藥,仔細分析多是隔靴搔癢,藥不勝病,療效不佳,今慕名來診。現症:左側肢體活動不利,頭暈,健忘,神疲乏力,動後尤甚,大便溏,舌淡暗,苔白,脈細弱。

加味補血湯典型中風醫案,方藥對證,患者共服百餘劑病幾近痊癒

診斷為中風。辨證:氣血虧虛、腎氣不足、瘀血阻絡。治法:補氣養血、補腎安神、活血通絡。處方:黃芪90克,炒白朮15克,當歸15克,丹參10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甘松10克,鹿角膠10克(另燉),茯苓10克,陳皮10克,山萸肉10克,五味子5克,淫羊藿15克,14劑,水煎600毫升,分早中晚3次溫服,日1劑。

加味補血湯典型中風醫案,方藥對證,患者共服百餘劑病幾近痊癒

二診(2009年11月20日):左側肢體活動不利改善不明顯,其餘症狀皆明顯好轉,脈較前稍轉有力。上方加地龍10克,又取14劑。

加味補血湯典型中風醫案,方藥對證,患者共服百餘劑病幾近痊癒

三診(2009年12月6日):左側肢體活動不利較前改善,囑其適當加強功能恢復性鍛鍊。上方又取14劑。

之後上方稍作加減,逐漸減黃芪之量,患者又服60餘劑,基本恢復正常。

按:腦梗死後患者左側肢體不利恢復較差,進而出現頭暈,健忘,神疲乏力,動則尤甚,大便溏等症狀。結合舌淡暗,苔白,脈細弱可辨證為氣血虧虛、腎氣不足、瘀血阻絡證。治以補氣養血、補腎安神、活血通絡為法。方用張錫純所創加味補血湯加減。方中黃芪、當歸、丹參補氣養血;炒白朮、陳皮、茯苓、甘松健脾和胃;乳香、沒藥活血通經;鹿角膠、山萸肉、五味子、淫羊藿補益腎氣、健腦補髓。二診加地龍為增加活血通經之力。辨證準確,方藥對證,患者共服百餘劑而病幾近痊癒。

加味補血湯典型中風醫案,方藥對證,患者共服百餘劑病幾近痊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