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八百年」吴与虞,兴与亡,至德与不义的典范!

王位是让出来的,天下是打出来的!

牧野之战,周武王成了周天子。他最应该感谢和不能忘记的是他爷爷季历的两位兄长,太伯、仲雍。

周武王的太爷爷周太王,姓姬,名亶,轩辕黄帝的第十六世孙,史称公亶父。公亶父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太伯、老二仲雍、老三季历,但老人家最喜欢的是季历的儿子姬昌,念念不忘的就是希望屁股下的王位能够传给姬昌,但这样一来就违背了传位嫡子的传统。

「周国八百年」吴与虞,兴与亡,至德与不义的典范!

牧野之战

太伯明白老人家的心思,在一番斟酌后便和二弟仲雍一起出逃,这一逃就逃到了今天的苏州一带。这里当时属于古越地区,兄弟二人为了能够在当地立足,也为了向父亲明志,他们效仿古越部落的习俗,文身断发, 并建立了句吴古国。

太伯摇身一变,成为了句吴的第一代国君,史称吴太伯。

经历了血流漂橹的生死搏斗,周武王姬发更懂得当年太伯做出“让”的高尚人生观的价值。所以在得到天下后,他找到了太伯、仲雍的后人,此时的句吴国国君周章,封他为公,国名吴;同时把周国北边的夏都故址封给了周章的弟弟虞仲,封公,国名虞。

「周国八百年」吴与虞,兴与亡,至德与不义的典范!

西周初期诸侯国

兴于至德的吴国!

自周章开始,历经十四代,吴国在寿梦做国君的时候开始强大了起来。

因为吴国远离中原,深扎在古越之地,在没有得到周天子的册封下,寿梦开始称王。寿梦有四个儿子,其中最小的儿子季札的能力和品德最为贤能。当寿梦想将王位传给他的时候,被季札拒绝了。

寿梦无奈之下,只有传位老大诸樊。然而继位的诸樊想将王位让给季札时,季札立马抛家弃业种地去了。后来老二余祭、老三余味先后成为吴王,目的就是想营造兄终弟及的氛围,最终让季札成为国君,但都被季札拒绝了。

「周国八百年」吴与虞,兴与亡,至德与不义的典范!

专诸刺吴王

季札三次推让国君之位,在他的身上重新出现了十九世祖太伯的遗风。最终吴国的国君之位由余味的儿子僚继承,但这引起了一个人的不满,他就是诸樊的儿子公子光。

公子光认为,四叔季札不接受王位,三叔就应该将王位交给他,而不是由自己的儿子僚继承。这种执念一旦生根发芽,后果是很严重的。而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伍子胥,就成为公子光心中执念膨胀的催化剂。

当刺客专诸从鱼腹中取出匕首成功刺杀了吴王僚的那一刻,公子光就已经转身成为赫赫有名的吴王阖闾,但也摧毁了因为季札的三让王位而留下的历史美名,使吴国从此失去了其先祖推位让国的至德遗风。

「周国八百年」吴与虞,兴与亡,至德与不义的典范!

阖闾统治时期的吴国

亡于不义的虞国!

虞国,也称北虞,都城坐落在今天晋南中条山脉最低平最开阔之处的平陆县古城村。

虞国第一世祖虞仲的名字很有深意。虞,也叫驺虞,是传说中的仁兽,虎躯猊首,生性仁慈,连青草也不忍心践踏,不是自然死亡的生物不吃。《毛诗故训传》中记载: “驺虞,义兽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则应之。

由此可见给孩子取名叫虞,是一种教化,更是希望后人能够多行仁义。

但其实虞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它默默无闻的传国十二代,却以亡国的代价刷出了历史的知名度,是“假道伐虢”、“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辅车相依”等几个深赋哲理性成语的缔造者。

「周国八百年」吴与虞,兴与亡,至德与不义的典范!

假道伐虢

公元前655年,虞国君不顾群臣的劝谏,贪图晋献公的宝马珍玉,同意向南下伐虢的晋国军队借道。但让虞国国君意想不到的是,强大的晋军在灭掉虢国的回师途中,又顺手灭亡了虞国,他和大夫百里奚都成了晋国的俘虏。

晋国的珍玉宝马,在虞公的手中转了一圈后又重新回到了晋国,而虞公自己却由国君沦落为秦穆姬的随嫁人员了。

晋国还是留有情面的,并没有取缔虞国的山川祭祀,但从此虞公再也不能主持祭祀祖先的工作了,想必他也没有脸面出来主持祭祀活动了。想当初他的祖先太伯是那样的仁义,而他却因为贪图财物丧失了国土。

「周国八百年」吴与虞,兴与亡,至德与不义的典范!

晋国、虞国、虢国示意图

结语!

太伯和季札的让国,给人的只有感动。因为有父权和立法的双重制约,我们不能怀疑背后的真诚。

正因为如此,太史公司马迁才会发出“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的感叹!

但是当政权的转移不受权利和秩序的约束时,“让”的可能性趋近于零。秦一统以后,缺乏“让”的精神而导致的手足相残事件,史书中并不缺少记载。

而其中对历史造成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李唐的“玄武门之变”了。值得庆幸的是,李二虽然弑兄诛弟,但毕竟给我们留下了的一个“贞观之治”,也算是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本故事参考《史记.吴太伯世家》!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如要转载,请私信江东汪郎,否则后果自负!

「周国八百年」吴与虞,兴与亡,至德与不义的典范!

玄武门之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