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發展趨勢大變革 政策技術雙推動加速行業洗牌

汽車行業絕對不是升級,而是轉移,新四化出現不只侷限在傳統汽車技術上了,而是新生態和共享化,可以說產業革命到了新的時代。

汽車產業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車企間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當新興造車勢力從概念正式進入量產,他們如何迎接來自產業鏈和消費者的嚴峻考驗,突出重圍?

面對造車新勢力帶來的挑戰,體量巨大的傳統車企將如何應對,來完成轉型升級?在汽車合資股比放開的新形勢下,跨國車企又將如何進一步佈局中國市場?

中國已經發展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

經歷多年的高速增長之後,中國已經發展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汽車產量達到2901.54萬輛,同比增長3.2%。整車市場的高基數使得增速漸漸趨緩,預計未來中國汽車市場將維持低速增長的常態。然而新能源汽車的表現卻較為亮眼,在政策傾斜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中國新能源汽車近五年來保持著高速增長。新能源汽車產量從2013年的1.75萬輛發展到2017年的79.40萬輛,2017年同比增速達到53.6%。

我國產業規模預測2020年汽車產銷規模達到3000萬輛,2025年3500萬輛,2035年3800萬輛;其中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總銷量7%,2025年超過15%,2030年超過40%。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將催生一個全新的新能源熱管理零部件市場。

中國曆年汽車產量及增速(萬輛/%)

汽車行業發展趨勢大變革 政策技術雙推動加速行業洗牌

中國汽車銷量及增速

汽車行業發展趨勢大變革 政策技術雙推動加速行業洗牌

政策與技術雙推動,汽車行業迎來洗牌過程

在未來十年內,中國汽車行業是重新洗牌的過程。這裡有兩個層次:第一,到目前為止,中國汽車行業始終有非常明確、包羅萬象的汽車產業政策,特別是關於合資企業方面的政策,現在國家宣佈要放開合資政策,各種成分的企業,互相碰撞,互相競爭,互相合作,肯定會給行業帶來巨大變革;第二,新技術帶來變革,無論新能源車還是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或者新的出行方式,都還處於起步階段,未來會是什麼結局,大家都很難預測。“安全、質量和服務”,萬變不離其宗,最終將由市場決定洗牌結局。

目前,汽車行業產業升級絕不是“升級”可以概括的,更應該是轉型。轉型之深刻,面積之大,規模之大,影響之大,具有顛覆性。現在行業技術方向上看,新的四化出現,我們一定要正確迎接它,擁抱它。一是低碳化,這是最高境界;二是電動化;第三是智能化;第四是共享化。

缺芯之痛仍是最大短板,大力推廣電動汽車

在核心技術方面,我們跟國際的差距很大。中興缺芯之痛對我們汽車的影響依然存在。十年的發展有很大的進步,從技術層面看,還是很缺乏核心技術。比如自動變速器的市場成長性還不夠,汽車電子技術低水平、重複建設,不成體系、不環保;所以說,核心技術的缺失將成為我們產業的最大的短板。

在我國目前的發電能源結構與清潔化技術情況下,總體平均來說,全壽命週期電動汽車的碳排放要明顯低於燃油汽車。隨著可再生能源比例的增長以及發電清潔化技術的繼續提升,電動汽車在降低碳排放上的優勢會更加明顯。但同時,高能耗的電動汽車的全壽命週期碳排放高於低油耗的燃油車,從這點考慮,我們應該努力提高電動汽車的效率,降低電耗,輕量化小型化。 電動汽車全壽命週期的有害物質排放更加明顯低於傳統汽車,具有非常突出的環保性能。大力推廣電動汽車是治理大氣汙染的重要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