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被踢出俏江南、德尔惠坠落,死命冲冲冲,强女人不等于女强人

张兰被踢出俏江南、德尔惠坠落,死命冲冲冲,强女人不等于女强人

把公司搞垮,其原因很多,内部、外部的皆有。列举几个内部管治方面的败因吧!比如中国式的企业生态中,一线腐败是个普遍问题,不少企业的大将和中层,内外勾结、费用作假,给别人打工却开自己的店,快消品领域这类腐败现象尤为多见。

又比如,老板喜欢听奉承话,分不清什么是赞美什么是谗言,结果被“架空”,人才机制混乱不堪,企业爱搞“一言堂”。另外,不少老板有激情,却决策力差,天天主持这样那样的会议,研究这样那样的问题,却天天没有下结论,决策力差。也有的老板能力也很强,常常是“战略清晰、战术失误”,公司失去很多跨越式发展的机会。

不过,以上种种问题,对公司的伤害更似“慢刀子拉肉”,尚不算是搞垮公司的杀招,起码不是“一刀毙命”那种;而以下的则不同,都是搞垮自己公司的杀招,不信?有胆你试一试!

张兰被踢出俏江南、德尔惠坠落,死命冲冲冲,强女人不等于女强人

杀招一:满脑子IPO,死命冲冲冲

张兰被踢出俏江南、德尔惠坠落,死命冲冲冲,强女人不等于女强人

德尔惠创始人之一丁明亮与周杰伦

曾经名噪一时的国产运动品牌德尔惠,如今的处境已岌岌可危。今年1月,中国东方资产管理福建分公司在《福建日报》发布了一则债权资产包的处置公告,涉及德尔惠有限公司和其旗下子公司德尔惠(中国)有限公司。(相关资料显示,德尔惠欠债共计6.36亿元,德尔惠包括厂房、土地和仓库在内的多处资产被挂牌抵押拍卖,公司目前也已经停业。)

雨打浮萍梦不回,周杰伦那句“德尔惠,on my way”的广告词至今仍在耳边萦绕。市场是无情的,苦苦挣扎几年后,德尔惠跌落绝境、岌岌可危,究竟为什么呢?

2011年6月,德尔惠创始人之一、原董事长丁明亮患癌辞世,离他52岁的生日仅差10多天。丁明亮生前最喜欢的是三首歌:《爱拼才会赢》、《感恩的心》和《在路上》,或许也是他一生的写照!丁明亮,祖籍晋江,生于1960年,是家中长子,下面还有二个弟弟。

13岁时,他就辍学跟着父亲出外打工,到泉州摆过地摊。1982年,丁明亮开始了第一次创业,与同乡合伙开了一家小包袋厂,做塑料袋。包袋厂运营第2年,他发现制鞋是个更好的生计,就转行。1983年,丁明亮和另外两个弟弟,150元起家开了一个小鞋坊;第一天做了6双鞋,拿到当时小商品集散地石狮卖掉后,回来再继续做。德尔惠就是这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做起来的。

张兰被踢出俏江南、德尔惠坠落,死命冲冲冲,强女人不等于女强人

1987年,积攒了一点资本的丁明亮,花4万元买了一套现代化制鞋设备,在陈埭办起了制鞋厂,就是德尔惠的前身。

德尔惠曾风光一时、做得风生水起,不过,创业之路也是坎坎坷坷。1990年一场火灾,将所有的厂房设备全部烧毁,让丁明亮兄弟8年心血瞬间归零。不过,让丁明亮再受重大打击,是折翼港股IPO计划,先后遭遇财务风波,头一次,是2007年。不过,德尔惠把这一切归咎于“一些竞争对手采用最卑劣的手段”。(据丁明亮去世追悼会那天的悼词。)

张兰被踢出俏江南、德尔惠坠落,死命冲冲冲,强女人不等于女强人

德尔惠董事长、总裁丁明炉接受访谈

德尔惠创始人、掌舵人英年早逝,阵前换帅也是迫不得已,继任者是他的三弟丁明炉,临危受命出任董事长,二个弟弟共同接承家族企业——德尔惠。

那到底是什么因素绊倒了德尔惠呢?或许时运不济吧,当丁明炉接棒后,体育行业增速放缓已成行业困境。丁明炉二次启动IPO最大的拦路虎,就是高库存、销路不畅,不光是他,全行业也差不多如此,“爆仓”已是晋江体育用品那些同乡老板最烧脑的一个年度词。

为满足IPO过程中种种要求及指导,除忍受巨大上市成本外,毫无疑问必须顶着行业“寒风”死命地“冲冲冲”。所谓的产品研发、品牌定位、强化内控管理等等,能有心思做吗?即使有那个心,也多浮于表面,沉不下来专注去做,剩下的就是扩张、扩张、再扩张,一边上产量,一边大量地开门店,实质就是逆周期行为。

运动及时尚用品,虽不如钢铁、煤炭、工程机械、船舶等行业周期性强,但也与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及自身景气度正相关。而为了上市冲业绩,特别是提高过会的通过率,企业怎么办?不良资产要处理掉,应收账款太多也不行,欠的税收要补上,还要花一大笔钱请别人“尽职调查”,说上市是用钱砸下去的也不为过,否则,咋那么多企业还没看见“敲钟”就先鸣“丧钟”?!

二次IPO失意,耗资甚巨,对企业造成沉重打击。 2015年前后,德尔惠遭遇一波关店潮,市场的大浪淘沙下,凯天体育接管德尔惠品牌后,丁明炉也由前台隐身幕后。

从宏观层面来看,经济下行周期下,面对市场疲软、表现不佳,德尔惠在弱周期中“迷失”自己,沉迷IPO,死命冲冲冲,迎对残酷竞争及抗风险底蕴不足,所有的症结在内非在外,问题就出在企业家自身。

张兰被踢出俏江南、德尔惠坠落,死命冲冲冲,强女人不等于女强人

杀招二:强女人,不等于女强人

张兰被踢出俏江南、德尔惠坠落,死命冲冲冲,强女人不等于女强人

即便是一路坎坷,俏江南,依然是餐饮行业里是当之无愧的明星。可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恐怕还是俏江南创始人张兰被踢出局。

自2012年俏江南在香港上市的当口,被传出资金问题后,就风波不断,作为创始人的张兰,也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备受关注的商界人物。近年来,俏江南也是负面新闻不断,“剩油门”、“回锅油”等事件层出,连开了近10年的深圳首店——益田假日广场店也关闭了。

俏江南创始人张兰,生于1958年,今年整60岁。她出生在湖北孝感,如今已移民“避税天堂” ——加勒比海岛国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张兰有二次婚姻,汪小菲的亲爸汪则翰,当年与张兰认识时,两人还是北京三里屯菜蔬公司的职工。张兰现任老公,是外称“老六”的摄影师田益宾,比她小5岁。

张兰被踢出俏江南、德尔惠坠落,死命冲冲冲,强女人不等于女强人

俏江南创始人张兰

1988年,张兰跟随回国探亲的舅舅去了加拿大,由于没有绿卡,只能在当地餐馆打“黑工”,据说,她一天最多时曾干过6份工,够吃苦的!为人妻、为人母,丈夫、儿子、婆婆加上自己妈妈都在北京,远隔千山万水,在外奔跑,情感上也并不轻松。终于,圣诞节那天,张兰买了一张机票,带着2万美元,踏上离别三年的故土。

1991年,张兰在北京开起了一家川菜馆,迈入自主创业之路;2000年,有着近十年餐饮业经验和资本的张兰,创办了俏江南公司;2009年的胡润餐饮富豪榜中,张兰身价排名第二,故有“餐饮业皇后”之称。

淡然回首望,不见“俏江南”!作为创始人,张兰虽因俏江南成为商界的风云人物,是一位“强女人”,可强女人≠女强人;张兰为何失落于一手创办的俏江南,而被“净身出户”?

一、死于上市。2008年小肥羊成功上市后,张兰就跃跃欲试。启动上市初时,张兰家族对俏江南的持有股份近80%,可最终上市不成反而被冻结资产,痛失控股权。

中国A股餐饮类上市公司很少,为什么?与企业内在价值有关,规模是扩张了,可很多管理规范化、企业制度化“软件”跟不上,如此情形下,餐饮+资本只不过是一种“混搭”,必然自食其果!

张兰被踢出俏江南、德尔惠坠落,死命冲冲冲,强女人不等于女强人

张兰与田益宾

二、汪小菲不是合格的“接二代”。

俏江南被曝出厨房黑幕后,汪小菲在微博上发表长文,力挺母亲:“作为我母亲的独子,一个小80后,为了她,也要承担一个男人的责任。想搞垮一个20年辛辛苦苦的餐饮人张兰,先要过泛亚,珠海中富,大娘水饺等这些民族事件这关。还有她的独子,一个从小就陪着张兰在餐厅打工的小北京。

汪小菲与汪雨、王珂和王烁,合称“京城四少”, 江湖传说一大堆。汪小菲微博上那篇力挺长文,从家族、家庭角度谈母亲与俏江南问题,凸显自己做儿子担当,可博取fans们的力挺和同情。可从企业危机处理来说,汪小菲的力挺,也有不成熟一面。

张兰退出俏江南管理,其关联的身份主要是品牌创始人的层面,文中,汪小菲一心想撇清的是,俏江南“乱象”与张兰无关,因为“当年我母亲在公司应该还算稳健”。但汪小菲避谈了一个核心问题:出现厨房黑幕的根在哪儿,如何解决?因为,汪小菲以前在法国学过饭店管理,现如今自己也正从事这一事业。尤其是,2012年4月,张兰正式卸去俏江南CEO一职,管理大权是交由汪小菲执掌,“衣钵相传”的他,就没有一点管理心得吗?

张兰被踢出俏江南、德尔惠坠落,死命冲冲冲,强女人不等于女强人

汪小菲

此前,创业黑马创始人、董事长牛文文对汪小菲接任俏江南CEO时有个评价:“做企业,客户第一,公司第一,自己的私生活尽量低调,大量时间要用在公司而不是名利秀场。以名人或明星心态,是很难办好企业的。

一语成谶!汪小菲在法国留学时,主修艺术,回国后,年仅23岁的汪小菲主持了为人所知的俏江南旗下高端品牌“兰会所”。艺术不等于经营,当时俏江南创始人张兰的战略设想有二:一是100家连锁餐厅,完成俏江南重组上市;二是国际化。问题是,无论经营还是管理,在母子协作分工后,都没有相应地跟上。

大凡有成就、通透的企业家,多是谦虚做人、低调做事,除非高调有“利益”,某些网红企业家,如“杰克马”,高调就是新闻,就是广告。环顾国内家族企业,除王思聪等个别高调“富二代”外,很多家族企业后代都尽量低调,特别是私生活方面更是隐身于镁光灯之外,不少甚至连网上都扒不出几张照片。

总之,张兰是强女人,却非女强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所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导致女性企业家发展的阻碍因素中,最突出的问题有:“偏重感性、理性思维不足”、“偏重细节,缺少战略意识”、“偏重经验,决策不够科学”,以及“缺乏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女强人,除了要突破中国传统观念不利影响的阻碍外,在前瞻思考、理性决策、识人用人、创新魄力、冒险精神与市场开拓等方面,都必须提升自己。

张兰被踢出俏江南、德尔惠坠落,死命冲冲冲,强女人不等于女强人

杀招三:投机走捷径,二代传承失败多

张兰被踢出俏江南、德尔惠坠落,死命冲冲冲,强女人不等于女强人

众和创始人许金和

新浪财经讯8月9日消息,朱姓股民等向*ST众和发起索赔,目前该维权请求已被刘华浩等多位律师接受。今年7月*ST众和发布业绩预告中,公司预计2018年上半年亏损8500万至1.4亿。因连续三年亏损,*ST众和被暂停上市,成为A股市场今年首只被暂停上市的个股。

屋漏偏逢连夜雨!*ST众和居然有两年没开工资了,前途未卜的*ST众和,脱困并不容易。4月23日公司公告,*ST众和正在引入兴业矿业,作为战略投资人参与和推动公司的重整。兴业矿业6亿借款驰援后,或将入主。

2017年11月3日-30日,*ST众和K线走势图犹如银河落九天,连续18个跌停,曾创下A股历史最长跌停记录。可谁还能想到,众和股份曾是福建莆田“第一股”,而未出事前,董事长兼总裁许建成头顶上戴着“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 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福建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协会副会长”等等耀眼的光环。

*ST众和,从事所谓的锂电池新能源业务,老实说,这纯属是瞎折腾,其实原来众和的主业是做纺织印染的,前身为福建莆田华纶福利印染有限公司,其创始人许金和就是靠这一行当起家的。

张兰被踢出俏江南、德尔惠坠落,死命冲冲冲,强女人不等于女强人

创始人许金和

2000年,华纶印染改名为福建众和集团,是厦门原杏林台商投资区的“老牌”公司,2006年10月,股份制改造后的众和股份,在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号称“莆田第一股”。

“富不过三代”现象遍地皆是,也决非简单的一句“败家子”所致。对于家族企业而言,干不好就是败家子。说实话,众和许氏家族二代掌门人许建成,也并非是躺在金山上挥霍沉沦的“富二代”纨绔子弟。

曾经风光一时的“众和”,如今却风雨飘摇,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众和许金和家族完成代际交替在2011年,许金和卸任众和董事长,由儿子许建成接任。生于1980年的许建成,此前,他出任总经理一职,才28岁,乃当年福建上市企业最年轻的高管,接棒父亲董座位置,仅31岁。

“退居二线”的许金和,对自己分家经历曾沾沾自喜、非常自豪。他曾经说过,希望集团刘永好的家产分了三年,剪不断理还乱,闹到省领导那边都没法解决,而自己分家产,两个小时就分好了。在许金和退休前,众和已形成较完整的纺织产业布局,是七匹狼、雅戈尔、美邦、利郎、九牧王,“温州服装大王”郑元忠的庄吉等国内众多品牌的面料供应商。2008年金融危机后,广东、浙江纺织印染企业倒闭一大批,而众和却生存下来,还有所壮大。

张兰被踢出俏江南、德尔惠坠落,死命冲冲冲,强女人不等于女强人

众和董事长兼总裁许建成

360老板周鸿炜说过,“不论一个创业者有多伟大的梦想,他都不能违背一些商业规律,绝大多数企业不是死于饥饿,而是死于欲望。”周鸿炜是针对贾跃亭败局有感而发,若把此话安在众和二代接班人许建成身上,再也合适不过了。

2017年5月11日晚,*ST众和公告称,因涉嫌合同诈骗罪,公司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裁于3月20日被四川阿坝州警方逮捕。此后,《证券时报》相关文章指出,许建成的囚笼之殃,疑卷入其通过体外公司(厦门国石投资)收购四川闽锋锂业股权生出的利益纠纷有关。

此后的6月1日,*ST众和又传出控股子公司厦门华纶印染停产的消息。短短几个月,一个个坏消息接踵而至:华纶印染待售、重组未成,银行及债务人诉讼不断、高管连续辞职等等,*ST众和进入了“保壳”生死时速,破产重整或许是唯一出路。

许建成被捕的源头,是闽锋锂业,其实早在2010年,许建成就已开始入股。纺织等传统行业需求萎靡不振下,转型新能源,从战略上也算是站上了“风口”,许建成如此作为,初看上去也没有什么不当之处。

地狱之门,往往是鲜花铺就的,核心的问题:令众和二代掌门人许建成陷入“生死劫”只是因锂业转型失败,或是另有其他原因?

事实上,早于2013年,众和在讲新能源故事的同时,就卷入债务纠纷,转型锂业也被称为众和的“缺钱寓言”。自2010年6月起,众和就完成了二期8千万元的定增募投项目,项目3、4年内“空转”,被市场人士指为违规挪用募集资金 、恶意圈钱。据相关报道,众和还被媒体怀疑与部分信托公司有“猫腻”,一边股价“妖气十足”,一边借道信托,新债抵旧债 , 借钱渠道无所不用 。而至2015年初,众和实际控制人许金和、许建成父子,因逾2亿债务未履行而被列入“失信”名单,上法院黑名单,其在众和的股权悉数被冻结。

许建成本人读过EMBA,其中不少借款及信贷还是通过“好同学”牵线搭桥的。(乐视贾跃亭也是不少“好同学”深陷其中,套路虽多,难逃规律呀!)更令人惊诧的是,这一家上市公司市值60亿元,所欠的民间借贷年息超过了100%,近六七年来一直离不开一个“债”字,那高利贷的钱都去哪了?另外,许金和家族旗下的鞋业、服饰、地产、投资等公司,都被列入执行人名单。

对于公司亏损的原因,此前众和曾有解释:一是纺织板块全面停工招致的亏损面扩大,二是涉锂矿山因环保等问题影响及产量,第三就是未按时还本付息,致使金融机构违约金大幅增加等。

明眼人均可看出,以上说法很难成为许氏家族企业深陷债务深坑的核心根源。让许建成使出浑身解数,却越缠越紧甚至无法挣脱的真实原因一定不会是因锂而起的,锂故事只不过是融资及托住股价的“寓意”。

梳理一下二代接班人许建成上位前后众和的“大动作”,有两项值得关注:一是收购美国日驰尼(上海)90%股份,时间是2009年。日驰尼,是一个男士休闲服饰品牌,原母体是浙江海越股份(雷奇服装),与众和主业相关,可以说是产业链的延伸。

另一个就是2007年3月,众和在上海成立全资子公司“上海极岸实业”,大举进军钢铁业。而在2012年前后,上海爆发了著名的“钢贸事件”, 钢老板“跑路”、“自杀”等现象频发,并引发一连串信贷危机,许多大型钢贸商卷入债务纠纷事件。众和债务危机大致发端于2011年后,与上海钢贸危机是否有关?当然,这仅是猜测而已。

总之,众和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算是一起失败的案例。极大的逐利性、投机性和随意性企业行为,让“莆田第一股”深陷债务泥沼、一落千丈。年轻一代接班时,成熟度欠佳,应对外部复杂环境的处置能力较弱,特别是许多“富二代”喜欢参与期货市场,投机味道过分浓厚。

眼下的许多家族企业,以转型为名,热衷于多元化投资,事实上是一种投机心态,走捷径路线,若是根基不牢,往往是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辛辛苦苦几十年的企业“人仰马翻”的不在多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