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别人家的孩子视学习如打游戏副本-– 领科校友分享

(摘自远播国际教育)

开学前夕,领科教育上海校区迎来了为期一周的校友分享会。30多位领科校友,分别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顶尖大学,有的读到了更高的学位、有的已经开始工作,也有去年刚毕业的学生。从剑桥到杜兰、从经济到人文,校友们畅谈国外学习生活、专业解析、申请经历等,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之余,校友们也会一起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以及当年的青葱岁月。

听说别人家的孩子视学习如打游戏副本-– 领科校友分享

袁家婧

伦敦大学学院大一在读

电子电气工程专业

领科2017届毕业生

伦敦大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简称UCL,建校于1826年,位于英国伦敦,是一所世界顶尖公立综合研究型大学,排名稳居世界前十,为享有顶级声誉的英国老牌名校。

Q:你当时是如何备考的呢?作为领科的学生会比较有优势吗?

A:我的经历还蛮神奇的。我当时在高二的时候本来想学艺术,想学服装设计。高二毕业的暑假,我作品集都要做完了,结果考试成绩下来了,一看成绩居然还不错,就想那算了不去读设计了,因为我物理的电路学得还不错,后来就报了电子电气。

因为领科的名声比较好,英国大学会更愿意招我们学校的学生。一般只要你的成绩到位了,PS(文书)写得不是很糟糕,基本上都会录取, 而且我们高中的英语成绩是可以直接用来做语言成绩的。

英国学校其实是很看重高中的名声的,领科是比较早的一个老牌学校。像我很多北方的同学,虽然他们成绩很好,但是因为他们学校比较新,或者是培训机构出来的,英国大学对学校不了解,就会第二考虑这种学校的学生。

听说别人家的孩子视学习如打游戏副本-– 领科校友分享

Q:你认为选择专业的时候应该基于什么来选呢?

A:我觉得学习就像打游戏副本,比如说本来你有一个世界地图的副本可以打,后来你觉得你更喜欢物理,然后物理这个副本里面又有很多,比如说力学电学光学等等。上大学就相当于在物理这一个副本里面,找到你更喜欢的那一个,我觉得主要是看兴趣。大学学习是很繁琐的,没有足够的兴趣,很难支撑下来。

Q:你当时在领科的时候是怎么选择课程的?

A:高中还是学基础课程比较好,比如说数学、物理、化学、经济。A-Level里的计算机,对我大学软件方面有帮助,但比较难考。虽然经济跟我的专业没什么关系,但也可以拓宽自己的眼界。

我个人觉得数学物理是比较好考一点,加上我们学校的数学、物理、经济老师是比较专业的,他们教学经验也比较久。总体来说学习更有节奏性。

听说别人家的孩子视学习如打游戏副本-– 领科校友分享

Q:领科的老师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A:我们学校的中教都蛮好的,哪怕你成绩不是很好,跟他们提问题、开玩笑什么的,他们都会跟你很友好地沟通。外籍老师也很好,比如说MR.B,我们的副校长,也是我的英语老师,他是一个很和蔼的老师。

Q:进入大学后有什么比较特别的经历吗?

A:大学里会有很多奇怪又有趣的老外,有些外国人特别友善,会过来问你是中国人吗?我说是的,他说噢我会讲中文,然后跟我讲中文,但他们一般会的中文就是你好、早上好、你吃了吗……这种(笑)。还有就是在UCL经常会碰到领科的同学,还蛮亲切的。

Q:在课外有参与什么活动吗?有什么收获?

A:当时有参加了drama(戏剧)社,后来参加了学生会,我是当时的学生会副主席。学生会是一个比较培养个人能力的地方,因为要自己组织活动。我们要做完整一套的流程、计划表,老师再给一些建议和帮助,所以90%是我们自己在干的。

我是一年当到了学生会副主席,对于人际交往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也会需要去培养下一届的接班人,领科的学生是从全国招来的,同学们都各有思想和特色,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比如我们有组织过

“睡衣大战”、女装版哈姆雷特、万圣节等等。我觉得领科的活动会更丰富一些,老师们包容性也很强,我们可以自主地去搞一些活动。

听说别人家的孩子视学习如打游戏副本-– 领科校友分享

Q:你觉得国际学校的同学跟体制内学校的同学有什么不一样吗?

A:我们的思想会更开放一点,比如我们遇到一件事情,我们会想得比体制内的学生更宽更广一些,我们不仅仅是从中国人看待中国的角度去考虑一件事情,

我们更加会从外国人怎么样看待中国的角度去考虑这些事情。

比如微博每次热点,像前段时间的疫苗事件,首先在我朋友圈里面转发的都是国际学生,到后来体制内的学生才会转发。我们会特别关心时政、新闻,体制内学生大部分人是比较侧重于说学习成绩好、找到好工作……

我们会想到更多,可能因为我们学习也更轻松一点,外教也会跟我们聊起这种事件,我们就慢慢地潜移默化地开始去关心社会问题和中国发展,比如说同样是工程,我知道材料工程的前景是不如电子电气工程的,电子电气的热度是不如计算机工程的,所以关心这些其实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是有很大帮助的。

还有就是我们同学之间大家的背景都差不多,上了大学之后更容易找到聊得来的朋友,我的那些读体制内学校的同学上了大学之后很少能遇到合得来的。毕竟是五湖四海的人都有,难免产生矛盾。

Q:作为领科的学生,你有什么想对母校说的话吗?

A:首先要感谢母校,让我认识那么多有趣的、优秀的人,我觉得是在体制内高中认识不到的一些人。而且因为有很多领科同学和朋友都在伦敦,我觉得我很有归属感,更加安心。

其次是我觉得就好像我提前步入社会了,已经开始跟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了。因为领科是专业分得很明确的,比如喜欢经济的同学,哪怕他在读高中,他已经迈向了这一块了,已经迈向了搞经济史、社会科学、心理学,他们已经开始往大学专业平台发展了。

这也是理科让我觉得比较感触深的地方,体制内高中的人大部分是读完高中才选了专业,但我们是给你一个环境,并且培养你选这个专业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