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中国成语百科」“背水一战”的真相,竟是满满的套路?

楚汉相争时期,韩信最经典的战役--井陉之战中,以不到3万的劣势兵力,一举歼灭20万敌军,这里面有一个成语典故叫——

背水一战

“背水一战”意思是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古建中国成语百科」“背水一战”的真相,竟是满满的套路?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又展开了一场战争。

汉王刘邦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韩信。韩信本来是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项梁起兵以后,路过淮阴,韩信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个小兵。

项梁死后,韩信又跟了项羽,项羽见他比一般兵士强,就让他做个小军官。韩信有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项羽都没有采用,韩信感到十分失望。等到汉王刘邦到南郑去时,韩信就投奔了汉王,被刘邦拜为大将。

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向刘邦详细分析了楚汉双方的条件,认为刘邦发兵东征,一定能战胜项羽。刘邦越听越高兴,打那以后,韩信就指挥将士,操练兵马,东征项羽的条件渐渐成熟了。

「古建中国成语百科」“背水一战”的真相,竟是满满的套路?

公元前205年,韩信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灭掉魏国。刘邦又派他与张耳率几万军队向东继续挺进,攻击赵国。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赵歇和赵军统帅陈余立刻在井陉口聚集20万重兵,严密防守。

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车对大将陈余说:

“韩信这次出兵,一路上打了很多胜仗,可谓是一路威风,现在他又乘胜远征,企图攻下赵国,其势锐不可挡。不过,他们运送粮食需经过千里之遥,长途跋涉。现在我们井陉山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进,汉军的粮草队必定落在后面。

这样,你暂时给我3万人,从小道出击,拦截他们的武器粮草,断绝他们的供给,汉军不战死也会饿得半死。你在这里坚守要塞,不与他们交战,他们前不能战,后不能退,用不了几天我们就可活捉韩信。”

「古建中国成语百科」“背水一战”的真相,竟是满满的套路?

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韩信知道后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

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然后韩信又派出1万人沿着河岸背水摆开阵势。

背水历来是兵家绝地,一旦背水,非死不可。陈余得知消息,大笑韩信不懂兵法,不留退路,自取灭亡。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韩信、张耳假装败退,向河岸阵地靠拢。

「古建中国成语百科」“背水一战”的真相,竟是满满的套路?

陈余则指挥赵军拼命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这时韩信埋伏的2000轻骑兵,见赵军倾巢出击,立即飞奔驰入赵营,拔掉赵国的全部军旗,换上汉军的红旗。

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这时,汉军两面夹击,赵军大败。士兵们杀死了陈余,抓获了赵王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

“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古建中国成语百科」“背水一战”的真相,竟是满满的套路?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就是成语“背水一战”的来历,这个成语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喻有“决战”性质的行动,表示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与敌人决一死战。

韩信作为汉初三杰的军事家,这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充分的体现了他的惊世才华。行军谨慎,准备充足,用计别具一格,因势利导,不拘泥于传统战法,奇计奇效。

「古建中国成语百科」“背水一战”的真相,竟是满满的套路?

“背水一战”,满满的套路,如果韩信只是简单地把那三万新兵一股脑儿背水列阵,“置之死地”是有了,“而后生”就算了吧?还是那句话,不打无准备之仗!做事情别冲动,胜利的取得,靠的是智慧。

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是利用了人逢绝境,不拼是死,拼还有可能生的心理状态,如果整体的心理都是拼命的状态,激发出来的潜能将是巨大的。

很多时候,生活非你所愿,那就勇于改变,背水一战,生活才会一直朝着你喜欢的方向前进。

古建中国-未来建筑的产业链孵化平台。融合建筑、文化、文创三大行业,汇集“资讯、商务、文化、交流”四大服务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