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天纵英才,4岁读《论语》,11岁嫁给李世民,为何24岁英年早逝?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哈喽大家好,欢迎来到小唐说历史。

唐朝在历史上是一个集科技、文化、经济为一体的多元化朝代,因唐朝接纳并与海内外各民族进行交流、学习,所以形成一种开放的文化风气。在封建朝代中,唐朝算是对女性比较尊重的,所以大唐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了不起的女性,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位唐朝有名的才女。

她天纵英才,4岁读《论语》,11岁嫁给李世民,为何24岁英年早逝?

她的名字叫徐惠,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聪颖好学,四岁就熟读《论语》,八岁就能写文章,但是很可惜,天妒英才,24岁之时就忧郁早逝,结束她的一生。

不过,徐惠这一生虽然十分短暂,但是却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在11岁之时模仿《离骚》写了一篇《拟小山篇》,而使父亲大吃一惊,深知此女不是池中之物。不久,徐惠的这篇作品马上广为流传,之后唐太宗听说之后,被这位才女所吸引,而且见面之后也非常喜欢,就将其招为才人。

她天纵英才,4岁读《论语》,11岁嫁给李世民,为何24岁英年早逝?

唐太宗李世民对徐惠一直宠爱有加,虽然此时李世民已经40岁了,但是徐惠在与李世民相处一段日子之后,还是非常满意这门婚事的。

她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对诸多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她多次上疏劝谏李世民说出自己的看法,李世民每次也都觉得她说的有道理,也十分赞同她的说法,就按照她所说的去办。

她天纵英才,4岁读《论语》,11岁嫁给李世民,为何24岁英年早逝?

徐惠劝谏李世民举例:

观二十二年四月,太宗驾幸玉华宫,徐惠伴驾 ,上疏说:''东边驻军辽海,西边讨伐昆丘,弄的军困马乏、粮草匮乏。用农民那有限的收成,去填战争这无边的沟壑;为谋取那些没有收复的部族,却丧失了这已经训练好的军队。所以说国土宽广并不是长久安定的办法;百姓辛劳是容易动乱的因素。''

又说:''翠微宫、玉华宫等,虽然依山傍水,没有构筑方面的大工程,但人力、运输之类,也是很烦杂、劳民的。有德行的君王,以百姓安乐认为是安乐;没有德行的君王,以自己的快乐认为是快乐。''

她天纵英才,4岁读《论语》,11岁嫁给李世民,为何24岁英年早逝?

由于徐惠才华出众,又能真的帮到李世民,因此他俩感情升温很快,并没有因为年龄上的差距而感到不幸福。但是造化弄人,在徐惠23岁的时候,唐太宗因病驾崩,而徐惠因思念唐太宗,而忧郁成疾,又感李世民对她厚爱有加,生病后拒不服药,想追随李世民而去,最终她的意愿达成了,仅过一年,24岁的她就离开人世,常伴先帝于地下。

她天纵英才,4岁读《论语》,11岁嫁给李世民,为何24岁英年早逝?

不知为何,历史上凡是“神童”大多都早逝,例如曹操的儿子曹冲,就是那个称象的曹冲,年仅13岁的曹冲就去世了,还有在三国时期与曹冲一起被称为“神童”的周不疑,年纪轻轻便已作古,真是可惜,不管他们是因何而死,结局都让人感到惋惜!

她天纵英才,4岁读《论语》,11岁嫁给李世民,为何24岁英年早逝?

古人常说“天妒英才,红颜薄命”,徐惠既是英才,又是红颜,最终也逃脱不了早逝的命运。看到这,小编在想,我们虽是平凡人,没有多大的名气,但是也不必在意,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给了你聪明,也许拿走了你的年龄,给了你长寿,也许他会拿走你的智慧,甚至善良。

她天纵英才,4岁读《论语》,11岁嫁给李世民,为何24岁英年早逝?

当然,能够同时具备这些的不是没有,而是少之又少,因此我们在未取得巨大的成就之前千万不要怨天尤人,我们每天只需做自己该做的事,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诸事,那么你已经是一个赢家了,你们觉得呢?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了,想了解更多精彩故事,我们下期再为大家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