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洒石岗村 情满扶贫路——旺苍文广新局帮扶工作纪实

把贫困户当做亲人,始终带着感情去帮扶,真正从思想上和认识上认准扶贫工作,确保贫困户能在经济上得到实惠,生活上得到改善,感情上得到共鸣。---题记

爱洒石岗村 情满扶贫路——旺苍文广新局帮扶工作纪实

图:山村小洋楼

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驻村帮扶,单位直接投入帮扶资金和实物20多万元,在道路、环境、启智等方面开展精准帮扶,引导农户转变观念、发展种养产业和积极创业。如今,这个昔日集贫穷、落后、艰苦为一身的山村,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长4公里的乡村公路连接山外,长13000米的饮水管道将山泉水引到每户群众家中,家家用上移动通讯,户户收看收听广播电视......这是旺苍文广新局在定点帮扶国华镇石岗村的扶贫“成绩单”。

改善基建 齐心聚力谋发展

石岗村位于旺苍县城与国华镇之间31公里处,全村共有村民203户、609人,其中贫困户36户,144人。

这里山高坡陡,住户分散,吃饭靠天。建设好农田灌溉引水工程,是石岗村群众最期盼的,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以前修建的渠、堰、堤,年久失修,不能正常使用。为解决村民的吃饭问题,县文广新局购置水泥50吨送到该村,帮助该村硬化和维修渠、堰、堤,解决老百姓的农田灌慨用水。

出行靠腿、吃水靠担、种地靠牛、做饭靠柴、联系靠信,娱乐靠酒......这是该村一、二社(母家沟),72户村民以前生活的真实写照。

爱洒石岗村 情满扶贫路——旺苍文广新局帮扶工作纪实

通向山外的小康路

国华镇党委政府、县文广新局,先后多次与中国移动公司旺苍分公司沟通协调,建起了移动通讯塔,解决了120位老百姓的通讯问题,让群众能及时了解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密切与外界的联系。

要致富,须修路。2017年,在国华镇的努力下,争取了花渡河至母家沟的公路硬化工程项目,县文广新局帮扶资金30000元,顺利完成了这段4公里的公路硬化工程,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村民们说,铺通的不仅是一条乡村公路,更是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

心系群众 真帮实扶暖民心

贫困户的冷暖,时时刻刻牵动着帮扶干部和帮扶单位的心。

2015年,该村贫困户张宗学之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医学院。张中学为了照顾多病的妻子,不能外出打工,家庭经济困难。县文广新局网吧行业工会了解情况后,帮助解决资金2000元,同时向县总工会为其申请助学资金3000元,让张中学的孩子顺利进入了大学校园。

人生之痛,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今年9月17日,该村贫困户母全龙的女儿因“子宫癌”治疗无效去世。驻村第一书记知道情况后,第一时间将情况汇报给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光贵。何光贵当即表示,驻村工作队一定要做好安抚工作,协助处理好后事,并安排慰问金500元。

爱洒石岗村 情满扶贫路——旺苍文广新局帮扶工作纪实

何光贵与贫困户座谈交流

“老人家,身体可好,女儿病情如何啊?”母全龙不会忘记,去年以来,何光贵先后多次到母全龙家,一方面向其详细宣传医疗扶贫政策,一方面安抚母全龙既要照顾好女儿,也要照顾好自已。他在自己出资帮助母全龙的同时,还帮助其申请民政救助资金2000元。......

2014年至今的每年春节,县文广新局先后向贫困户送现金、棉衣、棉被、大米、菜仔油等物资,传达党和政府的关爱之情,让困难群众过一个幸福、温暖的冬季,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爱洒石岗村 情满扶贫路——旺苍文广新局帮扶工作纪实

春节慰问贫困户

扶智扶志 奏响脱贫奋进曲

县文广新局在帮扶工作中,坚持扶志又扶智,先后投入8万多元,帮助该村建设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法制书屋、法制图书柜、文化之家,配备图书20000多册,计算机、腰鼓、唢呐、电子琴、横、竖笛等文化器材,制作法治对联、挂图、山歌等标识、标牌30余幅。

爱洒石岗村 情满扶贫路——旺苍文广新局帮扶工作纪实

向贫困户发放鸡苗

通过开展政策宣讲、文化活动、技能培训、选树典型、感恩教育等,让先进文化根植于乡村,根植于人心,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提神鼓劲。

扶志以自强,扶智以自立,脱贫的内生动力奔涌而出。该村贫困户母玉东,父母年龄都在70岁以上,父亲因车祸失去劳动能力。他不等不靠,外出西宁打工。不仅新建了新房,同时还筹集资金10000余元,种植白芷1亩多,发展微产园,种植核桃、樱桃、苹果等果树,预计全面投产后年可实现收入5万元。

爱洒石岗村 情满扶贫路——旺苍文广新局帮扶工作纪实

母玉东家的新房

该村向波种植板栗5亩,年收入3万;母清龙,种植弥猴桃5亩,年收入2万余元;母波龙从事雕刻工艺品经营,资产上百万元。袁德坤在山东从事机械推销年收入80万;张天宝在成都经营批发生意,年收入40万元......

“如今村里没有懒人,有劳动力的人,大多都投身于脱贫奔康的热潮,力争用自己辛勤劳动,努力实现致富梦。”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天明说。

正在走向富裕的贫困户们,没有忘记党和政府的恩情,没有忘记帮扶部门的努力。“新修的公路我们在走,安全自来水我们在吃,手机我们在用,电灯我们在照,电视我们在看,广播我们在听,吃不焦,穿不愁,优惠政策在享受。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帮扶部门和帮扶干部的帮扶,哪有今天的好日子。我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听到该村村民唐显六、张中学等村民这些纯朴的话语,帮扶干部既激动又感到责任重大。

破冰前行 努力消除“空壳村”

“既要着眼当前,从老百姓当下最关心、反应最强烈的问题入手,迅速凝聚民心,也要找到一条因村制宜的脱贫致富路子。”县文广新局派驻第一书记何福德在村委会上说。

石岗村森林面积18000亩,其中公益林7610亩,退耕还林405亩。如何因村制宜,发展村集体经济?经过与该村村委研究,县文广新局决定暂帮扶资金10000元,支持在全村发展羊肚菌5亩,与公司联合发展楠竹产业2000亩,解决石岗村无集体经济现状。目前,两个项目均已完成前期工作,预计年内将全面实施。

该村一、二社母家沟,如今,公路通了,通讯畅了,村民的生活也逐渐好起来了。

爱洒石岗村 情满扶贫路——旺苍文广新局帮扶工作纪实

第一书记与村民谋划未来 穆新民摄

这里四面环山,山青树绿,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处处是美景。这里的民居,一到两层,青瓦屋面、土木(或砖木、竹木)结构,四合院、三合院、L型、一字型,家家屋前一块石铺小院坝,用作凉晒粮食和休闲乘凉,典型的川北民居特色。特别是这里的铁甲松、油衫树、银杏、九老儿、柏树等12颗上千年的古树,最大的树围有643厘米,最小的也有200多厘米。这些古树尽管品种不同、岁月不同,但它们都郁郁葱葱,修直挺拔,昂首云天,是母家沟一道亮丽的名片。

爱洒石岗村 情满扶贫路——旺苍文广新局帮扶工作纪实

母家沟古树 李俊摄

“母家沟是个有故事的地方。这里的乡亲们希望把它宣传出去,吸引有识之士来发展乡村旅游,让外出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就业,避免长期出现‘空壳化’。”71岁的社长张忠银对第一书记恳请道。

为了乡亲们的期盼,县文广新局新媒体宣传中心、县摄影家协会先后组织30余人,到母家沟进行采风,拍摄风光图片上千张,撰写宣传文章多篇,广泛进行宣传报道。现在,每逢节假日,都有不少的客人,慕名前往母家沟一堵古树之风采。

如今,县文广新局与该村村委会正在积极努力,争取将母家沟作为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守护好乡愁留住根。同时,利用母家沟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空气清新的自然优势,种植生态蔬菜,养殖生态家禽,开拓生态采摘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当地农农副产品销售,促进村民就地就业创业,实现村民增收致富,推进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

爱洒石岗村 情满扶贫路——旺苍文广新局帮扶工作纪实

游客、村民与千年古树合影

“脱贫攻坚正当时,全面致富奔小康。我们相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帮扶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广大村民的奋发图强,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和谐富裕的石岗村将展现在我们面前。”该村村主任母建龙满怀信心的表示。(图文/邵正周 何福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