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普洱茶是「舉世獨有的三項文化」之一


餘秋雨:普洱茶是“舉世獨有的三項文化”之一


餘秋雨先生在《極端之美--書法、崑曲、普洱茶》列為中國、乃至東方的三大極品。這極品的評價是有五個維度的:獨有性、頂級性、具體性、共知性、長續性。 愛上普洱茶,會是一生的事情。這其中的原因有三:

一是功效。最生活化的細節是《紅樓夢》,哪天哪位小姐公子吃多了,就有人勸“該燜些普洱茶喝”,可見清朝貴族中普洱的盛行。“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膩、牛羊毒”..........

二是口味。餘先生認為,普洱茶絕非“至淡”、“無味”,它是有“大味”的,如果一定要用中國文字來表述,比較合適的兩個字是:陳釅、暖潤。

三是深度。餘先生認為普洱茶豐富、複雜、自成學問的程度,在世界上,只有法國的紅酒可以相比。世上有許許多多的美食佳飲,品種單一,吃吃可以,卻缺少伸發空間,無法玩出大世面,也就成不了像模像樣的文化。號級茶、印級茶、七子餅,喬木、臺地、古樹,景邁、易武、班章,真的玩出了變化,玩出了花樣,玩出了文化。


餘秋雨:普洱茶是“舉世獨有的三項文化”之一


但餘先生認為,普洱茶最大的玄機在於“發酵”。

一是大葉種古樹茶的生長環境中,活躍著微生物群,它們能保存並增加多酚類化合物,如茶多酚、茶醎、兒茶素等,再加上氧化酶,為普洱茶的製作提供了良好的原料。

二是製作過程中的發酵,採摘後的“曬青毛茶”在溼熱的條件下“氧化紅變”,經由茶葉的低溫殺青、輕力揉捻、日光乾燥,微生物一步步推進發酵的過程,不斷地滋生、呼吸、放熱、吞食、轉化、釋放,終於成就了普洱茶。


餘秋雨:普洱茶是“舉世獨有的三項文化”之一


綠茶是在鐵鍋中連續翻炒殺青,達到提香、定型、保綠的效果,以高溫剝奪微生物活性,阻止茶多酚氧化,因而不存在發酵。

烏龍茶製作時先鼓勵生物酶的活性,用輕度發酵提升香氣和口味後,隨即用高溫炒青烘乾,讓發酵停止。

紅茶的發酵程度更高,比較充分地待香待色,然後同樣用高溫快速阻止發酵。

烏龍茶、紅茶雖然也有發酵過程,卻不是微生物菌群的參與為主,實際上是一種“氧化紅變”。


餘秋雨:普洱茶是“舉世獨有的三項文化”之一


普洱茶的發酵,在長年累月之間,無聲無息地讓茶品天天升級。微生物菌群列解著細胞壁,分解著有機物,分泌著氨基酸,激活著生物酶,合成著茶氨酸。。。。。。結果,所產生的茶多酚,茶色素,泛酸,胱氨酸、生物酶、以及汀類物質、果膠物質等等 ,不僅大大增進了健康功能,而且還天天提升著口味等 級。即使是上了年級的老茶品,也會在微生物菌群的辛勤勞動下,成為永久的半成品、不息的變動者,活著的生活。

發酵沉澱時間,發酵可以延續十幾年、幾十年,使茶品越來越具有時間深度,形成一個似乎是從今天走回古典的“陳化”歷程。有好茶,放著吧,十年後喝都行,不必擔心“不新鮮”。


餘秋雨:普洱茶是“舉世獨有的三項文化”之一


漫長的時間也能讓美學展現出一種深刻的逆反。青春芳香的綠茶只能淺笑一年,老練一點的烏龍和紅茶也只能神氣地挺立三年。反倒是從原始森林走出來的普洱,原來野而不文、糙而不精的土著面貌,反而越來越光鮮,在微生物菌群年復一年的吞食、轉化、分泌、釋放中,反而變成了大潔大淨,大味,成為了“大自然的美學”,成為“生態文化”的典型代表,代表著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