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为气或者以道为理,北宋时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一个区别

以道为气或者以道为理,北宋时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一个区别

中国从周代到鸦片战争以前约二千六百年间的哲学,相对于近代而言,都可以称为古代哲学。所谓古代,当然可以说包括上古、中古、近古。中国古代哲学在基本方向上是与世界别的国家的哲学一致的,都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交互斗争交互影响为主要内容。然而,在具体表现上,却不能不有其特殊的形式。中国古代哲学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范畴、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基本概念。而且这些基本概念的意义,又是随时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假如想正确地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容,就必须先了解中国古代哲学中基本概念或主要范畴的意义。在中国古代哲学中,许多基本概念都是唯物主义者与唯心主义者共同使用的;但是唯物主义者与唯心主义者却对之有不同的理解,对之采取了不同的看法。这也是应该注意的。本文试图对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宇宙观中一些重要概念的起源与演变,作简单概括的说明。

以道为气或者以道为理,北宋时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一个区别

自从老子以道为天地万物之最初根源,于是,逐渐地,道成为最高存在的名称。到了北宋,道的概念成为一个空格式了,即成为一个形式上的范畴了,而哲学家们可以随自己的意思装上唯物主义的或者唯心主义的内容。

以道为气或者以道为理,北宋时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一个区别

《易·系辞上传》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两句话,其意义本来不十分明确。宋代以后的哲学家们也随自己的意思给以不同的解释。

以道为气或者以道为理,北宋时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一个区别

张载以道为气,他给道立了一个解说道:“由气化,有道之名。”道就是气的变化运行的过程。这是明显的唯物主义的见解。张载认为,气是没有固定形体的,所以气的运行变化应该说是“形而上”的。他说:“运于无形之谓道。形而下者不足以言之。”“气化”的过程就是形而上的。

以道为气或者以道为理,北宋时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一个区别

程颢、程颐以道为理。程颢说:“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 ”。道就是无声无臭之理。程颐认为道是阴阳的“所以”。他说:“道非阴阳也,所以一阴一阳道也”,“所以阴阳者是道也。阴阳,气也。气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者。”他认定气是形而下的。这样,在程颐的学说中,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别即是理与气的区别。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见解。

以道为气或者以道为理,北宋时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一个区别

以道为气或者以道为理,这也是北宋时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一个重要区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