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你的玩具呢?

交换背后的秘密和感觉

畅畅3岁半了,越来越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以前每晚睡觉时他会要求我讲故事、读书给他听,现在,他要给我讲他的朋友,讲老师,讲幼儿园。看着畅畅的笑脸,我感慨孩子的成长如此之快。

一天,畅畅兴高采烈地从幼儿园回来,手里拿着一张“王牌”:“妈妈,看!王牌。”我蹲下来接过那张王牌,显然是玩了很久的王牌,不是畅畅的。“是谁的王牌?”“我的好朋友和我换的,就是用那个金箍棒换的嘛!”畅畅大声回答,一副得意的模样。这时我才发现昨天小姑给他买的那根金箍棒没带回来。

儿子,你的玩具呢?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开始遇到一些烦恼。每天早晨上幼儿园,畅畅都要带上好几个玩具。晚上回来时,有的玩具‘失踪”了,有的变“陌生”了,不用问,要么送人了,要么和好朋友交换了。

一天清晨他决定把那套玩沙子的工具带到幼儿园。下午接他时,我料定那套玩具拿不回来。果不其然,畅畅用它们换了一支破损的毛笔,还快乐地说:“妈妈,这是我好朋友换给我的,我好朋友说这个毛笔不但可以写字、画画,还能玩沙子,看!”然后用那支毛笔极认真地刷刷脚趾缝里的细沙:“妈妈看!它真好用 。”我只好点头表示赞同,但心里有些不安,担心他在这个“交换"的过程中吃亏。

儿子,你的玩具呢?

一天下午去接畅畅,远远看见他正在和明明交谈,神情非常认真。走近了,听到明明问:“你同意了吗?你说呀!”畅畅答:“同意,都说好了嘛!”看到我,畅畅说“妈妈,我把我的枪和明明的碟交换。”明明问:“阿姨,你同意了吗?” “畅畅的玩具,他说了算呀 。 ”说完我就后悔了。那把玩具枪是一个朋友专门在上海给畅畅买的,价格昂贵。我知道不可以干涉孩子,但还是忍不住给他讲了一些道理。听了我的话,畅畅说他有个好主意,先互相交换两天,然后再换回来,我很高兴。第二天晚上我提醒畅畅,他说:“妈妈,我就想把枪换给明明。”我又讲了些道理,最后说:“这些都是妈妈的意见,枪是你的,你自己作决定吧 。 ”畅畅沉默了-会儿,懊恼地说:‘妈妈,你烦人,你不给我自由”我愕然。

儿子,你的玩具呢?

第二天,畅畅把枪带回来了。接下来的几天,他总会问家里的用品比如衣服架、电脑、杯子是不是他的,可不可以拿它们去交换。我认真地告诉儿子:“宝贝,这个家里,你的玩具、书、衣服都是你自己的,电脑、电视等用品是属于我们三个人共有的,你的东西由你支配,共有的东西我们共同支配。比如说你要把枪换给明明,妈妈应该尊重你的意见,由你来决定,以后妈妈会努力做到,好吗?”我希望儿子能恢复他自由的心智 。

一个晚上,家人正在看武侠电视剧,畅畅突然说:“我的宝 剑送给好朋友了,我没有了,我想要回来。”老公说:“儿子,说话要算数,送给别人的东西就不能再要回来了,你说呢?”“那我想个好办法,明天我拿个玩具把宝剑换回来。”

我和老公相视一笑。

老师:

我们在学校有个规则:孩子们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老师才可以出面。因为价值观念的不同,也常有家长来学校讲理。在成人看来交换的东西价额差距很大,常担心自己孩子吃亏受骗。在成长的生命阶段,儿童需要的是交换背后的秘密和感觉。这是最早儿童对物质世界物与物交换的发现,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够判断出此物与彼物之间的各种差别,那是利益的关系。

大人有大人的得失标准,孩子有孩子的取舍理由。孩子只是在发现物与物原来可以交换,发现交换过来的物原来可以有其他的使用功能,这是透过交换获得的喜悦。家长要安抚好自己的情绪,在这个阶段的敏感期顺利度过之前,尽可能的保护孩子们之间的这种交易关系。

实际上,青春期到来之前,孩子已经创造和建构好了自己,开始用已经创建好的自己面向社会,这时候自然就会领悟社会系统的规则了

长|按|二|维|码|关|注

儿子,你的玩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