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丨京胡攻略

器丨京胡攻略

“竹子虽然长得不好看,但是出来的音儿却好听。”

在不算宽敞的工作间里,老张抚摸着已经打磨出雏形的竹竿,眯着笑眼说道。

器丨京胡攻略

▲京胡制作技艺传承人张立所制京胡

一根竹竿、两个麻花轴、一个琴筒,一片蟒皮、一根琴弦、一束琴弓,再加上一堆小零件,就组成了一把京胡

琴筒置于左腿正中央处,琴杆向左稍倾斜,左手持琴杆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夹于两弦间。

一推一拉,一划一带,支离之音便成了曲调。袅袅琴音绕梁,直逼画梁外青云。

器丨京胡攻略

▲京胡

从最开始因京剧而生的配角,到现在舞台上诸多曲目的主角,这个因为用于京剧伴奏而得名“京胡”的乐器,用了200余年的时间,在一代代制琴高手和琴师的打磨钻研下,终于完成了一场蜕变攻略。

|京胡,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其名也是因用于京剧伴奏而得。

清乾隆五十年(1785)左右,精致细腻、处处入戏的京剧正式形成,为给京剧表演伴奏,制琴师在胡琴的基础上进行改制,改良而成的弦乐器被称为京胡。

最早的京胡,不仅琴杆短,琴筒也小,为了能拉高调儿,还有蒙蟒皮的,而且是用软弓子(不张紧弓毛)拉弦。

于是弓弦交错,伴着水袖华衣,唱出了一幕幕引人泣下的婉转哀啼。

直到19世纪以后,硬弓才逐渐取代软弓,跃动于京胡之上,于是琴杆也随之加长,琴筒也随之加大。

器丨京胡攻略

▲正在制作的京胡琴杆

这一系列的改进,使得京胡妙音愈加纯净清婉。其声嘹响,使得京胡逐渐从北京传到了中国各地。

一把优质京胡,音质上,应音色清脆、明亮、纯净、圆润,发音灵敏集中,无噪音。

选材上,杆竹必须干透,竹质坚实、饱满,不能有干缩、沟槽、虫蛀或劈裂现象,杆身直而不弯。若是紫竹,则应保持原有颜色、光亮润泽。

器丨京胡攻略

筒竹应坚实、纹理顺直均匀、纤维粗大、无水渍现象。

器丨京胡攻略

蛇皮要鳞大(脊部以五个半鳞者为上乘)、线白、板脆,以纯黑色的为佳。

制作京胡的每一块原材料都要经过精挑细选,每一处皆讲究,每一处皆经验。

对于制作京胡的这些要素,张立可以说是很在行了。

器丨京胡攻略

▲张立和他制作的京胡

才十几岁的时候,张立便被父亲送到德州地区文工团拜师学艺。在几年的学习磨炼之后,学成的张立便进入当时的禹城县吕剧团,成为一名专业的弦乐器演奏员。

从那以后的几十年间,这京胡便再没离了老张左右。

因为发现市面上卖的京胡多是机器批量生产的,音质、音色远不如以前制琴师手工制作的,张立先后前往天津、武邑、肃宁、临沂、徐州等地,向一些乐器厂老技师虚心求教,想要手工制作一批京胡。

于是,这位京胡演奏师就这样成了一名制琴师。

器丨京胡攻略

▲张立在制作京胡

老张的工作室就在他起居室的后面,最前面是卖京胡的门头。

器丨京胡攻略

▲位于起居室前的京胡门头

因此平日里没事的时候,他便天天守在工作室里。从早上吃完饭,到晚上临睡觉,往往一呆就是10个小时。

器丨京胡攻略

▲张立制作京胡的工作间

有时候做京胡做累了,他便到前面门头上坐着给自己泡上一壶茶,边喝茶边琢磨怎么做那京胡声音更圆润。

手工制作京胡工序复杂,全都要靠制琴师一点点纯手工打磨雕刻,光是一个麻花轴,就要经过画线、分瓣、抛光、打磨等数道工序,往往要耗费老张小半天的时间。

器丨京胡攻略

但他却也不着急,每天就窝在自己仅有20多个平方米工作室里,守着一堆自己精心打磨的竹竿,做着一把又一把京胡。

想了解更多非遗产品?您可以直接网站搜索聚匠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