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两千年》第32期:为何刘邦选择定都长安

打败项羽之后,刘邦即位称帝,随后分封诸侯,大家各自罢兵返回封地,刘邦则就此在洛阳安顿了下来,每日饮酒设宴,生活好不滋润,俨然已将洛阳当做了都城。

《华夏两千年》第32期:为何刘邦选择定都长安

刘邦

正是在此时刘邦说出了那段著名的话“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

纵观刘邦的起家史,不难发现因为战争的缘故,刘邦曾多次迁都,那么洛阳会是最后一站吗?显然也不是。对于刘邦为何最终选择长安作为国都,《高祖本纪》中只有“高祖欲长都洛阳,齐人刘敬说,乃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的记载,我们只知道是因为齐人刘敬和张良两人的劝说,所幸我们在《史记·娄敬列传》和《史记·留侯世家》找到了答案。

洛阳与关中

汉朝建立之初,当时天下最为有名的都城有西周的丰都和镐都,东周的洛阳,秦朝的咸阳。而丰都、镐都和咸阳均在关中。因此,刘邦首先要在关中和洛阳之间做出一个选择。

《华夏两千年》第32期:为何刘邦选择定都长安

刘邦议事

从地理位置上看,洛阳处于汉朝的正中心,于此建都颇有天子居于中的意思,而关中则偏西了一些。另一点,汉朝开国元勋大多是山东六国之人,洛阳距离家乡较近,因此他们也比较支持以洛阳为都,而他们劝说刘邦用的理由则是“周朝定都洛阳,传承了几百年;而秦朝定都咸阳,不过才传了十几年,可见洛阳才是中兴之地”。加上洛阳物产丰富、美女众多,因此刘邦也比较倾向于洛阳。

娄敬劝刘邦

根据《娄敬列传》记载,齐人娄敬“戍陇西,过洛阳”,对于建都洛阳他不是很认同,于是通过齐人虞将军见到了刘邦。娄敬先问刘邦“陛下要定都洛阳,是想让国家和周朝一样兴隆吗?”刘邦回答是。

《华夏两千年》第32期:为何刘邦选择定都长安

娄敬(刘敬)

娄敬于是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陛下取得天下和周朝是不同的。周朝定都洛阳之时,已经积德累善十余世。周朝立国之本为德,而陛下立国之本为战,陛下从沛县起事开始,先后席卷蜀、汉地区,平定三秦,与项羽战于绥阳、争夺于成皋,大战七十多次,小战四十多次,使天下百姓血流成河,父子枯骨暴露于野,横尸遍野不可胜数,悲惨哭声不绝于耳。这种情况下却要和周朝兴盛时期相比,我认为不妥当。洛阳虽是天下中心,却也四面受敌,无险可守,一旦天下大乱必成四战之地。而秦地在秦国的治理下,有肥沃的徒弟为依托,物产丰饶,而且秦地加之地形险要,四面均有要塞作为防线,即使天下大乱,秦地也是可以保全的。”

敬说曰:“陛下都雒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异。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余世。公刘避桀居豳。大王以狄伐故,去豳,杖马箠去居岐,国人争归之。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上八百诸侯,遂灭殷。成王即位,周公之属傅相焉,乃营成周都雒,以为此天下中,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钧矣,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务以德致人,不欲阴险,令后世骄奢以虐民也。及周之衰,分而为二,天下莫朝周,周不能制。非德薄,形势弱也。今陛下起丰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径往,卷蜀汉,定三秦,与项籍战荥阳,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骸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不绝,伤夷者未起,而欲比隆成、康之时,臣窃以为不侔矣。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胜。今陛下入关而都,按秦之故,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经过娄敬的劝说,刘邦的反应时“上疑之”。对于建都之事开始重新考量,可是面对大臣们的众口一词,刘邦一时难以决断,于是刘邦的重要谋士张良出场了。

张良劝刘邦

面对娄敬的劝说,功勋们说“洛阳东面有成皋,西面有崤山、淹池,背靠黄河,面向伊水、洛水,地形的险要和城池的坚固也足以依靠。”

刘敬说高帝曰:"都关中。"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劝上都雒阳:"雒阳东有成皋,西有崤黾,倍河,向伊雒,其固亦足恃。"

《华夏两千年》第32期:为何刘邦选择定都长安

张良

张良则说道,“洛阳虽然有这样的险固,但它中间的境域狭小,不过方圆几百里,土地贫瘠、四面受敌,这里不是最佳用武之地。关中东边有崤山、函谷关,西边有陇山、岷山,土地肥沃方圆千里,南边又有富饶的巴蜀两郡,北边则有利于放牧的胡苑,依靠三面的险阻来固守,只用东边一面控制诸侯。如果诸侯安定,可由黄河、渭河运输天下粮食,用来供给京都;如果诸侯发生变故,则可顺流而下,同样足以运输物资。这正是所谓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臣同意刘敬的建议。”

留侯曰:"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

经过娄敬(后赐刘敬)和张良两人的劝说,于是刘邦当即决定起驾,往西关定都关中。而由于此时的咸阳已经被项羽毁于一旦,修复的话不亚于重建一座都城。

《华夏两千年》第32期:为何刘邦选择定都长安

长安

最终,刘邦发现秦始皇之弟长安君的封地长安是个不错的选择,“长安长安,长治久安”寓意也不错,于是下令萧何在长安营造都城,此后,长安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乃至成为国际大都市,足有千年之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