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孩子爲什麼普遍比較強壯?

手機用戶84329005273


日本這個國家讓我們又恨又怕,不得不說,在某些方面確實是比我們做的強,特別是有關青少兒的教育問題,他們表現出來的強大讓我們感到汗顏。

以下這篇文章是一名教師帶領著中國孩子來到日本學校進行交流活動時記錄下的。

看完之後就有一種無地自容的感覺,說實話別說孩子,這些可能連家長們都做不到,真的需要我們認真反省。

“一頓飯的距離”

我們在武石小學的飯堂裡,看到的午餐是這樣的,其實我原來在網上看過很多日本小學生午餐的文章,對比下來,這裡的午餐算是比較簡單的了。一碗蛋湯,一碗米飯,一點青菜,一點古老肉。

個人覺得,菜的味道非常一般,沒有精心製作,但原料很天然,所以吃下去很舒服,尤其米飯很好吃。

我們剛進來的時候,就看見一些孩子穿著白大褂,戴著白口罩白帽子,拿著餐具拎著沉重的牛奶箱迎面而來。他們的個頭很小,一看就是低年級的小孩子。

我急忙問翻譯這是做什麼呢,翻譯告訴我,他們是給食值班的學生,每天都抽到一個班,不管大小學生,都要參加。

給食值班的人必須帶口罩,以保持衛生。給食值班擔當擦桌子,去食堂領飯菜,分飯,分菜,分盒裝牛奶,分筷子,分湯等工作。

日本的小朋友,已經做好在等我們了,沒有人先開始吃飯,等到我們的學生都坐下來,他們才動了筷子。

我們和他們的學生被安排面對面的坐著,很快就熟悉起來了。

這是日本學生為我們準備的禮物,是他們畫的畫,做成小帽子放在桌子上。後來,我們都帶回了深圳。

我的對面有一個很可愛的小女孩,她幫助我解開牛奶瓶上的繩子,好懂得禮儀呀。

她立刻將繩子和封蓋分成兩個杯裝起來,還拿著杯向旁邊的中國學生走去,幫助他們分開裝。

我們的同學解開瓶子,就立刻有日本小朋友,接過取下來的繩子和瓶蓋。

在杯子裡,垃圾就分離開了,為什麼這麼小的東西都要分開乘裝呢?

原來,塑料的包裝要放在左邊的垃圾桶,右面的紙質封蓋要在右面。這就是垃圾分類的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才會在整個社會延續實施下去。

活潑的日本小朋友們吃飯的時候扮鬼臉。

我對面的這個小胖子坐下來,他太可愛了,很像網絡紅人“小胖”。尤其這張,很像吧。

我看著他認真的吃飯樣子,真可愛死了,一個勁的用手來幫忙塞進嘴巴里,最後他都吃完了,乾乾淨淨。

看看日本小朋友吃飯的樣子,很努力的吃,湯已經一滴不剩了,菜也快吃完了。

吃飯的時候,我們還做了聯誼,我們的學生被請上去提問題。

我們的學生問:你們感覺快樂嗎?回答是響雷一樣的“快樂”。當日本小朋友問我們同樣的問題,我們一片沉默,有人回答道:“不快樂。”這也許就是應試教育下,孩子的鬱悶吧。

這時候,我們的翻譯用日語說了句什麼,很多孩子高高舉起了手。

然後這些孩子,就跑到前面圍成一個圈,猜拳,玩石頭剪子布。最後一個一個被淘汰,剩下幾個勝出學生。

他們歡天喜地的跑到箱子裡拿了一支牛奶來喝。原來,剩下沒發完的牛奶,就是用這種方法來分發的,好有趣呀。

牛奶喝完,飯菜吃光光,幾乎所有日本小朋友的午餐都是這個結果。

這個孩子剛才贏得了第二瓶牛奶,喝完後都倒著放在托盤裡。

這個微小的細節告訴我們,他們受過訓練,瓶子喝完後,都要倒著放,這樣不容易走路的時候倒下來,摔壞瓶子。

看到我們學生的剩飯和剩菜了嗎?看見我們的瓶子立著被端著走了嗎?這不能怪學生,我作為教師是很臉紅的,因為我們的教育沒有做到貫徹倒細節。

吃剩下的飯菜,要分別倒在桶裡,餐具要排隊放回原處的。

不知道你們注意沒有,每個日本小朋友的桌子上,都有一個小小的牙缸,吃晚飯後,他們就立刻刷牙,飯堂裡就有敞開式的水池,很方便。這樣的衛生習慣,在學校裡就養成,一生都會成堅持的。

幾乎所有的同學都吃完了,下面的場面,就是終生難忘的了。很多日本孩子開始自覺的擦桌子,幹活了。

沒有監工和指揮,各自找能幹的活。

他們顯然很熟練,也很默契了。

有的同學負責把托盤疊得很高很整齊。

小女生抱著大號的飯桶。

來自臺灣的翻譯叔叔,也在幫助收拾碗筷。每個人都參與了勞動,這個氛圍是很感染人的。

很努力的拎著。他們兩個拿得好多呀。我相信,看著日本孩子歡天喜地的幹活,中國的家長們會感慨的。

想一想我們的孩子們在吃些什麼東西,從出生的那一刻,我們的孩子們就已經陷入了從毒奶粉開始的各種有毒物質的包圍之中,與本文這種將孩子視為未來的做法相比,我們的“未來”還是尚存在於口號階段,需要走的路途還是很遠很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我們“見多識廣”,然後形成自己的判斷,找到自己孩子最適合的教養方式。

日本最全人氣商品介紹,添加Wechat:monster_kong


看日本


我曾經參加過日本沖繩縣初高中游泳大會。來參加游泳比賽的都是各個學校游泳社團的普通學生,離專業的體育生還有一段距離。但是因為平常每日訓練的關係,每個學生不管男生女生都幾乎有八塊腹肌,讓人看得十分羨慕,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



在日本,初高中每天下午4點多後,就是社團活動的時間。這一點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介紹的比較多。每個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社團,參加每日訓練。


筆者小學時代,學校也試著開設過興趣課外班。筆者當時候選修的自然。但可惜的是,這種興趣小組之類的課堂總是不能持續。也沒有形成相應的制度安排。而且筆者選修自然,內心總是感受到了一股莫名的壓力——就是沒有選擇能為自己加分增分的數理化。


在日本,社團時間幾乎是雷打不動的制度安排。為何?因為日本的教育工作者認為這不是玩,不是瞎玩,而是一種體格教育,也是一種人格教育。


鍛鍊要堅持才有用。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去做其他事。日本人從來不認為體育運動會影響到學習,反而認為是相輔相成。


另外,日本的學校社團擁有嚴格的組織制度。前輩帶後輩,高年級帶低年級。如何處理個人與團隊的關係,如何處理不同年紀,不同班級朋友之間的關係,日本人認為這不一定在課堂上學的到,但在社團裡卻能夠學習。而且這些經驗十分寶貴,對未來走向職場,走入社會非常重要。


所以,日本人尤其是年輕人的強壯,我個人認為不僅是身體的強壯,也包括心理的強壯。


身體的強壯是由日常不懈怠的體育鍛煉練成的。心理的強壯同樣也是由體育鍛煉練成的,同時還有從事體育運動過程中與朋友,他人產生的社會連接造成的。


這一點中國應該學習。應該徹底拋棄體育課浪費時間的陳舊落後觀念。真正把這個作為青少年的全面發展的重點,繼續堅持和摸索。



北京不冷東京熱


許多人在看日本正規電影或者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有這樣的疑問,難道東京那麼熱嗎?為什麼大雪天,女孩子們還穿著短裙呢?

而印象當中,日本孩子也普遍上比中國孩子更加強壯,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思考。

眾所周知,日本是個環境惡劣的國家,不但資源匱乏,自然災害也多發,所以日本人從小教育孩子要居安思危,時刻保持警惕。

從幼兒園開始,他們就定期組織小朋友上山下河,接觸大自然,就算是大雪天,也經常能看到穿得很少的日本小孩在大街上跑步。

日本的家長對體育也非常重視,週末都會帶自己的孩子到體育館鍛鍊,有條件的甚至還在後院開闢出專門的空地給孩子運動用,學校也會組織開展各種運動會,還有足球比賽,棒球比賽,這些都是實打實的身體鍛鍊。

另外,從明治維新開始,日本就號召全民喝牛奶,吃營養餐,十分注重國民的身體素質。加上適當的體育鍛煉,久而久之,日本孩子的身體就越來越強壯了。

而在中國,孩子們平時的文化課很繁重,體育課也經常被主科排擠,到了週末還要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根本沒什麼時間鍛鍊,家長們更加關心成績而不是身體素質,加上工作繁忙,也沒時間陪孩子運動。

並且,大多數的中國小孩現在回到家不是玩手機,就是玩電腦,自己也沒興趣運動,長期以往,孩子們的身體素質怎麼可能高得起來呢?

這的確是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希望我們都可以從自身開始改變,像是儘可能地抽出時間陪孩子跑個步、遊個泳,讓我們中國人的身體也能夠強壯起來!


愛問愛答


我的孩子絕對能幹死小日本,今年八週歲了,三歲起冷水澡,標準俯臥撐隔天二百個起,五千米跑只是熱身運動而已,五歲就跟我練自由格鬥了,我經常跟兒子講,如果將來有機會,一定揍幾個小日本,讓老爸我開開心,哈哈哈哈!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中國人必將雄起。







拳擊小屁孩


我們是定居日本20年的中國人後裔 我家老二出生4個月就送幼兒園 現在小學二年級 基本上沒離開我的眼睛 沒國內國外的寄養過 一直規律飲食 受日本教育影響比哥哥多。我對日式教育有以下幾點印象:

1,關於營養:對於中午的免費午餐,食譜按月份制定,花樣很多, 吃多了覺得就是固定菜譜 就那麼幾種輪番上陣,但每週營養均衡。孩子們不偏食沒有因為好吃的就猛吃 ,不好吃的就拒絕的情況。可形成了一種習慣就是見過的菜譜放心安心吃,沒見過的菜譜不肯吃。還有一件印象深刻的是,二孩子在幼兒園時 因為我與阿姨溝通順利,阿姨有時候有問題時能及時與我溝通。有一次 阿姨及其委屈的跟我碎碎念,又一個剛進幼兒園的中國家長,擔心孩子進來吃虧,飲食上要求多給餵食等等 ,阿姨擔心的說,會營養過剩的,不可取。我知道這是中國媽媽的通病。

2,在管理孩子方面,幼兒園裡利用集體影響的力量,孩子的互相模仿,加上老師管制和疏導,孩子們都聽話。不該做危險的行為堅決制止,在有監護安全的地方又極其放任孩子的靈性,大部分孩子爬高 單槓比中國孩子能耐。冬夏一套短袖短運動衣褲,冬天運動發熱後,在室外地板光腳走不覺得涼。上學去你怕他冷給他多穿 他嫌熱,我覺得可能是學校領著長時間鍛鍊致使的。

額外加一點碎碎念,我家老二參加學校的棒球部,在校園室外鍛鍊,今天昨天室外溫度都在35,6度以上,昨天晚上孩子回來 說是隻是下午就喝了2升的運動飲料帶著一臉的運動氣息,比在家躲在空調下看電視顯得有精神,中國媽媽擔心孩子會中暑,日本的後援媽媽隊為了孩子安心鍛鍊曬在太陽下做了不少貢獻,不僅是自己的孩子,是照顧整個團隊隊員。某些時候很感謝照顧我們的人。


持齡


在日本生活5年(親戚家在日本定居),發現日本小朋友以下幾個特點,第一5歲開始,洗冷水澡。無論男女小朋友,無論什麼季節,都洗冷水澡。很多日本人從小養成的習慣,回家後第一時間是沖涼。第二,從上幼稚園開始,日本小朋友都是結伴同行上學放學的。完善的法律制度和較高的社會素質,讓日本的小朋友很安全。第三學校鼓勵開展大規模的課外活動,即使有小朋友受傷(擦傷,摔倒)老師和家長說的最多的是“站起來某某君,加油呀”。第四,種族主義教育,讓孩子們從小到大培養國家感情,種族信仰,使其精神品質異常堅強,很少有日本小朋友受挫折是哭鼻子的,這會讓其他小朋友瞧不起!不知道這些見聞對中國的父母帶孩子有沒有幫助呢?



用戶17102258286


日本孩子為什麼普遍比較強壯

有關這個方面主要取決於三個方向:

首先,家庭教育與管理,日本這個民族比較特殊。大家都知道俄羅斯是一個戰鬥的民族,其實日本武士精神同樣有戰鬥民族的風格。他們從幼年孩子的教育管理過程中就已經進行了類似方面的涉入,由此而使得孩子們從小就能夠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雖然他們沿用的時候所有偏頗,但是在鍛鍊身體上可比咱們到位的多。

其次,學校教育與管理,日本的教育風格可以說和我們完全不同。他們的教育模式則是完全按照學校應有的特色管理,甚至還會有國家的介入進行定格式的培養。這些不是我們可以比擬的。

再次,日本的教育與管理上的差異。管理與教育應該遵循科學的原理來進行,不能搞那些華而不實的花架子。溺愛之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不但不強壯,而且虛榮心大於自己的實際能力。在虛榮心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投機取巧能巧成拙的給社會帶來巨大的麻煩。

人才培養培養的不單單是心腦,還有很重要的是體魄。只有互相平衡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才能真正支撐起更大的責任與負擔,否則不但支撐不起,反而因為自身的麻煩而被早早的自己把自己壓垮。


智慧心蕾



我們知道日本北海道的冬天是很冷的,因此很多中國遊客會選擇去日本滑雪或者看富士山等等。


而我們可以在那邊看到寒冬臘月期間,路上走的日本小學生都是穿著短褲,一截膝蓋露在寒冷的空氣中。這是有淵源的。


在二戰期間,日本整個國家都陷入被納粹統治的氛圍中,當時 的日本是軍國主義至上,所有的年輕人都是預備役,而日本的兒童從小學開始就進行軍事訓練,就是為了可能需要的戰爭做準備。


而當時最著名的就是日本的抗寒訓練,在日本的納粹統治者看來,抗寒訓練是最能鍛鍊身體素質和抵抗力的,因此那時候的日本兒童雪天跑步,以及冰水挑戰等等非常常見。

這個訓練後來在二戰結束後一直作為優良傳統流傳下來。


現在的日本小學也都會鼓勵兒童抗寒。


旅日


看到這個題目,無需反駁。這是事實!也是我們應該認真反思的一個現象。

國際上有相關專家通過分析日本兒童的飲食習慣、生活狀況,以及父母養育的情況,得出共識的觀點,日本的孩子是目前世界上身體素質健康的兒童。

我們會在很多圖片中看見,日本的學生、孩子在雨雪中嬉鬧,在下雪的日子裡,甚至穿著短褲走在路上。

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孩子穿成這樣,很多父母會擔心孩子生病。

日本幼兒園會有專門的耐寒訓練

被稱為“裸保育”的耐寒訓練,在很多日本保育園中被推廣,即使在冬天也會讓孩子光著上身進行耐力跑步,甚至冷水浴。

這種鍛鍊的理念和方式,增強孩子的體質和意志。而這種方式已經發展成一套完整的訓練方法。不是簡單去效仿就可以做到的,需要循序漸進,科學的保護孩子的健康前提下進行。

當然,日本的飲食習慣、家庭觀念等方面都與西方歐美有很大的不同。

垃圾食品的問題更少,家庭關係更受到中國儒家思想的影響,孩子的身心也更健康。

而其中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孩子很小就進行體育鍛煉,參與家務勞動中,自己照顧自己。

從我們的改變做起,比如讓孩子每天進行體育鍛煉,上學自己背書包,這一點大家是否做到了呢?


老爸的修行


相對來說,日本確實更注重孩子的體能訓練。而我們中國因為太過注重孩子的學習以及取得的成績,對孩子的身體素質反而要求不高。

這一方面是因為近年來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所以總是怕孩子在運動過程中受傷,從而造成保護過度,身體體能不斷下降。記得我們小學時,學校舉行運動會,很多家長都會站在邊上不安地看著,甚至有的家長都會跟著孩子跑,怕孩子在跑步的過程中跌倒受傷。有些時候,運動會報名都成為難題,因為很多家長不想讓孩子報名參加比賽,一是覺得沒用,二是怕孩子受傷。

另一方面則是人們過度關注孩子的成績好壞,以及成功與否,從而讓家長們從小就只看到成績而忽略了身體素質的培養。無論參加哪一級的考試,體育成績永遠只要及格就好,對於總成績的影響微乎其微。所以對於家長來說,體育好壞與將來能否成才關係不大。當然先要把重要的事情--學習做好再說了。而實際上,身體健康才是孩子一生的財富,對孩子長大之後的生活影響重大。

同時,手機等電子產品的盛行讓戶外運動變得非常奢侈。愛玩、愛跑、愛跳本來是孩子們的天性,但有的家長害怕孩子自己外出會受傷,於是,寧願把孩子關在家裡看電子產品,也不放他們出去活動。久而久之,當家長想要讓他們出去的時候,他們卻迷上了電子產品,不願意外出了。這也間接導致孩子們的身體素質出現下滑。

不過,從最近國家對於孩子體能方面的要求,以及倡導全民運動的導向來看,國民的身體素質也在不斷提升。無論什麼時候,健康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最重要的。而運動則是保持健康的有效方式。正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把跑步當作一生的事業一樣,我們也應該把鍛鍊身體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


親子溝通如何說: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