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黄州区武汉大学考古实习基地“寨上遗址”考古发掘

尹宏伟 李雪君

黄冈市黄州区武汉大学考古实习基地“寨上遗址”考古发掘

“快去请余教授来看看,我们这个探方又有新发现!”这是10月11日,武汉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名大三本科生在到陈策楼镇豹子垴村“寨上遗址”现场发掘文物时的一个场景。

从9月10日进驻“寨上遗址”以来,黄州区武汉大学考古实习基地的同学们仅仅一个月时间,就已发掘出青铜铸件、石斧、砺石、陶纺轮、石锛、石凿、陶网坠、大小陶片等历史遗物300多件。

黄冈市黄州区武汉大学考古实习基地“寨上遗址”考古发掘

陶网坠

黄冈市黄州区武汉大学考古实习基地“寨上遗址”考古发掘

陶纺轮

黄冈市黄州区武汉大学考古实习基地“寨上遗址”考古发掘

当天,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考古领队余西云实地查看了遗址发掘情况,并对现场发掘人员进行了专业的技术指导,对发掘出的遗址器物进行细致的分析。他表示,此次发掘工作,采集遗物的标本主要为商周时期,是长江支流巴河流域不可多得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存,对研究长江支流巴河流域早期人类的繁衍发展及生产生活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有着较为重要科学研究价值。今年7月至2019年1月,武汉大学历史系、黄州区博物馆对“寨上遗址”1000平方米进行发掘,目前处于田野发掘阶段。武汉大学历史系预计用3至5年的时间,每年选派20名左右该系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到黄州区的考古实习基地参加“寨上遗址”发掘工作。

黄冈市黄州区武汉大学考古实习基地“寨上遗址”考古发掘
黄冈市黄州区武汉大学考古实习基地“寨上遗址”考古发掘

“寨上遗址”位于黄州区陈策楼镇豹子垴村西南部,巴河支流沙河图河东岸,是1981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的。该遗址东南距陈策楼镇2.7公里,距黄冈市区18公里。遗址为长条形台地,顶部平坦开阔,高出外侧地表3—5米,南北长约260米,东西宽约60—80米,总面积约24000余平方米,文化层厚1.5—3米。

黄冈市黄州区武汉大学考古实习基地“寨上遗址”考古发掘
黄冈市黄州区武汉大学考古实习基地“寨上遗址”考古发掘

寨上遗址位置详图

寨上遗址和堵城螺蛳山一样,证明在距今3500至6000年间,我们的祖先在黄州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已经过着以稻作农业为主、渔猎为辅的定居生活,创造出较高水平的原始文化。此次正规发掘“寨上遗址”,与之前保护性开发堵城螺蛳山文创项目,都有着较为重要的科研和学术价值,有利于保护黄州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品味;有利于推进黄州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保护城市文脉,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城市特色;助推黄冈市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打造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名片”。

黄冈市黄州区武汉大学考古实习基地“寨上遗址”考古发掘
黄冈市黄州区武汉大学考古实习基地“寨上遗址”考古发掘

螺蛳山遗址

寨上遗址概况

简介

寨上遗址位于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豹子垴村西南部,巴河支流沙河图河东岸。东南距陈策楼镇2.7公里,距黄冈市区18公里。遗址为长条形台地,南北长约260米,东西宽约60—80米,总面积约24000余平方米。顶部平坦开阔,高出外侧地表3—5米。文化层厚1.5—3米。采集商代陶片以夹砂黑褐陶为主,纹饰有绳纹,器形有鬲、罐、瓮等;西周陶片以夹砂红陶为主,夹砂褐陶次之,纹饰有绳纹,器形有鬲、甗、罐、豆、钵等。

历史沿革

1981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了该遗址;

1982年,寨上遗址被黄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树立保护标志牌。

1990年后,黄冈县撤县设市,改为黄州市,寨上遗址隶属黄州市陈策楼镇豹子垴村;

1992年前,寨上遗址隶属黄冈地区行政公署黄冈县陈策楼镇豹子垴村;

1994年进行了详细的复查,并就遗址的文化内涵文化属性等发表科学的调查资料(《考古》1995年第10期);

1996年,原黄冈地区行政公署改为黄冈市,原县级黄州市改为黄州区,寨上遗址隶属黄州区陈策楼镇豹子垴村;

1997年,黄州区人民政府发文明确其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黄州政办[1997]85号);

2011年,黄州区博物馆组织材料申报寨上遗址为湖北省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6月22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鄂政发〔2014〕27号)公布为第六批省保单位。

价值评估

一、较为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寨上遗址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长江支流巴河西岸的浅丘区域,南距长江东距巴河分约25和4公里,采集遗物标本主要为商周时期,文化堆积厚约3米,保存状况较好,是长江支流巴河流域不可多得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存,对研究长江支流巴河流域早期人类的繁衍发展及生产生活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有着较为重要科学研究价值。

二、文化堆积保存好,遗物丰富

寨上遗址文化层文化层厚1.5~3米,地表散落许多陶质残片,采集商代陶片以夹砂黑褐陶为主,纹饰有绳纹,器形有鬲、罐、瓮等;西周陶片以夹砂红陶为主,夹砂褐陶次之,纹饰有绳纹,器形有鬲、甗、罐、豆、钵等。是长江支流巴河沿岸文化堆积保存较好的古代人类文化遗存,是一处重要的古人类实体遗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