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甲申國難:驚聞吳三桂摘帽子了

今兒個天氣不錯,去帖吧泡了一會,潛回水,受益匪淺,比如神貼,平西王抗明戰爭勝利後,即使在內戰中輸給康熙,也是偉大的抗明英雄,當然也有三姓家奴吳三桂之類的,還有比較無厘頭的,如果沒有吳三桂,永曆大帝定會將福音傳遍全國,抵制洋節的歌明先驅,旱服黨永遠感謝平西王,還有,因為平西王手刃明酋朱由榔,俺們才能晚上幾百年過聖誕節,小夥伴們太有才了,此貼只應天上還有,膜拜先。


也說甲申國難:驚聞吳三桂摘帽子了


以前歷史中,說吳三桂先降李自成,因陳圓圓被搶,一怒投靠滿人,我大清入關,明朝亡國,吳三桂與甲申之變一書中,作者詳加考證,指出其謬誤,尤其給陳美人摘下了黑鍋,說是美人當時還不認識吳將軍,美人是無辜的,善哉,至於吳將軍是非功過,真的沒啥可說的,他是明末關寧邊軍集團少壯派,關寧軍組建於孫承宗,發展於袁崇煥,明亡清興這些年裡,屢戰屢敗,大淩河之戰,祖大壽送槍送炮,松錦大戰洪承疇降了,傾盡國力打造的九邊精銳損失殆盡,只剩殘部跟隨吳三桂退守寧遠,崇禎拿得出手的,就剩這一支兵,至於神馬百萬軍隊,莫再提莫再講,和聾子的耳朵沒啥區別。


也說甲申國難:驚聞吳三桂摘帽子了


吳將軍能力過人,奈何沒能為大明做出啥貢獻,這不怪他,崇禎皇帝登基開武科,風華正茂的他勇奪武進士,風姿俊逸,名動京師,大詩人吳梅村也十分傾倒,為他留下了白皙通候最少年的佳句,然而腐朽墮落的明朝讓他無法大展身手,清朝入主中原,說大半個天下都是吳將軍打下的,也不為過,打敗李自成後,吳將軍揮兵南下,橫掃雲貴川,擒殺永曆帝,農民軍殘部,朱明餘孽,都是土雞瓦狗,十幾年間,從西北打到西南邊陲,為我大清建立了蓋世功勳,偉大的抗明英雄實不足其譽。


也說甲申國難:驚聞吳三桂摘帽子了


吳將軍為民族大融合立下汗馬功勞,值得肯定和讚揚,他在大明京城失守前後的表現,是有苦衷滴,要體諒,人無完人嘛,清朝後來玩兔死狗烹的把戲,吳將軍對我大清絕望了,最美不過家鄉水,最親不過家鄉人,吳將軍幡然醒悟,令部下蓄髮,復我大明衣冠,誓死反清復明,後為形勢所逼,被迫稱帝,惜乎天不遂人願,創業未半,病死了,三藩之亂後, 吳三桂有關材料幾乎被清朝銷燬殆盡,乾隆編纂清史時, 專闢貳臣傳,將吳三桂和降清的漢官全部列入,貶低漢官的功勞,乾隆還不滿意,說吳三桂這人,唯知嗜利偷生,,罔顧大義, 不足齒於人類,剝奪了他的貳臣資格,特立逆臣傳,吳將軍臭到了家。


也說甲申國難:驚聞吳三桂摘帽子了


恰巧對吳三桂頗為欣賞的大詩人吳梅村,作了一首圓圓曲,痛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漢青,把吳將軍搞得臭上加臭,及至臭不可聞,吳梅村就是吳偉業,很有才華,當年科舉成績被人懷疑,崇禎親自批了他的卷子,大詩人對崇禎的知遇感恩之情,刻骨銘心,時局惡化,李自進京,崇禎自縊,傳說大詩人的戀人,秦淮八豔之一的卞玉京,也因此和他失去了聯繫,恨何如之!被大詩人視為擎天保駕的吳將軍,反而引清軍入關,作詩譏諷是必須的。


也說甲申國難:驚聞吳三桂摘帽子了


吳三桂與甲申之變一書為陳美人平反,列出國變之時美人何在,何時歸將軍的時間,原來李自成不成器,棄京逃遁,盡棄輜重財物和婦女,陳美人夾雜在婦女之中,為吳將軍所得,這才一見鍾情,之前二人從未見過面,並不相識,豈能衝冠一怒為紅顏?至於降闖說也是荒誕野史,吳將軍泉下有知,身子骨可能會清爽不少,真理越辯越明,手拿顯微鏡的小夥伴心裡有數,李自成獨眼,且不能人道,這都逃不脫法眼如炬,吳三桂狗賊哪裡逃!


也說甲申國難:驚聞吳三桂摘帽子了


縱觀吳將軍一生,不用考證,衝冠一怒為紅顏確實是個騙人的瞎話,權力遊戲,生死臨頭,固然有愛美人不愛江山的人,吳將軍明顯不是這號人,當時他爹媽也在敵人手中,沒見他有啥動作,美人被人霸佔就怒了,你當吳將軍是啥人呢,吳三桂是關寧集團頭目,如何選擇必須代表大家利益,降清唯一能讓吳三桂有點顧慮的,恐怕只有敵人手中的家人性命,也許一點顧忌也無,畢竟劉邦能作證,和敵人分一杯親人羹才配唱大風,一怒為紅顏只是誤導。


也說甲申國難:驚聞吳三桂摘帽子了


美人惹人眼目,儘管吳三桂沒有為她一怒,隨著圓圓墓被發現,考證說二人情意匪薄,據吳氏後人陳述,吳三桂死後,陳圓圓帶走吳三桂遺體,偕吳三桂之子秘密離開,潛入深山隱居,貌似真愛,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小李子深愛女神,金玉重逢,女神激情過後,冷靜的甩了他,普通人眼中,陳美人可謂女神,大多數女神尋找婚姻伴侶,會向理性靠攏,鮮花插在牛糞上是普世真理,因為牛糞有養分,當然,一切短暫的激情驚喜,她們並不排斥,缺乏安全感是女人的天性,基因遺傳要求她,找到有真正安全感的男人生猴子,吳三桂再渣,也不妨礙陳美人愛他,陳美人天生麗質難自棄,王妃名頭很配她。


也說甲申國難:驚聞吳三桂摘帽子了


又跑偏了,吳三桂與甲申之變一書中,說吳三桂降清的主謀是王永吉,致使後人將一切罪過發洩在將軍身上,王永吉身懷崇禎總督各路援兵的手詔,是北方最高行政和軍事長官,吳將軍很無奈啊,吳將軍要摘帽子站起來啊!王督師這麼拉風,為何轉眼就溜走了?王永吉不過是徒有總督虛名,關寧鐵騎早就墮落成私兵軍閥,吳將軍豈會把根基身家交給別人?滿清招降策反重點人物就是吳三桂,王永吉算哪根蔥,不過王永吉後來在我大清混的相當不賴。


也說甲申國難:驚聞吳三桂摘帽子了


至於李自成,遣人招降吳三桂被拒,吳將軍考慮投降闖王也是可能的,奈何李自成不成器,不知拉攏吳將軍的重要性,姚雪垠把李自成描述成樸素的革命戰士,簡直是李格瓦拉,進京是他的人生巔峰,然後急轉直下,可能是窮人乍富,人生起落太快太刺激,一時轉變不能,被打回原形,吳三桂不與李自成合作, 反而跟異族合作有史可鑑,李淵父子造反時,也向突厥借過兵,安史之亂向回紇借兵,還有割讓幽雲十六州借兵的石敬瑭, 吳三桂西不能制寇,東不能抗虜,引狼入室,靜待虜寇相鬥,得漁翁之利,將來立太子復大明,或者自己弄個江山坐坐,也是可以暢想一下滴,這應該是他的真實想法,可惜計劃沒成功,吳將軍玩不過我大清,乾脆的降了,吳將軍明顯不爽,滿清也不爽,三藩之亂,吳將軍徹底了賬。


也說甲申國難:驚聞吳三桂摘帽子了


君難不救, 父死不顧, 引清兵入關,屠戮百姓,絞殺永曆帝,為虎作倀,傾覆明朝,三藩反清復明,稱王稱帝,都是一己之私,這是事實,聲名狼藉的敗類,無論如何, 怎麼洗也洗不白賣國的事實,你可以投降,但是決不能原諒,陳圓圓早就站起來了,吳三桂起來是不可能起來的,繼續跪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