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变成了“毒木耳”?这个错误,可能很多人还在犯!

我们都知道,黑木耳不仅是含铁量很高,而且营养价值也是极其丰富的,我们经常吃点黑木耳对身体是非常好的,只不过,黑木耳这样吃对人是一种致命的伤害。

黑木耳变成了“毒木耳”?这个错误,可能很多人还在犯!

最近浙江有一条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浙江一个家庭因为吃了一盘泡发了两天的黑木耳,妈妈和两个孩子都食物中毒住进了医院。这个案例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不过确有此事,让人不得不防。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呢?

首先正确泡发、食用黑木耳是不会出现食物中毒的,因此没有必要就此放弃吃黑木耳。

而这个案例出现问题在于泡发了两天的黑木耳。浙江疾控中心的专家实验后也发现,危险应该就在于泡发时不够干净。

黑木耳变成了“毒木耳”?这个错误,可能很多人还在犯!

接诊当天的主任医生,也怀疑泡久的黑木耳内滋生了一种特殊的细菌:椰毒假单胞菌。“这种细菌会产生一种叫做米酵菌酸的毒素,细菌虽然能被开水烫死一部分,但是细菌的产物在高温下也能生存。” 叶主任还说,一旦不小心把这种细菌服入体内,米酵菌酸的潜伏期是24小到48小时,发病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一般患者初期症状仅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随后可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昏迷等严重的症状。

黑木耳变成了“毒木耳”?这个错误,可能很多人还在犯!

浙江省疾控中心和金华市疾控中心分别在各自实验室对中毒患者家里剩余的干黑木耳开展了浸泡试验,为了证明长时间浸泡的黑木耳到底能否产生米酵菌酸等毒素。其结果表明,浸泡一至五天的黑木耳均未检查出米酵菌酸等毒素。

但是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的食物接触史、中毒患者血液检测结果和中毒症状,都明确了此次中毒事件的元凶确实是米酵菌酸,那么事实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黑木耳变成了“毒木耳”?这个错误,可能很多人还在犯!

通过 “涉事”干黑木耳及其长达5天的模拟浸泡试验,得出的一个结论是患者食用的导致中毒的黑木耳,推断与其家中特定外部环境有关。如浸泡时周边存在过期变质的食物,或浸泡容器未洗涤干净而残留食物残渣,而这些变质的和残留的食物残渣都会成为米酵菌酸形成的温床,还有就是浸泡的时间过长。

所以,在泡黑木耳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且当天泡的黑木耳,应该当天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