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吃了黑木耳,7岁女孩深度昏迷至今

干木耳一直是烧菜煮汤的一种常见配菜,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家人吃了后居然引发食物中毒。

7月29日,浙江金华一家三口吃了浸泡2天的黑木耳出现中毒,其中7岁小女孩出现多脏器衰竭,全身换血4次至今仍在ICU病房没有脱离危险。(新闻来源:钱江晚报)

晚饭吃了黑木耳,7岁女孩深度昏迷至今

无独有偶,此类事件已经并非第一次发生。

事件01

2017年5月23日,一名5岁的安徽小男孩东东,因食物中毒而不幸离世,而夺命的元凶很可能是一盘木耳炒鸡蛋。由于小男孩爱吃木耳炒蛋,该男孩的奶奶在22日中午便炒了一盘木耳炒蛋,这盘菜几乎所有皆是东东食用,剩余的一点,也在晚餐时被东东吃掉。当晚9点多,东东便出现了肚子疼,在诊所就医治疗后仍不得缓解,还口吐白沫,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进行洗胃后,医生的建议是病情危重需要转往厦门市第一医院,但东东最后没有救回。(新闻来源:东南快报)

晚饭吃了黑木耳,7岁女孩深度昏迷至今

事件02

2016年9月10日茌平三中不少高三年级的学生出现了食物中毒的症状。皆因学生2号食堂炒菜中放入了碎木耳,导致53名学生就医,其中有14名情况较为严重需留院观察。(新闻来源:齐鲁网)

晚饭吃了黑木耳,7岁女孩深度昏迷至今

出事而关闭的2号食堂

为什么深受大家喜爱,且营养丰富、对人体有清涤胃肠和消化纤维素作用的黑木耳而屡屡成为了伤其性命的毒食物呢?今天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解惑。

引发食物中毒的原因

经过金华市疾控中心现场的调查,并对7岁小女孩血液及家中剩余的干黑木耳进行检测发现,该小女孩血液中呈现出米酵菌酸阳性,而剩余的干黑木耳中并没有检测出米酵菌酸。什么是米酵菌酸呢?

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属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食用含有该毒素的食物会引起人或动物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变质的鲜银耳(木耳)、发酵玉米面制品和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皆会含有米酵菌酸,而这些往往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

中毒后的表现

若进食了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后2~24小时内便会出现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皮肤黄染、呕血、血尿、少尿、惊厥、抽搐、休克等症状。

晚饭吃了黑木耳,7岁女孩深度昏迷至今

若孩子出现以上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治疗,若仍留有剩余吃过的食物一并带往医院。另外,与患者同吃同种食物的人也需一起留院观察。

长时间浸泡黑木耳引起中毒?

小编翻查了网上相关信息,多数的说辞是由于黑木耳浸泡的时间过长,导致了黑木耳变质而引起了7岁小女孩食物中毒。

而为了证明是否确实是长时间浸泡使黑木耳产生了米酵菌酸等毒素,浙江省疾控中心和金华市疾控中心分别在实验室中对中毒者家里剩余的干黑木耳进行了浸泡试验,结果显示:

浸泡1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浸泡2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浸泡3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浸泡4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浸泡5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根据试验家中干黑木耳皆没有查出米酵菌酸,但引起女孩食物中毒的原因确实是黑木耳,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专家根据现场调查推断,可能与小女孩家中特定外部环境有关,比如:在浸泡黑木耳时周边同时存在过期变质的食物,或浸泡的容器使用前没有将上次残留的食物清洗干净。因此,保证厨房卫生尤为重要,并且残余的饭菜及时清理,用餐器具及时清洗。

如何预防?

米酵菌酸多发生在夏、秋两季,特别是在潮湿、阴雨的天气,若食物储存不当,皆有可能引起米酵菌酸的食物中毒。而米酵菌酸耐热性强,即使煮沸也不能破坏其毒性。如何预防米酵酸菌呢?我们可通过以下3点进行预防。

1.烹调食物的环境需经常清洁,及时清理残余食物,以免滋生细菌。

2.浸泡木耳类食物候若发现有异味或摸上去的手感粘腻伴有粘液的产生,便可以判断食物已经过期变质,不可再继续食用。

晚饭吃了黑木耳,7岁女孩深度昏迷至今

3.需提前浸泡类的食物不可浸泡过久,浸泡食物的量以当餐可食用完的量为宜,避免食用过夜食物,隔夜食物中不但可能含有细菌而引起食物中毒,若储存不当也会导致食物中的亚硝酸盐升高,危害身体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