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韩非子》——自知之明

[原文]

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故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怨。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述惑。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

——《观行》

读《韩非子》——自知之明

古代人物雕像(资料)


[译文]

古代的人因为自己的眼睛不能看见自己的面容,所以用镜子来照自己的面孔;因为自己的智力不能发觉自己的过失,只好用法术来端正自己的行为。所以,镜子没有照出毛病的罪过,法术不应因暴露过失而遭到怨恨,眼睛失去了镜子,就没有办法来修整面容;立身处世失去了法术,就没有办法发觉自己的迷惑。西门豹的性情急躁,所以佩带柔韧的熟牛皮来提醒自己从容沉着;董安于的性情迟慢,所以佩带绷紧的弓弦来鞭策自己明快敏捷。所以能够以多余的来补充不足的,用长的来接续短的,就叫做英明的君主。

读《韩非子》——自知之明

古代人物雕像(资料)


【评析与应用】

国君观察自己的行为,要有自知之明。由于人往往“智短于自知”,所以只有“以道正己”,明确自己的短处,才能“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才能成为英明的君主。

人要自知不容易。国君自知,是英明的表现。

战国中期,苏秦用连横之术劝说秦惠王凭借有利的形势和强大的实力吞并诸侯,称王天下。这当然是一个好建议,秦惠王何尝不想统一天下呢?但他很冷静,有自知之明,知道当时秦国还不具备吞并诸候的综合国力,他说:“羽毛不丰满的鸟飞不高,礼乐法度方面没有取得什么成就的人不可以进行诛杀惩罚,道德修养不高尚的人不可以役使百姓出战,政治教化搞得不好的君主不可以烦劳大臣对外作战。”所以惠文王励精自强,治理好国家,以备将来称霸。他本人也成为秦国历史上著名的有作为的英明之君。

读《韩非子》——自知之明

海韩非子(明刊本)


人臣自知也很可贵,任何自知都很可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