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被困長平時,手握四十萬大軍,爲何沒試著突圍出去

趙括在歷史上名聲很大,只不過他的名聲是負面的,往往跟“紙上談兵”這個成語聯繫在一起,說他指揮誇誇其談,沒有真正的作戰經驗,趙括唯一領導的一次戰役,就是長平之戰。

公元前270年,秦國攻佔了韓國的上黨郡,結果被戰國將領趙奢擊潰,並打算接收上黨郡,引起秦國不滿,於是秦國出兵攻打趙國,一開始秦國將領叫王齕(he),趙國則派廉頗迎戰。

趙括被困長平時,手握四十萬大軍,為何沒試著突圍出去

一開始廉頗吃了幾次小虧,於是開始堅壁清野,守住城池不出戰,秦軍長途跋涉,軍隊補給很成問題,想要速戰速決,但廉頗看準這一點,就是不肯出戰,雙放僵持了數月。

於是秦國相國范雎用離間計,散步謠言說廉頗貪生怕死不敢出戰,趙王本來對廉頗拒不出戰非常不滿,加上謠言四起,於是他覺得換掉廉頗,派趙括為將領擊退秦軍。

公元前260年,趙括來到長平,替換掉廉頗成為軍中主將,趙括以來就犯了軍事錯誤,他改變軍隊編制,替換各個小將領,而且還主動出兵攻擊秦軍,跟廉頗的戰略思想完全相反。

趙括被困長平時,手握四十萬大軍,為何沒試著突圍出去

趙括並不知道,秦國也悄悄的換掉了將領,原先的王齕已經被替換為白起,白起當時在國際上已經有“人屠”的稱呼,趙括對他本有些忌憚,不過秦軍換帥的消息一直被隱藏著。

趙括主動進攻秦軍時,白起假裝敗退,把趙軍主力引入絕壁地帶,同時又切斷了趙軍糧道,結果趙括斷糧了,當他知道自己的對手是白起時,又嚇了一大跳,於是趙括被圍困在長平。

趙括被困長平時,手握四十萬大軍,為何沒試著突圍出去

根據史料記載,趙括一共被圍了四十多天,軍中士兵已經譁變,為了食物自相殘殺,趙括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於是打算突圍,以及被困四十多天,哪還有力氣突圍呢,結果趙括戰死,四十多萬趙軍成為俘虜。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指定,白起作為“人屠”,他把這四十萬趙軍全部坑殺了,那麼一個新問題產生了,為什麼趙括要等到四十多天後,才想著突圍呢,一開始被圍困的時候,為什麼不突圍?

趙括被困長平時,手握四十萬大軍,為何沒試著突圍出去

從長平地區的地形來看,當地屬於溝壑縱橫的丘陵地帶,比較適合堅守,而且趙括被圍困在一個“葫蘆口”一樣的地形,只有一面可以突圍,也是自己的糧道,卻被秦軍狠狠切斷了。

儘管趙括生平第一次帶兵作戰就敗了,而且把趙國的有生力量幾乎敗光了,自己也留下“紙上談兵”的罵名,不過作為軍人趙括還是稱職的,他沒有選擇投降,而且選擇戰死沙場,也算為國盡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