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托舉多元服務 成都高新區 打造「創業生態圈」

中國經濟時報成都訊:記者韓清華

10月15日,2018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在主會場成都高新區菁蓉匯內落下帷幕。雨後天晴的成都,又迎溫暖陽光,將這片土地的“雙創熱情”盡情釋放。

政策託舉多元服務 成都高新區 打造“創業生態圈”

以“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為初心使命,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中國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都高新區自1988年誕生以來,就燃起了創新創業的火炬。

政策託舉多元服務 成都高新區 打造“創業生態圈”

人才紮根、資本匯聚、政策優惠,12.8萬家創新創業企業便在這片沃土茁壯成長,也使成都高新區從一片片人跡稀少的農田發展為擁有百萬人口的安居樂土。

政策託舉多元服務 成都高新區 打造“創業生態圈”

就業為民生之本,創業乃就業之源。“引進一批人才、創立數個企業、帶動萬千就業”的模式正在這裡上演,無數創業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區域就業的“倍增效應”。

在成都高新區,高達500萬創業獎勵的“金熊貓人才計劃”,不斷升級的“創業富民計劃”以及鼓勵扶持大學生創業的諸多措施,讓創業與就業雙向聯動、互為增益。通過政策驅動、創業帶動、援助推動等方式,創業與就業工作全面推進,一個良性的“創業生態圈”在這裡初步形成。

產業加速發力 助力青年創業就業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時代,無論是孵化園、創業場,還是大學校園裡都能看到尋夢、圓夢的創業者身影,而青年大學生是其中的主力。

亮相今年“雙創”活動周的“小販”機器人就是來自成都高新區的大學生創出來的。“我們團隊裡大多都是成都電子科大的學生。”成都越凡創新科技有限公司CEO黃山介紹,“小販”機器人的研發人員全部都是90後,多數來自於國內外知名高校。

“公司從2017年成立以來,從立項到驗證產品功能、試運行樣品機、優化產品功能,到今年3月推出產品,我們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黃山作為團隊帶頭人,為這批90後大學生的“靠譜”感到興奮。

從高校走向社會,團隊成員都未感不適。“畢業前我們就想好了自己想做什麼、該做什麼。”黃山說,團隊裡有不少同學在大學相識,因為對機器人的熱愛聚在一起,創立公司後有了共同目標,就一直走了下來。

同樣是電子科大的學生,蔣忠珍08年畢業後就和很多同學一樣選擇到天府軟件園工作,並在此落戶定居。“天府軟件園從A區都發展到G區了,高新這10年真是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就在蔣忠珍工作的天府軟件園內,入駐有IBM、華為、阿里巴巴、馬士基、騰訊等200餘家國內外知名企業,還有極米科技、咕咚運動、百詞斬等一大批新銳公司湧現。園區內活躍著600餘家企業及6萬餘從業人員。

“近幾年,很多互聯網企業和科技公司紛紛將研發機構、總部設立在或遷移到成都高新區,他們有很大的人才需求。”銳仕方達(北京)人力資源顧問有限公司區域總裁黃斌介紹,公司成都辦事處位於成都高新區國際人才城,這裡共入駐知名優秀人力資源服務企業與組織70餘家。

在成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佈的《成都市人才開發指引(2017)》中,成都高新區急需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人工智能等領域人才。根據國內知名獵頭平臺近日發佈的《2017-2018年度獵頭行業發展白皮書》,2017年,獵頭做單最多和崗位需求量最高的行業均為IT互聯網行業,成都獵頭數位列獵頭分佈榜第四位,僅次於上海、北京和深圳。

“作為成都的產業主陣地,成都高新區目前已形成電子信息、新經濟和生物醫藥三大主導產業,企業總量超12.8萬家,這裡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成都高新區人才工作處相關負責人說。

老外幫老外找工作 全球創客紮根成都

信息化使全球資源加快流通,作為創新創業的第一資源,人才的全球流動也日漸頻繁。

去年開始,一家“老外幫老外”找工作的成都公司——老外HERE,以近乎“開掛”的速度頻繁出現在全國及海外媒體聚焦下。這個創立於2015的人力資源公司,目前已將業務從原本的“幫老外找工作”、擴展到“跨文化交流”、“國際文化活動”、“海外招聘”、“外籍人力資源”等多個領域。

“成都的經濟發展充滿活力,生活舒適、環境包容,政府的人才政策給力。來中國創業生活的優秀外籍人才越來越多地將目光投向成都。” 公司的創始人之一的英國女孩葛燕希(Daisy)介紹,2017年,“老外HERE”共收到外籍人才簡歷18300份,其中大部分是碩士以上學歷;全年累計服務外籍人才357人次,涉及教育、互聯網、遊戲、消費類電子、生物製藥、製造業等多個行業;為2家四川省“千人計劃”企業提供外籍人才引進服務,為3家“政府職能部門”提供國際化戰略諮詢;舉辦外籍人才活動32場。

今年7月,成都博恩思醫學機器人公司創始人、CTO(首席技術官)威廉·列文博士隨成都高新區“天府人才行動·海外行”活動,奔赴英國倫敦、愛爾蘭都柏林、美國紐約和波士頓等多個海外城市為公司招聘。

博恩思於2016年由斯坦福人工智能實驗室機器人中心科學家李耀博士與威廉·列文博士共同創立,是一家以人工智能醫學為核心,致力於精準外科機器人的研發、製造及臨床應用的創新公司。總部位於成都高新區天府軟件園及生物城,研發中心位於美國硅谷。

“公司4月已完成1億元A輪融資,我們需要更多頂尖人才。”威廉說,他在成都工作三年,這已是他的第二故鄉。正是對成都的這份熱愛,威廉•列文博士希望可以招聘更多的優秀人才,也將在2019年把“SIAM 美國工業數學年會”帶到成都,“為這座美麗的城市引來更多關注的目光”

作為成都經濟外向度最高的區域,成都高新區正多方位培育國際化創業土壤,高水平推進新川創新科技園等國際合作園區、國內唯一對歐綜合合作平臺“中國-歐洲中心”建設,還擁有國際社區、國際學校,創新設立“外籍人士創新創業之家”,為外籍人士的生活、工作提供一站式國際化服務。

包容、友好的創新創業環境讓成都高新區成為全球人才青睞的新地標。截至目前,包括邁克爾·畢曉普教授在內的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攜團隊落地與此,還聚集了海歸博士(後)1200餘名、中外院士19名。

扶持百姓創家業 推動創業促就業

人才優先發展為建區之本,生活城市建設為活區之源。成都高新區的蛻變不僅得益於全球英才的創新助力,更離不開當地居民的辛勤勞作。如何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幫助草根創業、困難人員再就業?是創業就業工作中的重點難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成都高新區全面開展創業帶動就業。今年46歲的全大勇曾是一名返鄉農民,2007年回鄉創業到如今,他的成都俊傑速遞有限公司年營業額已經達到1150萬元。2015年,全大勇當選為成都高新區合作街道創業富民協會首任會長。說起今天的成績,全大勇說:“這都離不開政府的扶持,當年的四萬五讓我走上了致富之路。”

2007年,全大勇想開家快遞公司,但“沒錢沒地”的他只能小打小鬧,“就8個人,用自行車和摩托車送件。”公司一度處於停滯狀態。2008年,成都高新區“創業富民計劃”啟動,全大勇通過申請獲得了創業富民小額貸款4.5萬元。“我買了第一輛貨運汽車,街道還免費提供給我70平米場地,生意逐漸好了。”全大勇介紹,高峰時期他們每天的派件量達到40000件、攬件量15000件。公司業務的擴展讓當地失業農民也獲得了再就業機會,截止目前,全大勇共錄用轄區失業農民51人。

從4.5萬起家到1150萬的年營業額,全大勇人到中年借力發力,圓了自己的創業夢,也解決了很多人的就業問題。在成都高新區,像全大勇這樣的創業農民並非個例。

在成都高新區合作街道,很多人都知道順江社區有個鍾德洪“大好人”,專幫“雙困”家庭。鍾德洪原是一名普通建築工人,因意外事故導致下半身肌肉萎縮。2008年,在“創業富民計劃”的政策扶持下,鍾德洪和一些殘疾人朋友,開辦了成都遞夢保潔公司。截至目前,遞夢公司已接納30多名困難人士就業,安排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解決了他們的再就業難題。此外,鍾德洪還幫助其他的殘疾人士創業就業。目前,他們已經幫助其他4名殘疾人開辦了兩個殘疾人創業項目。

“像全大勇、鍾德洪這樣,只要是在成都高新區從事個體經營、服飾、餐飲、物流業、商業服務等創業項目的群眾,有想法肯幹事,都有機會申請創業貸款”成都高新區基層治理和社會事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成都高新區通過《創業富民計劃實施意見》《進一步深化創業富民計劃的實施辦法》等政策,已累計發放個人小額擔保貸款4000餘萬元,幫助1300餘名轄區居民圓了創業夢。

政策託舉多元服務 打造“創業生態圈”

支持青年大學生積極創業、引導國際人才廣泛就業、幫助生活困難群眾再就業。成都高新區通過有針對性的創業鼓勵政策,不斷提升公共創業就業服務能力。“一核多級”的就業創業服務平臺體系已在成都高新區建立。

在大學生創業就業方面,以成都市就業創業示範基地(高新區)為核心,輻射天府軟件園(創業場)、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市創業學院等國家、省、市級創新創業基地;同時還建立了全鏈條創新創業孵化載體。2017年初,《成都高新區進一步深化創新創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明確支持校地協同創新創業。截至目前,已建成包括成都高新區青年(大學生)創業示範園、軟件園創業場在內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載體超2萬平方米,共吸納聚集創新創業團隊和企業1200個,累計帶動大學生就業超過6800人。

面向全球人才,系列人才政策與配套服務不斷加碼。今年4月,人才政策全面升級,“金熊貓”人才計劃50條對外發布,設立創智、創業、創意、創造四大人才項目。除了針對高層次人才最高500萬的創業獎勵外,還有“金熊貓”一卡通服務制度,在落戶、子女入學、醫療保障、政務服務等方面,對高層次人才提供“綠色通道”,享受精準定製和自選菜單式人才服務。

在基層,成都高新區肖家河街道率先在全市打造第一家街道級“肖+眾創空間”,入駐企業近200家;合作街道打造“創業富民計劃2.0”,累計發放個人創業擔保貸款2600萬元;芳草街道“政社合作”更是作為雙創服務社會化樣板,引領示範作用顯著。今年5月《成都高新區關於促進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的實施辦法》出臺,通過設立“創業吸納就業獎勵”等方式,促進就業,基本形成對各類群體全覆蓋的就業政策體系。

“我們在各個層面整合資源,讓多元的服務主體共同發力,創業者多層次、多元化且不斷增長的服務需求得到了滿足,一個覆蓋全方位、全流程服務鏈的創業生態圈,已在成都高新區形成。”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中,成都高新區通過打造“創業生態圈”,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吸納全球英才來成都高新區施展才華,鼓勵各類群體幹事創業,全力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助力區域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