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遷往南京、武漢,網際網路公司開始向二線城市轉移?

小米遷往南京、武漢,互聯網公司開始向二線城市轉移?

文丨西部君

到二三線城市去,還是繼續北漂?

這兩天,兩家關於互聯網公司的新聞,各自提供瞭解答。

第一個案例是錘子科技和成都疑似分手,第二個案例是小米南下,在武漢和南京設立第二總部,鼓勵員工搬遷。

嚴格來說,錘子科技和小米,都不算是正統的互聯網企業,不過它們是硬件公司中互聯網氣質最重的一擋,所以佈局調整衍生出關於互聯網產業地域分佈的不少解讀。

錘子剛開始佈局成都時,收穫了政府基金的6億投資,一度被認為將打破成都沒有獨角獸的局面。此次分公司被曝面臨解散,戰線收縮回北京和深圳,是遲早的選擇。

小米遷往南京、武漢,互聯網公司開始向二線城市轉移?

小米則正好相反。從一線城市前往新一線城市,雷軍的武漢家鄉情懷之外,成本無疑是更重要的考慮。

它與錘子在二線城市遭遇的水土不服,哪一個才是互聯網產業發展趨勢的真相?二三線城市是否即將迎來互聯網發展的春天?

1.互聯網百強,一線城市佔半數以上

可以說,中國的互聯網產業,基本上被一線城市承包了。此前網上有一篇文章叫《鄭州沒有互聯網》,別說鄭州,廣州都得靠邊站,真正拿得上臺面的互聯網公司寥寥無幾,產值總體差距大。

二線城市中唯一例外的是杭州,阿里撐起了一個良好的生態,吸引了很多上下游的互聯網公司和金融機構入駐。

今年7月,互聯網協會和工信部發布了2018年中國互聯網企業百強名單,北京和上海的上榜企業數量,加起來超過一半。

而安徽、廣西、貴州、河南、黑龍江、湖北、湖南、重慶、四川等9箇中西部省份,上榜企業數量一共才13家。

一二線城市之間,東中西部之間,差距有多大,一目瞭然。

如果具體西部重點城市,數量還要更慘。以2018年的百強榜單為例,除了重慶有個豬八戒網上榜外,包括成都和西安在內的其它城市全部掛零。

2.為什麼成都、重慶只能做巨頭的分舵

在整個中西部地區,成都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水平,已經算走在很前沿了,並不比擁有豬八戒網的重慶弱。

今年八月智博會前夕,騰訊宣佈將在重慶打造西南總部。但事實上,早在2007年,它就在成都設立了分公司。以至於很早以前,就有成都“西部硅谷”的說法,現在它還被譽為“手遊第四城”。

小米遷往南京、武漢,互聯網公司開始向二線城市轉移?

當然不管是騰訊的成都分部,還是阿里的重慶新總部,在互聯網巨頭們的版圖中,更多還是處於支線的角色。

即便是錘子,核心決策層和業務也不在成都;小米南下,搬遷規模尚不清晰,但小米的總部大腦,撤離北京的可能性並不高。

為什麼?這與互聯網的產業特性息息相關。

互聯網產業的更新迭代速度相當快,產業週期短,且高度前沿。一個現象級產品的推出,建立在大量炮灰的基礎上。這種無限試錯,要求大量的智力供給。

北京、上海是985高校聚集地,有著全國領先的一流學科數量,同時還聚集著各類智庫或研究院等機構,這些優勢能夠為互聯網公司輸送研發碼農。

深圳互聯網拼不過北京上海,缺少高校和科研機構是重要原因。

小米遷往南京、武漢,互聯網公司開始向二線城市轉移?

所以哪怕身體搬到二線城市,互聯網企業往往也會將大腦留在一線,在二線城市設置區域中心的目的也相當簡單——壓縮成本,無論是工資還是租金。

而且像小米,它還是個硬件公司,南下新建總部,和華為往東莞遷一樣,遵循的都是上述邏輯。

3.中西部的最大瓶頸:缺錢

從2013年首次發佈的互聯網百強榜單到2018年的,互聯網頭部企業,整體上並沒有呈現出向二線城市轉移的趨勢。

除了上面提到的人才,還有一個更重的因素——中西部缺錢!

互聯網是燒錢的產業,先砸錢跑馬圈地,再摸索盈利路徑,這幾乎是通行的商業模式。

上海以金融著稱,融資優勢自不用說。北京是眾多企業總部的國庫所在地,幾乎可以用遍地是錢來形容,而工業生產的限制,制約了這些錢的流向,導致很大部分可以轉移到互聯網。

在中關村3W創業咖啡館,用PPT融資,講一個有夢想的故事換一筆天使輪的場景再正常不過了。但你要去中部的武漢、鄭州,去西部的成都和重慶找錢,難度要大很多。

小米遷往南京、武漢,互聯網公司開始向二線城市轉移?

以2017年的統計公報為例,成都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是34423.3億,重慶是33718.98億,西安是20047.62億。北京是多少呢?144086億,是重慶和成都的四倍,一二線城市的資金總量差距可見一斑。

這種資金充足程度,沒法用人均或者與GDP的佔比來衡量,因為互聯網產業講究規模效應,基本都是擁有最多用戶量的頭部玩家取勝。

資金總體體量小,融資機構數量不足,會直接限制互聯網公司產業佈局的上限。

4.互聯網產業地域版圖定型了嗎

那麼,是不是說互聯網產業的地域版圖就此定型了?

也未必。杭州能誕生阿里,至少說明在產業生態上,二線城市具備競爭的可能。

比如,作者巴九靈提到,與美國有蘋果、亞馬遜等不同的是,“中國各省最大企業,居然沒有一家互聯網公司”。他是從營收層面比較。

這其實為互聯網企業集中在一線城市,集中在東部,提供了一個解釋:中國互聯網產業整體的發展水平,還有比較大的上升空間,現在只是走過了小半程而已,所以頭部企業會呈現出聚集效應。

小米遷往南京、武漢,互聯網公司開始向二線城市轉移?

天府軟件園

而且,在中國互聯網企業百強榜中,還有一個數據值得一提。2017,百強企業的業務總收入同比增長是50.6%,而中西部省份的13家上榜企業,同比增長為73.45%,增速要遠遠高於平均水平。

可以這樣說,論產業潛力,二三線城市要比一線城市大。當然這種潛力能不能得到挖掘,最終還是要回到人和錢兩點。

像重慶和成都,都在發力爭做西部金融中心;貴陽的大數據產業,發展勢頭相當足。整體上看,隨著互聯網產業基礎和氛圍的強化,未來西部的互聯網,依舊有無限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