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进入品牌和用户时代 用户产生用户才是好品牌

这篇文章讲讲品牌、用户、平台的关系,

总之,

好的品牌天生就应该拥有自己的用户,

甚至是信徒。

有用户的品牌,用户会不断创造新的用户,

如果能够实现品牌和用户的不断包裹,

其他就与平台没有什么事儿了。

如果你做不到,你就该被“剥削”。

新手认真看,老手请绕道。

餐饮进入品牌和用户时代 用户产生用户才是好品牌

哈根达斯的小铺模式也受到了用户的关注

品牌即理由

先说品牌。大师们关于品牌的定义,也乱。

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其他竞争者。

——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

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品牌的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无形组合。

——科特勒广告教皇—大卫&奥格威

品牌就是代表某个品类的名字,当消费者有相应需求时,立即想到该这个名字,才算真正建立了品牌。

——定位营销大师—艾里斯&杰克特劳特

……

在我看来,品牌就是当用户有需求的时候,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

这里的意思是,品牌即区隔于选择别人家的理由。

品牌即理由。

餐饮的品牌就是别人为什么选择到你家而不是到隔壁张三家消费的理由。

我们创造品牌的实质目的是创造用户唯一选择你的理由。

关于如何创造理由,我有一套方法论,过去几年,在李子坝梁山鸡、三斤耗儿鱼、加班狗等品牌的建设上,有一定的应用,效果还不错,以后专文详解。

本文要说的是,当品牌成为一种理由之后的价值。

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帮助产品实现品牌溢价。

如果你是卖产品的,那么你只应该赚取产品“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的价值。而有了品牌,就可能实现品牌的溢价。

这就可以回答,为什么同样质量的产品,有品牌的卖得比没有品牌的贵几十倍。

这还可以回答,为什么同一个厂家出品的产品,不同的品牌可以卖出不同的价格。

这种差异价值,是用户对品牌的信任价值和情感价值的体现。

这类价值无法用“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来对标核算。

不然,你说说,情感值多少钱?我只说,有人为了情感,可以去拼命。

这种情感价值上升更高,就是信仰的价值。那么你说信仰又值多少钱?为信仰抛头颅洒热血,我们见得不多,课本上的故事也听得多了。

换句话说,优秀的品牌是信任、是情感寄托。所以,用户买的可能根本不是这个产品本身,而是寄托于产品的某种情感。

请记住下面的公式:优秀的品牌=功能优秀的产品*情感。

用户即用户²

餐饮进入品牌和用户时代 用户产生用户才是好品牌

如何让开店更容易?

品牌作为购买理由之后,谁是购买者?

无数老板是没有搞清楚的。

比如你问开餐馆的张老板:

谁在您店里吃饭?谁经常在您店里吃饭?经常是多久?

谁在给您的店里提意见?如何提的?您有反馈吗?

没有几个张老板能回答上来的。因为无数的老板的思维里,只有产品的概念,顾客的概念,没有品牌的概念,更没有用户的概念。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好产品,总是卖不出好价值,加上劣币驱逐良币的境况之下,很快就被改变或者被替代掉。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餐饮店开业之后,连椅子上的外包装都还没有撕掉,就关门歇业了。

如果你只把你的购买者当成顾客,那么,你们基本只有一次性交互。

如果你把顾客变成用户,那么你和用户就有了深度交互的可能。

这种交互可以解决的问题是:

1、从买卖关系,变成了平等沟通的关系。变成了共同把品牌做得更好的“统一体”,因为用户希望买到称心如意的品牌(产品*情感),而您又希望卖出用户称心如意的品牌。

2、从单纯的让产品或者说品牌自己说话,到了让用户帮助你说话。好的品牌永远不是自己说自己多么牛,而是有多么牛的人在说你有多么牛。

用户是最好的推销员。

换一种理解是,当你拥有的是顾客的时候,顾客想的是,你在掏空他的钱包。当你拥有的是用户的时候,用户想的是,我和老板一起创造出寄托了我的情感的产品。

用户参与了创造,用户愿意让自己的创造“发扬光大”。

这里,用户的信任,也被“榨取”。

如果说,你售卖产品给顾客,你赚取了产品的价值。那么你售卖品牌给用户,你除了赚取产品的价值、品牌的溢价,还赚取了用户自身价值的背书。

公式如下:

售卖产品给顾客=产品从原材料到加工的劳动成本之和。

售卖品牌给用户=产品从原材料到加工的劳动成本之和+品牌的溢价(从情感到信任)+用户个人信用的背书(用户推荐的价值)

如果你还生活在顾客时代,你获得的价值是,E=mc

如果你进入了用户时代,你获得的价值是,E=mc²

(M=价值 m=品牌 c=用户)

用户时代,是品牌会生产用户,用户会几何式增长的时代。以后专文讲讲,如何让用户呈几何式增长。

平台即裁判

餐饮进入品牌和用户时代 用户产生用户才是好品牌

自己不做品牌,平台就帮你做了!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的消息既出。这对餐饮品牌而言,是喜是忧?

显然,忧者更多。因为平台开始垄断之后,平台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考制定规则。

其实平台天生就是规则的制定者,只是过去,因为有多个平台,大家制定规则的时候,得平衡一下。

站在品牌的角度如何看待平台。

1、平台是流量分发器。它可以让强者更强,也可以让弱者更强,当然也可以让强者更弱。从公平角度,取决于规则。从私利角度而言,取决于平台(甚至是平台里的某些人)在什么阶段有什么样的需求。

2、平台是毒品。让品牌有强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不仅来自于其实际的销售收入,更来自于精神的依赖。

这种实际收入主要是早期(或者说红利期),后期逐步地会发现,不赚钱了(因为红利期过了,平台的补贴没有了,竞争越来越大了)。

而精神的依赖在于,我不做,别人也会做。不怪平台,都怪我自己没有干好。

面对平台,作为品牌方,从来没有人认知到自己作为品牌本身的价值。

请问:用户是为平台买单,还是为品牌买单?

平台扮演的是担保、信用的价值。

那么,信用问题,不是品牌之所以称之为品牌本身就应该包含的吗?

平台之所以成为平台,是因为,它们通过补贴等方式,把品牌“绑架”到平台,然后聚集流量,分发流量。

平台即裁判。平台即组织者。平台即菜市场,坐地收佣。

如果你没有品牌的意识,或者没有在品牌上做投入,你就应该承受平台的不公,因为它给你流量,它应该赚取它的价值。

如果你没有用户的意识,或者没有用户,你就应该承受平台的不公,因为它在给你它整合的用户,它应该赚取它的价值。

……

每个优秀的产品,都应该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品牌,

每个优秀的品牌,都应该拥有自己的用户。

每个优秀的用户,都拥有自己信任和信仰的产品和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