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千萬的火鍋底料配方大揭祕!很少見到的絕密配方!

價值千萬的底料配方蝦吃蝦涮(桂馥蘭馨鍋)

香料

香茅草、陽春砂、白蔻、靈草各250克,香葉、八角、小茴香、陳皮、草果各150克,香果、千里香、藿香、排草、披薩草、迷迭香各100克。將以上香料入粉碎機打成中粗碎。

配料陽春砂 色拉油2500克,菜籽油1500克,豬油1000克,郫縣紅油豆瓣醬2500克,韓式辣椒粉1500克(中粗),永川豆豉250克,窩窩牌醪糟1瓶(500毫升),二鍋頭白酒1瓶(500毫升),花雕酒1瓶(500毫升),啤酒3瓶(600毫升/瓶),花椒、麻椒各250克,蒜米、生薑、蔥綠各200克。

炒制流程

1、稱取香料碎3斤置於密漏上,用手勺舀起清水不斷沖刷,一開始流下的水夾雜泥沙粉末,似泥漿一般,待漏下的水變得清澈時,說明香料已經沖洗乾淨,無需晾乾,即可等待使用。2、花椒、麻椒洗掉泥沙,納入盆中,加啤酒2瓶浸泡至透備用。3、鍋下色拉油、豬油、菜籽油燒熱,放入蔥綠、薑片、蒜米,中火炸幹後撈出,在油內放入豆瓣醬、辣椒粉、豆豉和醪糟,此時油色渾濁,小火翻熬20分鐘後,油色變得紅亮清澈,這說明豆瓣、辣椒等已經熬透,此時下入香料粉以及泡透的花椒、麻椒,保持小火炒15分鐘,倒入剩餘的一瓶啤酒以及花雕酒、白酒,熬10分鐘後停火即成蝦火鍋底料。

走菜流程

1、南美白蝦(規格為40-50)500克開背去沙線,入六成熱油炸至外殼金紅酥脆;薯條200克入七成熱油炸熟。2、甜玉米1根煮熟後切成6段,黃瓜一根切成滾刀塊,然後與玉米、薯條一起盛入火鍋盆墊底。3、鍋下炸蝦的油50克燒熱,放入蝦火鍋底料100克、蔥白末、薑末各5克翻炒出香,烹入料酒50克,加清水600克燒開,調入雞汁、白糖各15克、雞精、味精各10克、鹽5克,放入炸好的蝦,大火翻炒均勻,盛入火鍋盆,撒少許熟白芝麻即可走菜。4、上桌後無需加熱,先吃蝦,然後加高湯1千克燒開即可涮食各色菜品,例如羊肉、海鮮、蔬菜、豆製品等。

製作流程

1、炒好的蝦火鍋底料(桂馥蘭馨型)。

2、南美白蝦開背,油炸至金紅色。

3、加蝦火鍋底料以及鹽、白糖等快速翻炒。

4、客人吃完大蝦可添湯涮食其他菜品。

配香料的成就感正在於此!

楊師傅:香料為何打成中粗碎?為什麼以這種方法來清洗?

劉師傅:第一,香料若打得太碎,則涮菜時容易粘到食材上,而中粗碎在炒料和涮菜過程中既能出香味,又可以輕鬆抖落,也便於用密漏打撈出來。第二,打碎的香料需洗掉泥沙與粉塵,否則炒好的料口感牙磣,容易發苦。若將香料粉納入盆中漂洗,則難以快速濾掉沙塵,效率太低,這種隔著密漏沖刷的辦法則快捷很多。

謝師傅:炒料過程中為何不加冰糖?

劉師傅:與川鍋炒料相比,我所加的油料佔比較小,因此若再添加冰糖,底料會變得粘稠,很難炒勻。於是,我將調糖的步驟轉移到炒蝦時,這樣更容易掌握口味。

楊師傅:花椒、麻椒為何需用啤酒泡發?

劉師傅:乾花椒、麻椒直接炒料容易糊,用啤酒泡發則能解決這個問題,而且還提升了香氣。

陳師傅:香茅草特別輕,配香料時,250克的分量會不會過大?

劉師傅:蝦與香茅草是絕配,因此一開始炒料時,我投入了1斤香茅草,口味的確鮮明,但卻香過頭了,回口有一股類似肥皂的氣息,後來我們減少分量至250克,香味正好。

楊師傅:燉涮鍋的難點在於主菜與涮菜底味是否一致,此款火鍋一開始吃蝦底味適中,後來添湯涮菜仍然適口,這是怎麼做到的?

劉師傅:此菜炒制時所調底味其實偏重,這樣才能確保加湯涮菜後味道正常,但大蝦由於被炸脆了外皮,已經定味,所以短時間的翻炒不會變得口味過重。

謝師傅:為何使用蔥綠而非蔥白?

劉師傅:蔥的綠葉香味更濃。

陳師傅:我是一名川式火鍋炒料師和經營者,在我看來,這款底料中的香料分量過大,炒好的料口味不會發苦嗎?

劉師傅:是的,在川鍋炒料師看來,這個香料的分量太瘋狂了,但是大家忽略了一點,川式火鍋調鍋底時既加底料,又加老油,而且兩者用量都不小,底料需半斤,老油一般需要3-4斤,而一份蝦火鍋只需要100克底料,無需老油,因此炒料時所用的香料分量必須要大一些,否則加湯後整個鍋底變得十分寡淡,索然無味。另外,3斤香料經過沖刷會流失一部分,若晾乾再過稱,最多剩餘2.5斤。

至於口味發苦的情況,我的確曾遇到過,但不是因為香料分量過大,而是由於香料沒有用清水沖洗,直接下鍋後被熱油炸糊,或者花椒沒有經過啤酒泡發而直接投入鍋中。

曾經有位朋友想推蝦火鍋,我給他這個配方後他一開始不敢下鍋,反覆來電話確認後才投料炒制,做出的樣品口味非常好。因此,請感興趣的同行打消疑慮,大膽試製。

陳師傅:靈草、霍香、排草氣味差不多,一起使用會不會互相壓制?

劉師傅:它們都屬於輕型香料,但仔細聞上去,香型各不相同。摻在一起打碎後所散發的香味,跟其中任何一款香料都不一樣,這說明它們沒有互相壓制,而是融合出一股新的香氣。配香料的成就感不就在於此嗎?

飄香毛肚版底料

調料:

菜籽油2.5千克,牛油1.5千克,郫縣豆瓣1.5千克,幹辣椒250克,生薑100克,大蒜子200克,大蔥300克,冰糖150克,醪糟500克。

香料:

八角100克,山奈50克,桂皮50克,小茴香50克,草果25克,紫草25克,香葉10克,香草10克,丁香5克。

初加工:

菜籽油煉熟,牛油切成小塊,郫縣豆瓣剁細,幹辣椒入沸水鍋中煮約2分鐘後,撈出剁成蓉,即成餈粑辣椒。生薑拍破,大蔥挽結,冰糖敲碎,八角、山奈、桂皮掰成小塊,草果拍破。

炒底料:

1、炒鍋置中火上,倒入菜籽油燒熱,放入牛油熬化,入生薑、蒜瓣、蔥結爆香,接著下入郫縣豆瓣和餈粑辣椒,轉用微火慢慢炒約1-1.5小時,至豆瓣炒幹、辣椒微微發白時,揀出鍋中蔥結不用,隨即下入用酒泡過的香料小火炒約15-20分鐘,至鍋中香料色澤變深時,下入冰糖、醪糟汁,用小火慢慢熬至醪糟汁中的水分完全蒸發,這時將鍋端離火口,加蓋焐至鍋中原料冷卻,即成火鍋底料。

調湯底:

鍋入菜籽油,入幹辣椒150克,花椒25克炒香備用。另起鍋放入炒好的火鍋底料100克,倒入鮮湯2500克,調入雞精、味精,撒上炒香的幹辣椒和花椒,倒入火鍋專用鍋中即可。

技術關鍵:

1、郫縣豆瓣和餈粑辣椒要慢慢炒幹水汽。

2、加入冰糖可以起到“亮”湯汁的作用,而加入醪糟汁,則能促使豆瓣和辣椒中的辣味、香料中的香味充分溶入油中,並能除去某些香料中苦澀味。

3、火鍋底料炒好後,上面有一層浮油,可將其打出一部分作為老油,以備下次炒制時作“母油”使用。

無渣底料

原料:

幹辣椒5千克,郫縣豆瓣1千克,永川豆豉750克,花椒1.5千克,黃酒2千克,冰糖750克,老薑2.5千克,蒜瓣1.5千克,菜油12千克。

香料面:

三奈10克,八角15克,草果10克,小茴香15克,丁香8克,砂仁10克,白蔻10克,桂皮14克,甘草10克,黃梔子10克,排草10克,老蔻(姜科豆蔻類植物,其果、種子、花皆有特殊香氣。多產於西昌川興鎮一帶,市場價 8-10元/公斤)10克。

製法:

1、選幹辣椒去蒂,去籽,入沸水鍋中飛一水,撈出,瀝去餘水,再放入鍋中加清水,水以淹沒過辣椒2釐米為宜,大火煮至辣椒吃水時,撈出,投入絞肉機中,用粗孔刀板絞成餈粑辣椒蓉,另將豆豉、豆瓣、老薑分別絞成細蓉。

2、花椒烘香,用絞拌機打成碎米粒;大蒜拍破;冰糖搗碎;豆豉蓉用黃酒稀釋後待用(用黃酒稀釋的目的是炒時不容易發苦)。

3、鍋內下菜油燒至八成熱,熄火,讓油溫下降到三成熱時,取3/4的油放入另外一隻鍋中,下4/5的餈粑辣椒蓉、全部香料面大火翻炒20分鐘,然後下豆瓣蓉小火炒20分鐘,當炒至鍋內基本無水分、油麵起泡、辣香味濃時,投入豆豉蓉、老薑、大蒜、冰糖再炒幾分鐘,下花椒合炒,起鍋即成底料。

4、將餘下的油和餈粑辣椒蓉入鍋,低油溫小火不斷推炒至油色紅亮時起鍋裝入盆內,隔夜即成無渣紅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