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房價第三次大降價周期到來,城市區域首現分化格局「原創」

年初飯總已確認二線要回調(詳見風起於青萍之末),這一輪調控加碼的誘因主要是二三四線漲幅過大,尤其是二線很不給面子。

本輪降價的兩個直接誘因:

1、7月底zzj會議強調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影響較大,尤其是對投資類房產壓制較大。

2、經濟形勢不好。昨天降準後今天股市暴跌,違反常規思維,除了外圍市場國慶期間暴跌外,潛臺詞是資本市場對大陸經濟解讀目前沒有找到突破點。

國慶期間同比去年同期只有一線城市房產交易量正增長,二三線城市均有較大幅度下跌。綜合8、9兩個月交易數據基本可以確定,全國房價第三次大降價週期到來,前兩次分別是2008年,2013年,普跌狀態而且跌的都比較深,分別被四萬億和去庫存在一年多後扭轉,扭轉前後都花了兩年左右。而這一輪調控房價的目的是去金融槓桿,因跌週期會更長,國家會先考慮用其他方式來對沖房價下跌帶來的經濟負面作用。

有人說,近期各地都在急跌,尤其是新盤。確實如此,尤其是二線新盤,降價幅度較大,但仔細看過這些樓盤,幾乎都在遠離市區並且沒有什麼產業規劃的地方,所以並不具備代表性。在之前已經跌了一年的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價格分化,核心片區或者潛力產業片區的房源,尤其是

小區好,戶型好,物業好的三好房源,價格與調控前差別不大,在二線城市也會被一定程度的複製,這是以前五輪宏觀調控中沒有出現過的格局,其背後依然是貨幣量和消費思想解放相關。

在上一篇(鏈接)飯總已經說過,一二三四線城市一個都跑不掉,但一線城市已經跌到位了,未來的第三輪陰跌期間,一線核心與潛力產業佈局區域、一線周邊產業與人群疏解到的區域,依然是好資產,無論剛需、改善還是投資都可以擇機買入。對於非一線周邊的三四線城市應保持觀察暫緩進場,二線城市要看具體的區域情況。當然對於著急用的剛需和改善人群,可以狠狠殺價進場,沒有過分等待的必要。飯總還是要反覆講一下大的格局。

1、堅決遏制房價上漲是充分考慮到資金進場不去房地產,好容易降下來的槓桿不能輕易再被加上去,核心目的並不是控制房價。本輪調控與以往不同在於調控房價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前五輪調控房價是目的

2、外圍經濟學家拿出的數據曲線得出房貸導致消費不足,都可以滾出經濟圈。

有恆產者有恆心,買了房的人更敢消費,也更努力工作去賺更多收入,這是鐵一般的事實。如果房價開始下跌,原來夠不上的認為有希望的群體,馬上就會省吃儉用希望自己能夠上,房子是老百姓最大也最重要的消費啊。消費不力主要不是老百姓沒錢,而是消費品本身有什麼創新,消費服務質量如何提高,今年國慶7億人次創新高,17年是6億,16年是5億,每年增長1億人次,大家不敢消費?另外保障體系做到位,這是老生常談的問題,飯總經常諮詢在北京打工的一線員工,許多人對保障都很淡漠,根本保不起大病,或者足夠支撐額外的教育支出。

3、 從投資角度老百姓的錢依然沒有去處,房產、股市、P2P、銀行、實業,如果能保障老百姓實業能賺到錢,那整個盤子就活了。可是最需要支持貸款和減稅政策的中小微企業能否落到實處,有待觀察。(鏈接)

4、地價開始普遍下跌,先從北京2018年流拍率史上最高,很快二三四線會面臨同樣的格局,那麼財政怎麼辦?能扛多久?這個問題非常現實,既要又要是違背基本邏輯的。

2008年和2013年兩輪下跌是普遍性下跌且幅度較深,2017年這一輪下跌城市和區域呈現分化,城市格局和前兩輪沒有區別,依然是一線最抗跌,二三四線回調幅度會大,但區域的分化是首次出現,主要原因是一二線城市逐步進入二手房主導的市場,成熟區域新盤不多,新盤價格調整已經無法影響到片區房價。

以北京為例,這一輪限競房集中入市,基本都在五環外,對五環內優質片區房價影響非常小,從總價範圍看,這些集中入市的新盤用戶群體和市區重疊率也不高。所以結果也是限競房集中的片區二手房價格受到一定的衝擊,市區好地段房價保持自身分化格局,該漲的繼續漲,該跌的繼續跌,甚至讓人感覺不像是在同一個城市。

而一二線城市商品房在這一輪集中入市後,下一輪的供應,兩三年後將換成長效機制,即共有產權為主,商品房總供應量也會減少相當比例,所以這一輪商品房是最後的進場時機,一如2014年北京推出的自住型商品房。

一線城市今年上半年已經有了價格回暖趨勢,但7月底表態後,又開始承受新一輪壓力消化期,飯總預估橫盤至少一年時間,但今年北京整體同比去年底均價上漲5-10%的年初預判不變。二三四線,整體將進入一個漫長的陰跌期。

對於開發商來說,日子肯定是不好過的,土地兼併、企業併購、裁員會大量發生,大企業同樣要控制好資金鍊,多開發以剛需和改善為主的房源,少開發投資類房源。

對於購房者來說,一線二線剛需和剛改,依然無需太多等待,主要原因有2:

1、 資金能夠上的房子都是好房子,等待的時機並不能帶來太多的好房子價格深度跌幅,北上廣深本輪下跌已經驗證了這一點。

2、 你永遠抄不到底,一直等待抄底的人,註定就是上不了車的人。

投資類購房者要謹慎,只有產業發達、資金和人群規劃確定流入,並且地方政府有相當執行力的才可以進入。如果在成熟片區,依然把租金回報率往後放,而考慮總價不太高的三好房源下手,從中長期格局看,核心成熟片區的房價,依然會穩定上漲,並且上漲幅度會遠超租金回報率。這裡飯總必須要強調另一個基本常識,從歷史上看一線城市目前租金回報率高的往往不是好資產,因為房價漲的慢而租金水平比較一致,所以才顯得租金回報率高。

對於業主來說,著急賣房子,就得要降價,而且一步降到位,這一點得學開發商,動作又快又狠。

總體大格局依然沒發生本質變化,調控加碼增加了範圍,加碼了力度,為經濟改革和房地產長效機制爭取時間。但是經濟改革的速度到底有多快,這是不可預知的,並不排除在過程中發生無以為繼,不得不有限度放鬆房地產政策的情況。這一輪住建部的表態是“穩地價、穩房價”,但顯然,不太容易穩的住,一線城市的調控經驗是無法在二三四線複製的,畢竟大家的產業與人口天差地遠,不是什麼人都能拉出來裸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