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需要什麼樣的邏輯思維?

創業需要什麼樣的邏輯思維?

在創業的過程中,是否存在一個通有的創業邏輯,讓很多人都為之質疑。在流行庸俗的“成功學”的年代,人們試圖運用那些所謂的成功“寶典”;而真正吃盡苦頭卻又不屑“為人師”的創業者們,大多對此都抱有深刻的懷疑。

一套固定的成功創業指導,肯定是沒有的。但是在創業背後的思維邏輯,還是有一些共通之處。這些行為通過不同時期的組合排序,總是在或明或顯的發揮作用。可以稱為創業邏輯,是一種理解創業思維和行為選擇的方式。

專注商業模式

創業需要什麼樣的邏輯思維?

在創業過程中,專注是必須具備的素質,尤其是對於剛起步的企業來說,不宜同時開展過多業務,應該時刻專注自己的主戰場,集中優勢兵力拿下事關戰局的重大項目,才是成功的關鍵。

在創業初期,其實什麼都缺,缺人員、缺資金、缺設備甚至缺經驗,那麼為了滿足創業需求,就不能每塊做一點,而是應該集中所有力量來進行突破,從而打開局面。在發展中會經歷六個階段——“發現”、“驗證”、“提效”、“擴展”、“維持”和“保護”。

在發展前期需要證實創業的商業方案和產品可行性的時間,確保公司所要解決的客戶需求點,能使公司實現盈利和擴大規模。在驗證階段,需要提出一組產品-市場適配關係,創造出一種迎合目前市場需求的產品,市場需要大到能讓你的初創公司在未來得以發展。

在提效階段,需要優化商業模式,最終實現獲取利潤,發展出一套可重複和可擴展的商業模式。這是創業階段對商業模式的邏輯思考,需要進行深入挖掘。

發掘真實需求

創業需要什麼樣的邏輯思維?

在創業過程中,一定要尋找到用戶的真實需求,繼而挖掘真實用戶。很多創業者從偽需求開始,最終只會走入一條死路。真正的客戶需求點是指很多人不僅已經意識到其存在,同時願意花重金尋求解決方案的問題。

只有能有效解決一個或多個客戶當下的需求點,否則購買行為不會突然出現。為了驗證需求點,需要針對用戶進行調查,並評估調查結果,進行更多測試,盡一切可用線下和線上資源來鎖定潛在用戶,收集這些焦點小組的反饋,以確定需求是否存在。

產品和服務所傳遞的價值包括了功能需求、情感需求、生活改善類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不同的產品與服務所滿足的用戶需求不一樣,所創造的顧客價值也就不同。一個好的商業模式一定是創造了某種顧客價值,而顧客價值又來自於滿足了真實的用戶需求。

建立清晰願景

創業需要什麼樣的邏輯思維?

願景常常被等同於目標,但是不僅僅只是目標,而是創業中的行事準則和未來方向。像亞馬遜的願景是要讓人們用上更好更便宜的產品。阿里巴巴的願景始終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他們坐到再大規模,但窮其一生都是在專注這一個問題。

這與專注商業模式不同,願景是更加基礎的理念。對於創業者而言,需要找到自己的終極問題,然後圍繞這個終極問題,做必須要做的事。這樣才能理順你的創業路徑,而且在執行時也會少走彎路。因此在創業的過程中,要堅持做對願景目標會加分的事,其餘的不做,保證創業過程中的價值最大化。

創業不易,且行且珍惜

創業需要什麼樣的邏輯思維?

創業實在不易,會遇到很多想到和想不到的問題,需要堅持,也需要用心。

周鴻禕曾說過:“中國的企業好像所有的成功都是偶然,所有的失敗都是必然。在這樣一個環境裡,你創業不要夢想一夜暴富。我經常用來給自己打氣的一句話:聯想做到現在用了17年,用友用了12年。作為一個創業者,既然選擇了自己的方向和道路,就要堅持到底。”

創業道路再艱難,那也是你選的,與其跪著走完,不如我們站著笑迎終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