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朗起義

起義背景

民國初年,河南省農村災荒嚴重﹐加上河南都督張鎮芳橫徵暴斂﹐民不聊生﹐饑民﹑乞丐成群。白朗與宋老年、李鴻賓等綠林頭目聯合﹐被推為首領。他們以舞陽縣母豬峽為根據地﹐提出"打富濟貧"的口號﹐聚眾抗官﹐隊伍很快發展至五六百人﹐活動於豫西廣大農村。

起義經過

早在武昌起義爆發之際,白朗就在家鄉組織二三十人響應起事,至1912年冬,以白朗為首的農民軍發展成為六七百人的軍隊,在河南西部地區來回馳騁,名聲大振。民國初年,河南災荒嚴重,經濟凋敝,再加上河南都督張鎮芳作威作福,巧取豪奪,河南大地哀鴻遍野,民眾水深火熱,災民成群。深處苦難的災民無處為生,只能投身綠林。滿腔壯志的白朗充分利用災民對清政府失望、怨恨的反抗情緒,積極聯合其他綠林頭目,以舞陽縣母豬峽為根據地,打著劫富濟貧的口號,聚眾抗官,從而吹響了白朗起義的號角。

在1913年二次革命前夕,初具規模的白朗起義軍接受了革命黨人聯合反袁的要求,積極在河南地區發動武裝起義,策應南方革命軍的討袁戰爭,他們勢如破竹,先後攻克唐河、禹縣等地,起義軍隊伍聲勢漸漸浩大,大批災民、遊勇、綠林紛紛加入。1913年9月,起義軍攻入湖北,隨後又再次進入河南,在均縣、魯山、寶豐等地,與鄂、豫、陝三省聯軍激戰。10月,陝西陸軍團長王生岐主動起義,率部參加起義軍。到這年冬天,起義軍發展到了近萬人,白朗自稱中華民國扶漢討袁司令大都督。

1913年夏﹐白朗乘北洋軍調離豫西南之機﹐率眾攻破唐縣﹑禹城﹐聲勢壯大。二次革命爆發後﹐白朗於9月南下﹐奪取湖北棗陽﹐佔據縣城十一天。11月又攻佔寶豐縣城。191 4年1月﹐白朗率領兩千人﹐消滅了進入豫西的官軍﹐越過京漢鐵路﹐接連攻破光山﹑潢川﹑商城及安徽省六安﹑霍山等縣城。袁世凱將張鎮芳撤職﹐派陸軍總長段祺瑞兼任河南都督﹐調集兩萬多人進行圍剿。白朗在霍山突破北洋軍的包圍﹐於3月7日一舉攻克湖北老河口﹐殲敵兩千餘人。1913年7月,"二次革命"前夕,起義軍接受革命黨人聯合反袁的要求,先後攻克唐河、禹縣等地,聲威大振。9月,起義軍發展到二千餘人,攻入湖北。隨後復入河南,在均縣、魯山、寶豐等地,與鄂、豫、陝三省聯軍激戰。

10月,陝西陸軍團長王生歧率部參加起義軍。入冬,起義軍發展到近萬人,白朗自稱中華民國扶漢討袁司令大都督。袁世凱急忙調集三萬人馬進行"圍剿"。起義軍避實擊虛,突圍東進。至1914年1月,連克河南光山、商城等地,進入安徽。

起義軍如同狂風暴雨,橫掃中原大地,使北洋政府軍疲於奔命。1914年2月13日,袁世凱令陸軍總長段祺瑞兼代河南都督,指揮包括鄂豫皖地方部隊在內的北洋政府軍共數萬人"圍剿"。此時,英、俄等國駐京使館武官趕赴河南,以"觀戰"為名為段祺瑞出謀獻策。

起義軍聲東擊西,突圍後又西進鄂北。1914年3月8日攻佔重鎮老河口;14日攻克河南荊紫關。此時,起義軍已經發展到二萬餘人。白朗張貼布告,反對專制,力主共和。段祺瑞部署各部隊分八路"圍剿"。

白朗起義軍決定西征陝、甘,伺機入川。17日由荊紫關等地分路西進,連克富水、商南,進入陝西。袁世凱令北洋政府軍第7師師長陸建章為西路"剿匪"督辦,率數萬人對起義軍前堵後追。

4月下旬,起義軍在陝、甘交界的固關擊潰北洋政府軍,進入甘肅。隨後,破伏羌(今甘肅甘谷)、天水等地,擊斃總兵馬國仁。後入川受阻,退入甘肅岷縣、臨潭少數民族地區。因在當地械彈、給養補充困難,加上北洋政府軍追堵夾擊,處境危險,遂決定回師河南。5月下旬,起義軍萬餘人從臨潭出發,先後突破北洋政府軍重兵設防的岷縣、寶雞、荊紫關三道防線,於6月底返回豫西時僅剩數千人。隊伍由大小將領帶領分散活動,不久被北洋政府軍隊各個擊破。

在此﹐白朗召開了軍事會議,決定西走陝﹑甘,奪取四川為根據地。白朗軍長驅入陝,攻佔商南等地,一度逼近西安。又沿渭水西進,由隴縣進入甘肅省境。陝西一帶哥老會紛紛歸附,隊伍得到補充。乘勢攻佔天水,麾軍進入甘南地區。欲由此入四川,被川軍阻擊。白朗軍長期流動作戰,給養不足,主力隊伍疲憊不堪,軍紀鬆弛,大小頭目思鄉心切。於是決定沿原來路線折回河南家鄉。官軍追擊堵截,白朗軍一路苦戰,傷亡慘重,及回到河南魯山﹑寶豐一帶,已潰不成軍。1914年8月初,白朗率領數百人在魯山石莊與官軍搏戰,負傷身亡,部隊潰散,起義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