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國有明,海外孤忠:流落朝鮮的明宮烈女

朝鮮學者李德懋所撰的《青莊館全書》裡記載了一位流落到朝鮮的明宮烈女屈氏。

屈氏宮女原籍是江南的蘇州。晚明時節吏治崩壞,蘇州地方上有個很有權勢的官員強行擄掠民間漂亮的女孩子,年僅七歲的屈氏也在其中。屈氏的母親非常悲憤,情急之下甚至想殺了女兒,幸虧被人搶救下來。此人掠奪女童可能是為了進獻給京城權貴,因為崇禎年間,外戚經常負責採買宮女事宜。就這樣,小小年紀的屈氏被迫背井離鄉、永絕親人,離開溫軟水秀的江南,來到了陌生的京城,被送進了宮廷。

在普通人的想象中,宮女的生活宛如一口枯井,漫漫人生愁苦寂寥而沒有生氣,屈氏母的激憤或緣由此。歷代文人創作的宮怨詩裡,壓抑和哀怨始終是其底色。比如明朝宗室子弟朱讓栩曾在其《擬古宮詞一百首》中這麼感嘆:“青春一去豈重來,轉轂韶光日夜催。三百六旬空悵望,朱門經歲不曾開。”

故國有明,海外孤忠:流落朝鮮的明宮烈女

​不過明朝畢竟文教昌盛,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字。通過檢索明朝宮人的相關記載,我們可以驚訝地發現,如果沒有“一葉障目,不見森林”,不要只從士大夫階層的宮怨主題“想男人”這個視角去看待宮人群體,或許明宮宮人的生命和經歷自有其精彩鮮活,尤其是崇禎年間的宮人,對比宮外辛苦轉圜在家務和家庭關係中的同伴們,她們的生活完全稱得上美好,甚至是一段令人懷念的時光。

崇禎年間的宮女提到,當時宮人生活”食不隔宿”、“衣不見水”、“金珠盈囊”,“服飾不計其數”,宮中主位懿安皇后、崇禎周皇后、田貴妃等都是心靈手巧富有情趣之人,可以說這段明宮歲月是頗為高雅而愉悅的。屈氏入宮後被分配到周皇后宮中,周皇后也是蘇州人,她性格溫柔、御下寬和,有時興致來了還親自教導小宦官讀書識字,可見是個很好相處的主位。屈氏雖然小小年紀被迫遠離父母家人,但宮廷的優渥生活和宮女應該承擔的職務責任使她很快淡忘了悲痛,逐漸適應了宮女的身份,並且忠心耿耿地效忠於自己的君主。

故國有明,海外孤忠:流落朝鮮的明宮烈女

然而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經病入膏肓,無論崇禎皇帝怎樣殫精竭慮地試圖挽回敗像,局勢仍然一天天不可避免地惡化下去。皇帝的憂慮情緒勢必主導著整個宮廷的情緒,九重深宮裡也感受到了日漸一日迫近的絕望。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席捲了大明王朝的李自成起義軍終於兵臨北京城下。死日來臨,崇禎皇帝送走年幼的皇太子和諸王,又下旨讓周皇后、懿安皇后和諸妃自殺殉節,還親手斬殺了自己的愛女昭仁公主和長平公主,至於宮女們崇禎皇帝則放她們趕緊逃命。當時宮內亂作一團,四散奔竄的宮人內侍不少,而屈氏仍然緊緊追隨著滿面悲苦的主人周皇后。周皇后領命自盡前,讓包括屈氏在內的宮人們趕緊逃命,自己則上吊自殺。就這樣,屈氏藏匿到了民間,並且有幸躲過了李自成軍隊的洗劫。而她的君主崇禎帝則於窮途末路之後,在內侍王承恩的陪伴下自盡殉國。

李自成和他的部下們見識到了北京城的壯麗繁華後,忘記初心迅速腐化。這時吳三桂打開山海關把關外的滿清軍隊引入關內,徹底改寫中國歷史。當時滿清領袖多爾袞是一位精明強勢頗有戰略眼光的領導人,他帶領軍威盛烈的清軍破了李自成後,迅速定鼎北京。面對著關內富貴之鄉,這支如狼似虎還沒洗脫野蠻之氣的軍隊又洗劫了一遍北京及其周邊地區,這一次屈氏不幸被俘虜。

故國有明,海外孤忠:流落朝鮮的明宮烈女

滿清攝政王多爾袞

可能因為屈氏出身宮廷,氣質非比尋常,要比尋常美人高貴典雅很多,一般清兵不敢隨便染指,她被當做尤物獻給了清軍頭目多爾袞。屈氏作為朱明宮人,有忠君愛國之心,大明覆亡、昔日君父和主人崇禎皇帝、周皇后之死已讓她肝腸寸斷,隱匿民間親身經歷了滿清的種種暴行,更加深了她對這些野蠻強盜的仇恨,所以她當時已經懷著殉國的必死之心了。屈氏被送進去時,當時多爾袞是坐在面紗後面(明朝一般婦女才使用面紗),屈氏見此冷笑罵道:“男人也用面紗?難怪你們是四處流竄的強盜!”大約那天多爾袞心情不錯,看到端莊美麗嬌嬌弱弱的屈氏竟然有如此膽量,也不忍心殺了她,這位殺人屠城都不眨眼的劊子手一時起念留下了她的性命。但屈氏畢竟心懷故國,也不能放在身邊,恰好朝鮮昭顯世子在此為人質,多爾袞和他關係也不錯,於是把屈氏送給了他,屈氏因緣際會成為了昭顯世子的侍女。第二年世子回國後,屈氏也就跟隨其到了朝鮮。

朝鮮是朱明曾經的屬國,長期以來和替大明王朝拱衛東北的建州女真領地接壤,兩邊屢有摩擦,畏於大明強盛遼東才勉強保持大致穩定。女真一直是朝鮮的敵人,且文明程度遠遠落後朝鮮,朝鮮對其向來鄙夷。然而隨著明軍在薩爾滸之戰的失利,大明王朝對東北地區的控制力變得孱弱,而女真族建立的後金政權則崛起強大起來,朝鮮在後金的軍威之下被迫兩次簽訂城下之盟。

故國有明,海外孤忠:流落朝鮮的明宮烈女

朝鮮王宮

再加上朝鮮畢竟具備高度發達的儒家文明,思想上深受儒家意識形態影響,兩百多年來大明和朝鮮的宗主國和藩屬國關係始終融洽,尤其是明神宗萬曆年間,統一了日本的豐臣秀吉大舉出兵侵略朝鮮,承平數百年的朝鮮武備鬆弛不堪一擊,月餘就即將亡國。這時朝鮮宣祖李昖緊急請求大明出兵援助,明神宗核實後派遣大將李如松擊潰日本,為朝鮮復國,朝鮮感激涕零,認為神宗對朝鮮有“再造之恩”。因此,不論是在意識形態上還是國家感情上,朝鮮對大明王朝始終懷著感激之心,所謂“義則君臣,恩猶父子”。清朝崛起後,朝鮮對其非常仇恨,一直寄希望於明朝能夠復國重興。

​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清朝扶持的在朝代言人昭顯世子回國不久後就病死,有傳其被父親朝鮮仁祖毒殺。而來自明朝宮廷的屈氏則得到了朝鮮君主的尊重和禮敬。屈氏入宮後,被分配給了朝鮮仁祖中宮莊烈王后為侍女,朝鮮孝宗還曾向她請教明宮的禮制,甚至要求大儒宋時烈定為恆制世代遵守。屈氏心懷故國的感情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她常常望著故國北京的方向痛哭流涕,只要提到清朝這些強盜,就像瘋了一樣破口大罵。杜鵑啼血,莫過於此。

由於朝鮮對清朝的民族仇恨和對大明的深厚感情,仁祖過世後,朝鮮孝宗甚至以光復大明天下為己任,試圖籌謀北上討伐滿清,哪怕亡國也在所不惜。但是朝鮮終歸勢單力薄、財力不濟,隨著1659年孝宗去世,所謂北伐終歸是黃粱一夢。然而這個夢之於屈宮女,卻如永夜裡的一點幽光,靠著這一點點渺茫的希望支撐,她活到了七十餘歲,臨終的遺願是希望把自己葬到北伐的必經之地西郊,她死也要看到大明光復!孝宗之孫肅宗滿足了這位故明遺民的願望,將其葬於高陽郡大慈洞,並且特意派了一戶人家為她守墳並主持她的祭祀。

故國有明,海外孤忠:流落朝鮮的明宮烈女

明太祖朱元璋

屈氏宮女來朝後,隨著南明的覆滅,她的故鄉江南,曾經的“煙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為了反抗清朝的“剃髮易服”之令,又一次奮起抗爭,然而或許夾雜著屈宮女家人的血海屍山終歸抵抗不住鐵蹄踐踏,這無異於在文化上又亡了一次國。北宋東京人孟元老在靖康之恥南渡之後,曾寫下回憶舊京風流盛景的《東京夢華錄》,其中感嘆道:“古人有夢遊華胥之國而樂趣無限的傳說,如今我追憶當年的情景,回首時悵然若失,豈不是從華胥之夢中醒來了嗎?”朝鮮以“小中華”自居,服飾始終遵從明制規定。屈氏在朝還能看到故國衣冠之影,比起那些眼睜睜看著明孝陵(明太祖朱元璋陵寢)這片精神家園都淪喪為康熙帝籠絡人心秀場的明遺民來說,大概她寧願永墮華胥之夢。

和屈宮女一起流落到朝鮮的還有一位明朝知縣之女崔回姐,她被清軍擄掠到瀋陽,後被派遣去伺候昭顯世子。1645年和屈宮女等一起隨世子入朝。她同樣也得到了朝鮮君王的禮敬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