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靈活就業養老保險

靈活就業是指在勞動時間、收入報酬、工作場所、保險福利、勞動關係等方面不同於傳統主流的就業方式。靈活就業人員是指在勞動年齡範圍內(男60週歲、女50週歲以下)以非全日制、臨時性、季節性、彈性工作等靈活多樣形式實現就業或再就業的人員,包括:自僱型就業,有個體經營和合夥經營兩種類型;自主就業,如自由職業者,律師、自由撰稿人、歌手、模特、中介服務工作者等;臨時就業,如家庭小時工、街頭小販、其他類型的打零工者。

靈活就業人員享受社會保險補貼,必須按規定進行就業登記、以個體身份參加社會保險,按規定繳費基數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

個人靈活就業養老保險

一、繳費時間 :

男未滿60週歲、女未滿55週歲的人員,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由本人向現檔案託管單位或原所在單位提出書面參保申請,由現檔案託管單位或原所在單位報當地養老保險經辦機構確認後,辦理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手續。其中,1993年1月1日以後與原單位解除勞動關係的人員,按照有關規定補繳1993年1月至解除勞動關係之月單位和個人當期繳費(含利息),也可以經養老保險經辦機構依據原始資料核實其在原單位的勞動關係存續後,由個人按同期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繳費辦法補費(含利息)。與國有企業解除勞動關係後按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可最早由個人從1999年1月起補繳靈活就業期間的養老保險費,以歷年公佈的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基數一次性補繳。

曾在國有企業工作時間累計滿10年,男年滿60週歲、女年滿55週歲的人員,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由本人提出書面參保申請,一次性補繳養老保險費(含利息)、按現行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具體為:以歷年公佈的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基數,按照歷年城鎮靈活就業人員繳費比例,從辦理參保手續當月起向前補繳。其中,繳費和視同繳費年限不足10年的,一次性補繳養老保險費至繳費和視同繳費年限滿15年;繳費和視同繳費年限滿10年及以上的,一次性補繳5年的養老保險費。按以上辦法補繳後按規定計算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限並建立和記錄個人賬戶。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繳費年限累計滿 15年及以上的,在男年滿 60週歲、女年滿 55週歲時可按規定辦理按月領取養老保險待遇手續,並且不再繳納養老保險費,和國家幹部、固定工、合同制一樣終身享受養老保險待遇,並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逐步提高。養老待遇多少與實際繳費年限長短和繳費基數大小有關。其中曾在原公有制企事業單位參保繳費滿10年(含視同繳費),且靈活就業2年以上的女性參保人員,經本人申請,可以選擇在50-55週歲之間辦理退休手續。

靈活就業養老保險的繳費時間和其他養老保險一樣,最低年限為15年,但繳的時間年數越長就越好。

個人靈活就業養老保險

二、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繳費比例

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按照上一年當地的平均工資計算,可以分為五檔,靈活就業人員選擇其中一檔繳費基數,再按照繳費比例繳費即可。

一檔:社保平均工資60%(653元);

二檔:社保平均工資70%;

三檔:社保平均工資80%;

四檔:社保平均工資90%;

五檔:社保平均工資100%(1088元)。

以上五檔是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繳費基數,選擇其中一檔後,再按照養老保險費比例28%繳費即可。

個人靈活就業養老保險

三、靈活從業人員與企業職工在繳納保險時有何區別

1、《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規定,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也就是說:在企業參加社保,需依法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五個險種。

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自願參保的,只能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靈活就業人員不納入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的參加人群範圍。

2、《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規定,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職工參加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由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職工不繳納工傷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基本醫療保險費。

簡單來說,在企業參加社保,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費由用人單位和個人共同繳納,工傷和生育全部由用人單位繳納,而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自願參保的,參加的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費用全部由個人繳納。

個人靈活就業養老保險

四、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計算方法

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養老保險,到達退休年齡辦理退休手續,養老金的計算與職工一樣,要根據本人的養老保險繳費年、個人帳戶餘額、辦理退休時上一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等因素進行計算。以當地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三百(個人按經濟狀況選擇)為繳費基數,繳費比例為百分之二十。退休後養老金的計算方法和企業退休人員一樣。

退休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本人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

從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低限為60%,高限為300%。因此在養老金的兩項計算中,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