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漫談15

【第15講:古聖先賢所悟的“道”】

上次談了古人探索生死問題的智慧結論,這些貴如至寶的答案是怎麼得出來的?為何現代人越來越迷惑在生死幻相里,反倒不如古人?為何今世看不見與古代聖賢齊等的大智者?不是沒有,而是現在的大聖賢都隱藏著,不顯露出來。前面講過,聖人因材施教、順勢而為,不拘固定之法,隨緣教育世人。古代人心質樸,社會尊聖,故聖賢以顯學、明行,彰化大道,流傳於世;現代人心趨利,智性蒙塵,傲氣沖天,只極少數人有能力接受大道,故聖賢隱形於世,藏道民間,暗化人心。在智者眼裡,古代與現代並無區別,人間煩擾的程度不妨礙推行教化,而且越是困難重重,就越是入世作為,不逃避天職。因生死之意太深,夢幻之相太重,世間假象極難看破,下面藉助8箇舊詩/名偈描述一下古代聖賢在塵世中,能始終知幻、覺幻的生存狀態:

1、浮世圖:兔走鳥飛疾若馳,百年世事總依稀。累朝富貴三更夢,歷代君王一局棋。百年光景無多日,晝夜追歡還是遲。

這是從王者角度看破的人生真相,結論是生死迅速,浮華無常,喧囂是夢,爭鬥終無;歲月易逝,苦樂不堪,為誰忙碌,總成謎團。人到死時才識“空”,百無一用都愚痴。為名利,蝸牛角里爭天地;為富貴,舌舔刀鋒一滴蜜;為享樂,飲苦食毒也甘心。前赴後繼下苦海,一世春夢赴塵埃。現在,有幾人不被紅塵迷惑?

2、走天涯: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遊。青目睹人少,問路白雲頭。

這是從行者角度看破的人生真相,結論是智者常孤獨,愚者常眾眾;身貧道富無遠近,萬里能悟也等閒;人少之處風光好,白雲前面路頭寬。莫把人間當自家,遊子歷歷四處家。天作蓋來地做床,日月星辰不悠悠。無求一身輕,有求一念重;富貴名利都是苦,哪如天地自逍遙。道不遠人人自誤,閒來臥看春與秋。

3、大道隱:高高頂上一座庵,老僧半間雲半間。昨夜雲隨風雨去,不似老僧一邊閒。

這是從隱者角度看破的人生真相,結論是守志奉道,終能通達,不虛此生;凡有追求,求必落空,虛度此生。人生似夢,貴在覺醒,悟非神奇,不爭就是。人世熙熙,身不由己;人事攘攘,川流不息。停下腳步,放卻情空,自己不昧,哪來風雨?為利起早,勤也是苦;為樂晚睡,得也是失。去留的都不常在,永恆的唯有心知。

4、不尋覓: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歸來還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這是從學者角度看破的人生真相,結論是人生的真知灼見常在燈火闌珊處,只因自己沉溺慾海,為名利迷霧所籠罩,哪怕苦苦求索,還是難遂心願。自誤者,不可救;自是者,無未來。覺悟人生,如人飲水,冷暖心知,外人無法替代。挽救自己的,只是自己;四處求人,終要落空。自在是真樂,無求品自高。

5、好日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在心頭,日日都是好時節。

這是從農者角度看破的人生真相,結論是時光沒有好壞的分別,季節沒有苦樂的差異,幸福只在心中能否放下追求,生死禍福都隨慾望進止而飄搖。感覺苦時,苦不在外;感覺樂時,樂只在心。凡有追求,都是閒事;放下閒事,才有真樂。歲月對誰都公平,心不平來煩惱多。春愁夏傷秋冬淚,無非下眉又上心;慨嘆人生空與幻,不如破繭無心爭。

6、敲門磚:人問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釋,日出霧朦朧。似我何由屆,與君心不同。君心若似我,還得到其中。

這是從訪者角度看破的人生真相,結論是不要設想兼得一切,得到富貴也就得到生死,得到享樂也就得到痛苦,生命不會讓誰永遠如意。大道不講人情,進道必須苦行。不放下枷鎖,難以登山;不淨化醉態,無法識途。道不迷人人自迷,人在道中常慼慼。道藏心地無人問,生死只留夢中人。

7、因果律:問,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置?答,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這是從觀者角度看破的人生真相,結論是人有所求,必招感冤家出現,有所得必有所失,人生之苦常是交往中的互害,唯一正確的做法是忍耐,看得開,放得下,不為所動,不問得失。反之,只要趨向兩邊,有喜憂、苦樂、恩仇、我他,就擺脫不了矛盾之獄,生死亦然。聖賢之道不隨世俗、不落兩端,近似中庸。

8、水中月:生前枉費心千萬,死後空持手一雙。悲歡離合朝朝鬧,富貴窮通日日忙。休得爭強與鬥勝,百年渾是戲文場。頃刻一聲鑼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

這是從受者角度看破的人生真相,結論是“人間一舞臺,生死上下階。混混幾十載,茫茫戲裡哀。曲終人散盡,才知都是空。何不快回頭,從此大夢休。”

從上面的淺析能看出,人不學道,必向矇昧;人不悟道,所做皆痴。生死迷惑人,也逼人覺悟。古語說,反省如牧牛,常把邪心拉回正道,就是從死到生;改錯如抽絲,在細微處斷絕,就是去死向生。“失去”之處也是“得到”之處,生死真義在局外,得之易時失之易。下次接著探討“家庭里人際關係的真相”,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