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这样选房子的吗?

买房不是件随便的事,下手之前仔细斟酌很有必要。

这里说的“斟酌”,并不单纯指房价,还包括你将来入住后会涉及到的方方面面。

08网友@“六菱电”总结了几点自己买房的经验,尤其是第3点,理性又温暖,引人深思。

超前考虑3个跨度

稍微超前一点,考虑自己和家人未来几年内的发展或变化。综合3个方面:时间跨度、收入跨度、家庭成员跨度。

时间跨度,是指要工作的考虑上下班时间,有小孩的考虑上学距离,有老人同住的考虑医疗机构、健身设备的距离。

收入跨度,说的就是收入是不断增长的,或快或慢,或有其他经济来源,要提前进行考虑。我当时买房就是没有考虑工资增长速度,贷款贷少了,手头的活动资金也就少了,想要做点什么事很受限制。

家庭成员跨度,主要是指未来人口的变化。买房的时候是两口子,过几年可能有2个小孩,或许将来老人会过来同住……

学区、周边配套

有小孩子的或者即将要小孩的人,建议一定要考虑学区的因素。

跑过市场的就知道,学区房凭空就比非学区房贵1~2k以上,夸张的贵4~5k都有。买房不是小动作,买了资金都被套牢,现在又连续出了限购政策,国家并不鼓励炒房,现在更倾向于租售同权了,那以后学区的房子会更抢手,这个是持续的需求。

周边配套就不用说了,菜市场、超市、餐馆、医院等设施,是否能满足日常生活便利性。

两代人的居住距离

对于父母退休需要照顾,还有希望父母过来帮忙带小孩的家庭,父母和子女,怎样的距离最好?避免高高兴兴把父母接到一起同住,相处起来却很痛苦。

我的建议就是一碗汤的距离。炖好的汤,端到另一家时刚好能喝,近了太烫,远了太凉。

这个是曾经有机构做过市场调查的,持三种观点的人数比例如下:

你是这样选房子的吗?

如果你和父母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相互之间距离又太远,可以与父母商量把现在的房子换了,在附近不远的地方买一套。分开住。这样既能请父母帮忙照顾孩子,又能在父母需要照顾的时候随时随地在边上。

如果你和父母不生活在一座城市,父母过来的时间不多,那么就买一套能长期提供给父母住的房子,最好是两家父母各自单独住的房子。按他们的喜好习惯风格装修,也算是一种用心和孝心。

我当时买房之际就已经和老婆相识,虽然这些问题都有了沟通交流,但现在仍然是房子买小了,所以在第二套房的时候,就没考虑换房,而是买一套距离原来房子不远距离的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