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全州」我县“联村抱团”破解村级集体经济资源分散难题

「资讯全州」我县“联村抱团”破解村级集体经济资源分散难题

我县转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单一模式,积极探索村企共建、村社互动、村村联建等多元模式,变“单打独斗”为“联村抱团”,激活和带动各类资源向农村聚集,统筹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村企共建,铺设产业“黄金路”。

积极探索“党组织引领、公司经营、社员入股、股份式运营”模式。整合上级、县财政、后盾单位、社会捐助等资金,建立全州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如米兰香食品有限公司推行“党支部+农户+基地”模式,与才湾镇南一、咸水镇古留、凤凰镇塘底等11个村签订了优质稻购销合同,建立优质稻种植基地17000多亩,委托经营小额扶贫信贷资金达310万元,以高于市场平均价格5-8%的价格向贫困户收购粮食,村集体年分红25.2万元,贫困户每年每户分红5000元以上。龙水镇引进桂林大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采取“流转土地、集体入股、企业注资、‘两委’协调、村民参与”的办法,在安陂村创建聚龙生态园,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流转土地900余亩,带动禾花鱼、天然无添加蜂蜜等绿色农副产品营销。全镇13个面上村以资金、资源入股,每村每年可取得2万元的兜底收入。

村社互助,架起致富“连心桥”。

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党员、种养大户的示范带头作用,因地制宜推动各村各类产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为群众开辟了投工投劳、有偿服务的致富通道。如文桥镇新生农机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村集体+种养大户+农户”经营模式和3:2:3:2的利益分配比例,引导水稻种植由“零散式”向“集约化”转变,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今年以来,合作社经营收入达到5470多万元,全镇选出6个村作为试点,参与入股分红,每年村集体增收3万多元,为周边800多名农村群众解决家门口就业问题,每人每年增收5000元以上。

村村联建,搭乘增收“顺风车”。

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联”的原则,打破按行政区划的单一格局,采取“村村联建”模式,探索建立联合党组织,整合联合村的资源、资金、项目、专业技术人才和生产、销售、加工平台,实行统筹管理。通过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富村带穷村,辐射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均衡发展、共同致富,一个个“边缘村”成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样板村”。如两河镇源东村成立村办企业升源农业开发责任有限公司,村民合作社占股50%,利润的26%留作集体资金,流转土地500多亩,建成活水养殖、生态蔬菜、优质富硒大米等3个基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近10万元,并与邻近桂家村建立结对帮扶链,创建生态养殖鱼塘,帮助村集体增收6.5万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