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南陳正讀談太極拳體會

太極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我學練太極拳已有25年曆程,在這裡,談幾點自已的體會。

一、練太極拳要心靜體松

練拳時要遵循許多原則,而最重要的是心靜用意,並要貫穿於練拳的全過程。太極拳宗師李亦畲在《五字決》中將心靜列為首訣,指出“心不靜,則不專”;傳統的太極拳理論也指出:“意氣君來骨肉臣”,這都說明心靜用意的重要性。心靜,要從練拳的預備式就把心靜下來、身體鬆下來。意想預備式的各樣要領,全身放鬆,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待身心各部位都符合要求後,以意念引導動作,開始練拳。如心不靜就開始練拳,則容易流於表面,練成太極操。

二、練太極拳要循序漸進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這說明打基礎的重要性,練拳也是同樣的道理。要打好太極拳,練好步法、走好虛實步很重要、步形步法如果沒有規律,練拳時上身就會出現歪斜、彆扭,身體不能保持平衡,呼吸不能調節順暢,因此學拳首先要把步型和步法辨別清楚。練步法有兩個代表性動作,前進練左右摟膝拗步,後退練左右倒卷肱,做到前進後退步法輕穩敏捷。練好步法後,再練身法、手法。身法、手法學好後,再去練習套路,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為下一步的提高打好基礎。

三、練太極拳要內外放鬆

練拳過程中,身體內外要充分放鬆,在心靜用意、用意不用力引導下,各個器官、各機能系統、肌肉皮膚和關節放鬆,逐步做到全身不該用力處毫不用力,內外各部分該放鬆處無不放鬆。只有做到內外心身放鬆,打太極才能整體圓活,速度均勻,舒展大方,給人優美的感覺。放鬆,是要消除拙力、僵力,按照規矩用勁,以意貫注於動作過程,按照動作虛實變化適度地完成動作。放鬆是用意的.是積極振作的,不是漫不經心、消極疲塌的,有些人把放鬆體會成綿軟無力,把精神內斂體會成精神不振,這些都是與太極拳原則相違背的:太極拳的鍛鍊步驟,是一個由松入柔、積柔成剛、剛復歸柔、剛柔相濟的過程。領會和把握放鬆的要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行之,而是要在長期練拳的實踐中邊學邊悟才能做到。

四、練太極拳要用意不用力

練太極拳,要把精神鍛鍊和身體鍛鍊看作同樣重要,甚至把前者看的更為電要,遵循用意不用力的原則。要使所有的動作,在意識連續貫注下輕鬆運動,不使用拙力、僵力,

從而提高鍛鍊的效果。例如打一套八十八式太極拳,如果不遵循用意不用力的原則,就難以完成整套動作的演練。本人按照太極拳的要領,練完一套八十八式太極拳,能夠心平氣和,唯有額頭微微滲汗,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決不會出現氣喘吁吁、汗流俠背的現象。對初學者來說,用意不用力一時比較難以掌握,往往動作上顧此失彼,精神上容易緊張,隨著動作熟練以後將會逐步改善。只有真正做到心靜體松,用意不用力,才能體現出太極拳的風格和特點,不斷提高太極拳的鍛鍊水平。

五、練太極拳要持之以恆

太極拳術博大精深,要理解和掌握太極拳的鍛鍊要領,並非一日之功,必須肯下功夫,長期實踐,逐步積累。要做到拳不離手,天天練,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只要做到這一點,就能感覺到太極拳的無窮魅力,就會喜歡上它,離不開它。有些人一時興起,跟班學練太極拳,沒有掌握要領,不下苦功,—段時間過後就覺得索然無味,半途而廢,這樣的結果是一事無成。武術技藝是無止境的,要善於學習,努力實踐,與同行經常交流心得,切磋拳藝,取人之長,補已之短,積極參加各類武術競賽,開闊視野,這樣才會不斷地提高自已的拳術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