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稱得上「俠之大者」的,只有這兩人,「神鵰俠」都沒資格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這話講得是,真正的大俠,最高的境界就是為國為民。金庸筆下稱得上“俠之大者”的,只有兩個人,且聽小編給您一一道來。

金庸筆下稱得上“俠之大者”的,只有這兩人,“神鵰俠”都沒資格


第一個,郭靖。“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個詞金庸最初就是給郭靖的。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是儒俠的境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看看郭靖,很有代表性。這縱觀郭靖一生,幼年生長在大漠,對成吉思汗有救命之恩,被大汗招募為金刀駙馬,與託雷結為兄弟,拜哲別為師。如果不是有他母親李萍這條線牽著,完全可以以蒙古第一勇士的身份活下去。經歷一圈中原遊歷之後返回蒙古帶領大軍西征,戰績輝煌。獲悉蒙古即將南下後捨棄高官厚祿返回中原,抵抗入侵,至襄陽城破,事不可為才前往桃花島棲身。照書中所寫,襄陽城二十餘年未破全仗郭靖之功。

說起郭靖,就必須談談“神鵰俠”楊過,小編認為,“神鵰俠”楊過是配不上“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個評價的。

對比郭靖,楊過從不在乎道德標準。任性而為,追求目的,不擇手段。雖然辦的是好事,但是絕非所謂武林正派的作風。從不在乎別人眼光,不在乎名譽。心中想的更多的是自己現實利益,而非吃瓜群眾。這更像是道俠。一個有情的道俠。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不是,看心情也。

金庸筆下稱得上“俠之大者”的,只有這兩人,“神鵰俠”都沒資格


楊過的內心世界是金庸先生著墨最多的地方,楊過稱不上大俠,雖然神鵰俠侶的最後也出現了神鵰大俠,但只是一時的興致罷了,為什麼如此說呢,郭靖的付出是一生的付出,楊過的付出只是興之所至,所謂的俠之小者,行俠仗義罷了,這就是郭靖與楊過的區別!

“神鵰俠” 楊過無非是講江湖義氣,憑個人喜好行事,不曾在財、色上有失而已。如果不是有一手絕頂的武功,無非就是個“雕客”。第三次華山論劍也說了,他是“狂”。何為狂?按個人好惡行事。有點類似美漫裡的反超級英雄。襄陽的三件大事,根本原因是出於跟郭襄的交情。“為國為民”,太小瞧這個詞了。楊過可稱“俠”,因為講江湖義氣,關鍵武功絕頂;要說“為國為民”,還是算了吧。練成絕世武功不再受人冷眼、迎娶白衣仙子相忘於江湖是楊過一生之所求。無視外人對師徒戀的偏見,死了都要愛的是內心對“愛”和“自由”的執念。

楊過對郭伯父義薄雲天的豪情高山仰止,但也僅限於仰望,他仍要去找他出塵絕豔的姑姑;郭靖又何嘗不豔羨過兒那敢愛敢恨、勇於追求個人價值的人生哲學?但也僅止於一秒鐘的豔羨,轉過身來還有他的荊襄國門、黎民蒼生。郭靖當得起“大”這個字,因為他這樣的人,才成全了千萬個楊過那樣的人。楊過當不當的起呢?不知道,也不重要。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因為千萬個他這樣的人,才成全了一個郭靖那樣的人。

金庸筆下稱得上“俠之大者”的,只有這兩人,“神鵰俠”都沒資格


縱觀金書, 另一個稱得上“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就是《天龍八部》裡的蕭峰。蕭峰看到了黎民的苦,做出了選擇。他不是不知道伐宋成功之後,遼國將會強大,但這種強大是以數十萬百姓的死傷為代價的,雙方國力也會受損。蕭峰不願意看到這樣,所以他寧願犧牲自己,讓耶律洪基保持現狀,換來了遼宋幾十年的和平,蕭峰就是金庸書中的一個偉大的外族和平主義者。郭靖的死沒有改變什麼,但蕭峰的死,卻換來多年和平。可以說,蕭峰的俠,已經超出了為國為民的境界,而是俠之大者,為天下蒼生!

所以,金庸筆下稱得上“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郭靖、蕭峰兩人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