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究枝榉「十四」曲剧早期著名丑角张凤梧

在古城开封有一个有名的戏院,位于相国寺火神庙内,因火神是掌管火的神灵,传说此庙易失火,就给它起了个吉祥的名字——“永安舞台”,以祈求剧院保持平安之意十分明显。这座戏院是当年开封曲剧的固定演出场所,每每贴演出戏报,戏迷都会看到张凤梧的大名,因为他那时与李玉林、张新芳、刘道德、白雅泉等都是剧团的主演。丑角能当主演,挂牌子,在当时开封也是绝无仅有,只有南边工人戏院的高兴旺,和平戏院的牛得草才有这个资格。

(一)曲剧早期丑行名家张凤梧

细究枝榉「十四」曲剧早期著名丑角张凤梧

截图:张凤梧(右)《陈三两》饰魏朋,左为白雅泉饰张自春

张凤梧(1918——1982),河南许昌人,自幼跟班学戏。15岁时即曾主演《祭塔》一折的白素贞,之后因变声倒嗓,不得不改演丑行。1949年加入开封人民曲剧社,1956年12月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会演,以《陈三两爬堂》中的魏朋一角获演员三等奖,1960年该剧易名《陈三两》拍成电影。同期,在《钱塘县》中扮演浪荡公子花文芳一角,又获河南省第二界戏曲会演优秀演员奖。其他如《卷席筒》中的县官,现代戏《槐树庄》中的李满仓等角色,无不被他演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给广大观众留下了经久难忘的美好印象。

网上对他介绍就是这些。另据作家墨桅以古都开封为背景而写的一个散文集《汴梁旧闻录》(原名叫《文化记忆百篇》)中,有一篇回忆曲剧老艺人张凤梧文章,题目叫《开封的卓别林》,现在转载于下,作为对他简介的补充。

如今,恐怕知道张凤梧的人不多了。

我省曲剧名丑张凤梧,当年可是大红大紫好一阵子。曲剧《陈三两》电影公映后,我市长街短巷、大人小孩都在模仿他那句“一听说会文我心里扑腾,扑腾(我)扑腾好几扑腾……”张在剧中扮演店家魏朋,他宏亮音色、诙谐唱腔,抑扬顿挫中铺洒出商家于惶惶中的狡黠与势力。

此前,张凤梧参与的《陈三两爬堂》,在河南省首届戏剧会演中获演员三等奖;1959年省第二届戏剧会演剧目《钱塘县》中饰花文芳,获优秀演员奖。

张凤梧,是那种既能正襟危坐于设有茅台、燕窝盛宴;亦可栖身荆芥拌黄瓜外加两个变蛋酒摊的艺术家。我曾有幸在延庆观一小酒铺与艺术家同席,席间有热心人倡议他来一段儿,张毫不推辞,张嘴就唱,博得满席喝彩。这是一位中年汉子,稍矮,黑肤,偏瘦,笑容可掬;能看出是一善饮者。

记得有年在市委礼堂上演《槐树庄》,张凤梧剧中扮演一愚顽农民。每每出场,他举手投足皆有戏,一旦开唱,立即引来掌声与喝彩,显得有些“夺戏”。这自然是观众对丑角演员的喜爱,也不排除台下的人们从角色的表演间寻到某些共鸣。从某种程度上,丑角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及美学涵义,筑成文艺作品世界别致的风景线,亦使得剧中人物更富于典型性和生活的真实性。诚然,生旦净末丑同样表现在现实社会舞台,偏偏丑角人物格外招人喜欢,这已是待专家学者探讨的课题了。

话说回来了,一个马戏团,往往粉面红鼻的小丑所具备的才艺,是其他专项演员所达不到的。自然,丑角如若形成“夺戏”和强势,尽管票房价值可观,则无疑是对正常艺术秩序的一种嘲讽;而当一个民族都沉浸于“不差钱”的小品的捧腹之中,分明已是病态和悲剧。

张凤梧,1918年出生,卒于1982年。许昌人。

文中对他的外貌,他主演的戏,以至他的言谈举止都有描述。文中提到“一听说会文我心里扑腾,扑腾(我)扑腾好几扑腾……”句,是张凤梧先生在《钱塘县》的唱词,他在1959年省第二届戏剧会演剧目《钱塘县》中饰花文芳,获优秀演员奖。

(二)张凤梧在《陈三两》中扮演魏朋的舞台形象

张凤梧在《陈三两》中扮演了兴隆客店的店主人魏朋,出场次数倒有几次,但戏不多,有唱段的只有击鼓告状,大堂上代张自春送状纸那一场,其唱词为:

昨日里日落西山黄昏后,有一个珠宝商人来把店投。

那客人带一女子名叫个陈三两,寻自尽就在那月上高楼。

有小人上前去忙把她救,才知道她是个烟花女流。

烟花女得恩不报真是少有,她嫌那张客人年迈苍苍难以度春秋。

张客人万般无奈才出口,托小人到公堂来把老爷求。

状纸以内卷人契(白:这人契之中……,李凤鸣插白:这是何意?)

老爷你一看便知,何必来细追究。

从唱词里可以了解,魏朋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生意人,靠他开店为生。他为了生计,身上沾染了一些陋习,有点市侩,世故与圆滑。张凤梧在表演和唱腔中,把我住了魏朋的性格特点,把人物刻画得有角有楞。唱词中“烟花女得恩不报”一句,有过去人们对烟花女存在的故有偏见,在魏朋眼中,珠宝商张自春把她收留为妾,脱离妓院,本当是件好事,于是就抱怨她“得恩不报”。这里他代替张客人击鼓告状,并明言让县令“嘿乎”于她,还不能把他划入坏人之列,只是守旧思想太深而已。

张凤梧在戏中扮演的魏朋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没有他替别人击鼓告状,就引不出这出戏来。他的表演细腻富有层次,诙谐又有分寸,唱腔抑扬顿挫,十分耐听,不像现在许多丑行演员那样,总是唱得那样怪声怪气,以此作为噱头,向观众要掌声。上面张凤梧创造的唱段已在曲剧中被奉为经典,许多曲剧丑角(如杨帅学、邱全福等)都原封不动地搬到舞台上。

张凤梧在电影版《陈三两》中只是演个配角,就让不少老年观众记住了他。也不可否认,在戏曲萎靡的今天,他的艺术并没有延续到今,似乎渐渐被人遗忘了。

细究枝榉「十四」曲剧早期著名丑角张凤梧

2014年10月28日,陕西省西安市,豫剧《陈三两》亮相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