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儒林外史里那些隱藏的知識點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我國的一部經典名著,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今天小編給大家來看看第一章裡面那些有趣的知識點。

來看看儒林外史裡那些隱藏的知識點

什麼叫外史呢?外史不在正史之內,說是儒林,迥異玄虛荒渺之談也。這本書以以描寫功名富貴為骨架,這儒林中有為求功名富貴而低眉順眼之徒,有依仗功名富貴驕傲之人,有自恃清高但卻不禁誘惑被人戳破為人恥笑之人,書中所載之人,不可枚舉,皆是儒林眾生之相。所以自序中說到,讀這本書的人,無論是什麼人品,都可以用來自鏡。或許這裡面的儒林眾生,就是你我。

來看看儒林外史裡那些隱藏的知識點

今天咱們來看第一回,說楔子敷陳大義 借名流隱括全文。

第一回講的是王冕的故事,講的是王冕自幼家貧,所以讀不起書,去給人家放牛,但是在空閒之時,王冕就用節省下來的錢財去買書,臨摹書畫。漸漸地,他竟然能畫出生動的荷花,並且小有名氣。這件事被當朝名流知曉想要召見他表達對他的賞識,而王冕卻不貪戀榮華權勢,拒絕相見因此得罪當地縣令,不得已出門避難。幾年後大災回家,又重新回家,適逢天下大亂,之後的洪武大帝也曾經前去拜見王冕,之後請他出仕他依然拒絕,母親死後他歸隱於會稽山中的故事。王冕一生並未做官出仕,而可笑的是後是文人都稱他為王參軍。這是全書的楔子。

來看看儒林外史裡那些隱藏的知識點

第一篇裡有什麼有趣的地方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

這第一回中有提到,王老漢說每天會給王冕提供兩餐小菜,兩餐,這與我們現代是不同的。我們現在講究一日三餐,而在古代的時候,人們一般是一日兩餐,第一頓是在九點左右的時候,第二頓則是下午四點左右。

文中出現過很多次這個字:夯漢。那麼這是什麼意思呢?夯是笨的意思,所以夯漢應該就是指粗人、比較笨拙的人一類。

還有一點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是本篇中提到的瓦楞帽,那麼什麼是瓦楞帽呢?瓦楞帽是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的傳統帽飾。即《留青日札》所說官民皆戴的形似古代兜鍪,其簷或圓、或前圓後方的帽子,也是元代帽式的流傳。 形似瓦楞的帽子。古庶民所戴,以別於士大夫之方巾。帽頂摺疊似瓦楞,故名。或用牛馬尾編結。嘉靖初生員戴之,後民間富者亦戴。下面是瓦楞帽的圖片。

來看看儒林外史裡那些隱藏的知識點

在本篇末尾還有秦老漢與王冕夜間飲酒的時候,王冕觀天象說的“貫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貫索犯文昌是什麼意思呢?貫索是星象的命名,象徵牢獄,它侵犯了主持文運的文曲星。而後來也果然不出王冕所言,八股取士,文字獄盛行。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內容,覺得有收穫的話就給小編點個贊吧!在這裡謝謝各位啦~

來看看儒林外史裡那些隱藏的知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