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和韩信的结局为何如此不同?原因有两个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韩信和刘邦会师于垓下,展开了和西楚霸王项羽的决战。在垓下之战中,刘邦率领的汉军适时发起战略追击,积极调集援兵,多路围攻,以绝对优势兵力全歼楚军,创造了中国古代大规模追击战的成功战例。垓下之战的胜利和项羽的死亡让楚汉争霸正式落下了帷幕,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

同为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和韩信的结局为何如此不同?原因有两个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在西汉建立的过程中,韩信和张良都是功不可没的功臣。但是两人的结局却大不相同。韩信最后被吕太后和萧何以谋反的罪名诱杀于长安钟室中,而张良却得以善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异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同为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和韩信的结局为何如此不同?原因有两个

韩信自幼出生贫寒,早年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上,全靠被人赠与的食物为生。虽然韩信的日子过得很苦,但是韩信却十分刻苦的研究兵法,在军事谋略上有很深的造诣。太平天国起义后,韩信带着自己的宝剑投军于项梁帐下,被任命为运粮官。

同为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和韩信的结局为何如此不同?原因有两个

不久后,项梁在定陶被章邯杀死,项羽正式接手项梁的事业,成为楚军的领袖。其实在项羽帐下期间,韩信多次向项羽贡献了计策,但是项羽都没有采纳,在项羽看来,韩信不就是一个小小的运粮官,根本就不懂行军打仗,这让韩信十分郁闷。

同为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和韩信的结局为何如此不同?原因有两个

后来,韩信遇到了他人生的贵人萧何,在萧何的保举下,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在跟随刘邦期间,韩信为汉军立下了赫赫战功,为西汉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韩信的一生可以说十分坎坷,所以韩信对于功名利禄十分向往,在西汉建立后,韩信被封为楚王,但是他内心还不满足,于是就向刘邦索要齐王的称号,这就为韩信日后被杀埋下了祸根。

同为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和韩信的结局为何如此不同?原因有两个

而且韩信虽然是军事上的天才,但在政治上完全就是一个白痴,他根本不懂得“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相比韩信来说,张良就显得睿智很多。张良是韩国贵族后裔,对于政治上的很多道理比韩信看得透彻,而且张良十分清楚刘邦的为人,深知刘邦是个只可以共患难却不可以同富贵的人。所以张良在帮助刘邦建立西汉后,急流勇退,经常自称身体不舒服,闭门不出。除此之外,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也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

同为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和韩信的结局为何如此不同?原因有两个

综合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张良和韩信同为西汉开国功臣,结局差异却很大的原因无非两个。其一,两人的出身不同决定了两人对待功名利禄的的追求不同。其二,韩信是政治上的白痴,而张良确深谙为官之道,两人政治上的眼观不同决定了两人结局的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