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數萬關寧鐵騎的吳三桂爲什麼沒有造反成功

公元1644年,風雨飄搖的大明終於倒下了它那龐大的身軀。李自成攻入北京,逼得崇禎帝在煤山選擇自縊而死。李自成雖攻入了北京,但大明還有許多變軍沒有解決,吳三桂的數萬關寧鐵騎便是重點。因為陳圓圓的關係,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大破李自成。此後吳三桂做了雲南王。

後來到了康熙年間,吳三桂反叛清庭,聯合尚可喜,耿精忠,發動了三藩之亂。吳三桂從雲南起兵,另外兩藩與廣東和福建支援,三藩之勢最大之時,曾佔有雲南、湖南、浙江、陝西等十個省的地盤。而北方像內蒙的一些地方也響應起事,一時之間,整個中國,反清復明的星星之火,燒紅了清廷的半邊天。另外一方面,吳三桂本人也是一位軍事能力十分強悍的將領,在反攻的期間,曾經多次擊敗清廷的軍隊,並且斬首多達千餘。但是為何最後吳三桂還是失敗了呢?

首先,吳三桂在戰略上犯了致命的錯誤。吳三桂為何要在康熙年間造反,原因就是康熙要平定異姓王,而吳三桂作為當時最大的一個異姓王,必然是第一個要被拿下的。於是吳三桂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毅然決定造反,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要是按照這樣的形勢繼續發展下去,吳三桂不說反清復明,重新當一個皇帝還是綽綽有餘的。然而,吳三桂從始到終,所做的一切,不過就是為了保住自己王爺的位置。在佔了湖南以後,他想做的不過是和清朝劃江而治,自己做一個南朝皇帝。可是,由於自己年紀本身就大了,加上身體也不行,當了幾天的大周皇帝之後,就上了西天。造反軍一下沒了主心骨,所以最後落得失敗告終。


其次,身在臺灣的鄭氏不僅沒能成為吳三桂的幫手,反而還當了豬隊友。按理說當時吳三桂三藩反清,和明經應該是同一聯盟,而明經不僅沒有幫忙。反而趁亂猛攻耿精忠,耿精忠是在招架不住,又投降了清朝。這毫無大局觀的操作著實讓人看不懂。不就為了在東南沿海撈幾個漁村好為以後反攻做準備麼?然而鄭經不知道的是,一旦三藩倒了,下一個不就輪到自己了麼?而事實也證明,在平定三藩之後,康熙下一個目標就是臺灣。常年控制清朝外圍海域的鄭經,不僅貪,而且蠢。要不是他,沒準耿精忠和尚可喜真的能在東南造起一番天地呢。

最後,吳三桂缺乏人才儲備,吳三桂死後,別連一個像樣的謀士都沒有,一群武將毫無主見,最後只能被清軍逐個擊破。吳三桂死後的繼承者吳國貴並不能統領住他的這些將軍叔叔們。本來吳國貴提出放棄自己的老巢雲南,一路向北直搗黃龍,或者是佔領武昌和襄陽兩個咽喉,然後順流而下奪取江左地區。根據當時的軍事實力對比,其實吳軍還是有能力做到這點的,可是因為吳國貴年幼,他的這些叔叔們覺得這簡直就是異想天開,所以就各打各的,直到一個個被消滅。還有,這支關寧鐵騎已不是當年的關寧鐵騎,經過幾十年的悠逸生活,戰鬥力已經銳減,吳三桂失敗也在情理之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