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資本寒冬「過冬」的唯一姿勢

活下去!資本寒冬“過冬”的唯一姿勢

如果最近經常參加創投圈的論壇,就會發現“資本寒冬”這個詞又一次席捲而歸。上一次集中出現還是在2015年底到2016年,之後雖然一直“延綿不斷”,但也不算高頻詞。

根據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股權投資市場呈現明顯的募資難問題,尤其是對中小機構及新機構,募資總金額同比下滑55.8%;投資方面,共發生投資案例數量5,024起,涉及投資金額合計達到5,795.02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10.7%;退出方面,退出案例數量達到889筆,同比下降50.4%。

一方面由於資管新規,去槓桿、控風險成為金融政策主基調,所以人民幣基金募資難,出現了“錢荒”的局面。

易凱資本創始人兼CEO王冉6月份就表示,從現在起至少到2019年底,中國一級市場的募資環境都將比較險惡,這一波資金源寒冬才剛剛開始。

另一方面,從宏觀經濟來看,我國經濟增速已經從快速增長期過渡到中慢速增長階段,在未來一個階段內均將處於經濟的下行週期。而宏觀經濟關係投資的可持續性,在方向跟趨勢上影響著投資的基礎邏輯。對投資機構來說,會更關注能抗週期的領域,在投資決策上會更謹慎。

此外,雖然中美貿易戰對一級市場特別是早期投資的影響不是特別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市場的不穩定性。

在錢少又動盪的市場環境下,簡單的商業模式創新,以及不能在第一級就賺錢的項目,將愈加無法得到資本的青睞。而過去那種熱錢撒向O2O、無人貨架、共享經濟等風口的現象也將一去不返,投資人會更加謹慎出手。徐小平坦言,今年真格基金的投資速度明顯比往年要慢一些,而且項目估值確實迴歸理性了。

對於在投資界從業十多年的資深投資人來說,或許對這種寒冬現象已經見怪不怪。合力投資張敏表示,在投資生涯裡,已經有過四五次冬天了,而凡是冬天成立的基金,回報率一定高於夏天,原因就是價值迴歸,便宜。但他認為,現在價值迴歸得還不夠,真正冬天的那個“冷”還沒到。“根據我的經驗,這個冷是如果絕大多數所謂的優秀項目來找我們這些投資人,然後給你的估值是他上一輪估值一半的時候,那時候真正的冬天就到了。”

雖然資本寒冬波及面廣,不過對於一些頭部基金以及優質項目來說,還是可以完成募資跟融資。整個創投圈無論是資本方還是項目方,經過前幾年的發展,魚龍混雜的市場也到了要沉澱的時候了。

在這樣的時代節點上,創業者如何調整自身的發展節奏,以此來適應資本寒冬和經濟週期的大環境?以下小編收集了幾位投資人對於資本寒冬和經濟環境的看法,以及他們給創業者“過冬”的一些建議。

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

埋頭拉車非常重要,沒有埋頭拉車的定力,永遠不可能在市場上脫穎而出。但是,除了埋頭拉車外,企業家必須抬頭看路,必須瞭解宏觀經濟形勢,必須瞭解整體市場的動向,這是必須要做的動作。

未來十幾年裡,精細化管理更為重要,企業家必須算好每一筆賬,專注打造核心競爭力,同時利用市場上更多的整合機會,做強做大。建設一家百年老店,99%的精力是關注自己的產品,但剩下1%也非常重要,那就是要關注資本市場,學會和資本結合。

醫療健康行業,是所有大產業中抗週期性最強的,即使在歐美過去幾十年當中,經濟發展不那麼順利時,醫療行業的創新依然大量存在,許多情況下是反週期的,或者和經濟週期性沒有關聯度。

中國的城鎮化還在一個早期階段,仍有更多與消費相關的長期增長需求,這一點恐怕在全世界都會被豔羨,這是我們在不確定性中看到的確定性。

達晨財智創始合夥人、總裁肖冰:

週期的考驗這個時候開始來了,所以我認為大部分中國的民營企業這時候最高目標是三個字:活下去。

企業“活下去”的九大要素:

1、成為保守主義者。保守主義的力量是特別強大的,如果不是保守主義,你這個企業活不長久;

2、切忌多元化發展,特別是盲目的,不相關的多元化。應該聚焦你的主業務,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業務才能保證企業的安全;

3、把握擴張節奏。擴張一定要留有餘地,不要把自己繃得很緊,一旦斷了風險特別大;

4、不要當憤青。

5、科學管理。大家有這個機會一定要好好的補上管理這一課,通過科學管理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讓企業競爭力達到更強;

6、科技的創新。現在容易走的路都走完成了,未來要走真正的科技創新,這一條路我們必須要往前走;

7、品質主義和工匠精神。不要簡單抱怨市場消費不足,各種外部的因素,更多站在自己的角度進行提升;

8、提倡和諧。經濟下行的時候是各種社會矛盾相對比較尖銳的時候,儘量不要主動激化這些矛盾;

9、最後要關注的是身體狀況。考慮好身體健康和工作的平衡,自己一定要做到長期健康的走下去,因為創業是馬拉松。

嘉御基金創始合夥人衛哲:

寒冬可不止這一年,明年上半年會更冷。長期來看,兩年以後的中國經濟會迎來白銀時代。僅次於黃金時代的白銀時代來了。一方面,貿易摩擦我認為會持續兩年左右。另一方面,“95後”人群和二胎人群累積2-3年會從量變到質變,會產生新的消費動力。所以,大家要過兩年的苦日子。

我跟大部分企業家說,宏觀經濟跟你沒啥關係,除非你在你的細分行業領域達到30%以上份額,我原諒你會受宏觀經濟影響。只要企業不到30%的市場份額,那就不要給失敗找藉口,只為成功找理由。或者說,只為增長找理由,不為不增長找藉口。

寒冬對很多企業來說,擴展份額就可以了,你原來才千分之一的市場份額,翻十倍才百分之一,中國市場增長只是放緩又沒有萎縮,仍有足夠的機會。企業要習慣做存量市場,存量市場為什麼不能有增長呢?過冬的時候你總覺得會凍死,結果不是被凍死的,而是被嚇死的。

教育不僅抗週期,甚至有點逆週期了——經濟越不好,它變得越好。邏輯是,由於經濟不好,就業壓力大,所以成人會更多的投資自己。

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

中國的互聯網週期都很短,每三年都會看到一個寒冬期、泡沫期,資本寒冬我估計明年就會開始好轉了。說實話,現在也不是特別冷。寒冬只是說公開市場,股價跌得比較厲害,一級市場還在秋天。

對早期投資來說,我們看慣了週期。過去15年,中國互聯網已經經歷了五六個寒冬,你去百度搜索一下“資本寒冬”大家喊過太多次了,我們無所謂了。每三四年就來一次。實際上,稍微冷的天氣裡做資本佈局是非常好的。

公開市場和一級市場週期不大一樣,公開市場可能十年一次,這個表現很會比較劇烈比較明顯,一級市場週期實際上更短,波動也沒那麼大。

在這期間融資相對來說期望會要低一點。我一般提醒他們,融資速度要更快一些,以儘快拿到錢為標準,而不要去糾結估值。

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夥人李竹:

資本寒冬確實來了,流動性好像突然就沒有了。這種環境下,中國更需要創新。當下到底該如何創新創業?未來的創新創業,實際上是對人的需求的理解、對人性的洞察以及科技的實現的一個結果,這是真正值得去創業的方向。

1、科技創新。IP的流動是促進整個經濟發展的動力。科技創新其實就是產生IP,賺錢的速度不快也沒關係,只要是國家需要的技術。

2、用戶資產。能不能快速形成用戶資產。在互聯網未來幾年,形成用戶資產最重要的兩個要素是微信互聯網和區塊鏈。

3、供應端的改革升級。這是未來十年中國創新的主旋律。供應端的改革升級帶動交易端的改革升級,出現一些接地氣、變現快的“現金奶牛”。

4、價值創造思維。創業者做的事情一定要產生價值,能對某一人群帶去價值,要麼讓她生活得更好,要麼讓他生活得更方便,要麼產品上一個臺階,體驗更好。

華平投資的合夥人陳偉豪:

我覺得整個去槓桿的過程一定會對投資環境造成影響的,這裡麵包括兩層含義:1)很多企業本身會遇到一些問題。2)資本在投資的過程中會更挑剔。

我覺得最好的企業始終是最好的企業,不要急於一時的波段,你看這些百年老店經歷資本寒冬都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期了,哪怕像谷歌、亞馬遜、IBM及阿里巴巴這樣的企業,起起伏伏好幾波,所以企業本身只要質地是好的,他不要太擔心去吸引資本,只是說短期對公司的預期是高一點還是低一點的問題。

好的企業邁過資本寒冬不是什麼問題,資本寒冬更針對的是腰部及以下的企業,這些企業可能確實會受到比較大的衝擊。

但是反觀從投資行業來說,我覺得其實是一個好事,像我們這種手裡還有很多“子彈”的企業,正好是一個以更合理的估值去投資一些好企業的非常好的窗口期。

以前的這種燒錢換市場的行為,在未來幾年不太會發生,大家會回到一個非常理性的,靜心坐下來把事情做好的位置上來。你要把事情做好,把能力提高,把壁壘搭起來,不要去管外部的太多因素。

(以上部分資料來源於36氪、紅杉匯、黑板洞察、億歐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